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戴华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戴华

泰州市第一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应充分认识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露筋、麻面等病害问题的产生,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技术是施工的关键,建筑施工中会涉及到多种施工技术,比如混凝土施工技术、地基处理技术、钢筋焊接技术等,但所有这些技术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混凝土施工技术。正确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混凝土的合理浇筑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以及稳定性,为后期工程建设安全使用做铺垫。

1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在浇筑前要进行浇筑准备工作,需要对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明确梁柱节点的位置,重视剪力墙以及梁板处的强度等级要求,注重对混凝土振捣间距及振捣时间的控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事先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以及天气状况进行考察,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防暑防雨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影响从而损害工程质量。

2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方案

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施工时,一共有三种施工方案:(1)全面分层方式,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较小构建的结构平面尺寸,在需要浇筑的构建内,对混凝土进行分层,先进行第一层浇筑、接着是第二层,以此类推,直到混凝土浇筑完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先从短边开始浇筑,然后沿长边推进。(2)分段分层方式,这种方法通常适合长度大且厚度小的构建,在浇筑过程中,先是从底层浇筑,浇筑后需要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下一层的浇筑。通常情况下,在运输机与混凝土搅拌机达不到所需要求时可以用这种浇筑方法。(3)抖面分层方式,这种方法适用于长度比厚度大3倍的构建,在浇筑过程中遵循“自下而上”的浇筑原则,直到完成顶端的浇筑,这种浇筑方式可以使得混凝土产生1:3的坡度。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施工准备

实际的浇筑施工之前,现场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浇筑施工准备工作。首先清理施工地面,将地面的碎石块、树叶、杂草等物质清理干净,为混凝土的浇筑打好基础。然后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性能特点等合理选择砂石、水泥等混凝土材料。就现阶段来说,常见的水泥种类有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几种,具体选用哪一种,需要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工程的建设要求等选择水泥的种类及标号,要保证水泥的标号与建筑工程的设计强度一致。一般情况下,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需要选用高标号的水泥。选择细骨料时,细骨料中不能有杂质,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卵石等几种,骨料的表面特征及颗粒形状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后的水泥的粘性、流动性、强度,不同的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要求不同,需要选择的骨料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混凝土拌合时,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的季节、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天气等有一定的了解之后,确定砂石、水泥、水等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为了保证水灰比适合,浇筑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试验适配,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等参数符合工程实际需求。混凝土拌合过程中严禁拌合人员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配比,避免出现经验主义问题。混凝土拌合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并不一定完全符合预期的设计含水率,因此拌合之间需要先检测砂石的含水率,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用水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各种原料的投放次序都可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拌合标准,并严格按照该规则进行操作。

3.2混凝土结构的拌制

对不同的天气状况以及环境湿度变化,对混凝土原材料含水率增加检测频率,比如雨天应当适当增加检测次数,从而根据检测结果对水和骨料的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注意外加剂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并通过反复对混凝土进行调配,得到最佳比例。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时要注意控制外加剂的用量,外加剂的含量误差应保持在4~5%之间。注意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在保证外加剂含量合格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外加剂的分布均匀性,以避免出现因外加剂分布不均而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在混凝土中均匀的放入粉煤灰,有利于二次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延长1min。

3.3混凝土灌溉技术

灌溉混凝土前,必须要对模板支撑的稳固状况进行检查,由其注意的是,对斜撑的悬臂结构的模板的稳固状况进行检测。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支撑情况要留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不能将预埋件和预留孔原来的位置进行随便移动,若出现偏移,及时校正。浇捣时中,按相关操作规定严格施工,确定岗位责任,防止因漏振而出现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现象。

3.4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

混凝土振捣施工中首先要能够科学选择振捣器,不同振动器的振动有效半径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根据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有关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振捣时大多采用分层振捣的方法,要控制好各层的厚度,为了保证振捣施工的质量,上层振捣过程中振捣棒要插入到以振捣的混凝土之中,深度一般要大于5cm。振捣施工时,如果选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器,要保证插点均匀,速度合适,同时逐点振捣时要控制好振捣器的移动距离。振捣施工时,避免振捣棒触碰到各种预埋件,导致预埋件出现损伤。

3.5混凝土的运输

受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制约,混凝土的配置通常情况下并没有在施工现场进行,这就需要在混凝土配置成功后要进行运输处理。在运输之前,首先需要在施工场地准备好移动泵以及拖泵,将混凝土灌入移动泵后运送到施工场地。在这一运送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熟练移动泵的运用技术,同时还需要有风险管控意识,对通常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备零件,进行风险预防和管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危险以及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3.6混凝土养护

自然养护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养护最常见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5℃,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h之内进行洒水养护即可。但如果环境温度比较高,超过了25℃,则需要在6h内进行洒水养护。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温度可能非常高,尤其是盛夏,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可能会达到60~70℃,这种情况下,仅仅洒水养护,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非常快,因此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湿草,同时,要适当缩短洒水时间间隔,要保证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低于25℃,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4~21d左右,如果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比较大,可以适当的延长养护时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与建筑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建设企业需要加强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注重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为整体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玉超.浅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5):20-21.

[2]梁庆林,张海场.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5):46-47.

[3]张忠生.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5):49-50.

论文作者:戴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