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和MRI诊断应用于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纵膈型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并对患者的两种诊断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确定58例为中央型肺癌,42例为周围型肺癌。CT诊断和MRI诊断的准确率均很高,但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相比P>0.05。两种方式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但其临床表现均满足纵膈型肺癌的诊断要求。结论:CT诊断及MRI诊断应用于纵膈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相差较小,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两种方式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可以采用联合应用的方式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CT诊断;MRI诊断;纵膈型肺癌;临床表现;诊断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86-02
纵膈型肺癌是肺癌中的常见类型,其主要发生于叶支气管、支气管和肺段支气管等部位,其中常见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癌。纵膈型肺癌是肺癌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原发与肺内,但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纵膈部位病变,并且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临床症状、体征和病情严重程度均与发生部位和病变类型以及有无转移等存在密切关联[1]。根据临床实践,纵膈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在对其进行诊断时经常会将其与其它疾病混淆,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发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本研究对CT诊断及MRI诊断应用于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纵膈型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33例,患者的年龄在42~79岁,平均年龄(58.72±6.95)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纵膈型肺癌,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咳嗽和咳痰症状。其中49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胸痛症状,35例患者痰液中有血丝,29例患者伴有发热症状,6例患者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其中检查的具体方法为:CT检查主要是使用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扫描检查,在患者进入检查室后让其保持仰卧位,从肺尖逐渐扫描至肺底,其中先进行平扫,平扫完成后采用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增强扫描前要使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注射的速度控制在2.0ml/s,增强扫描应在患者注射造影剂后1min后进行。MRI检查主要是使用飞利浦1.5TMRI诊断仪器完成,其中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横断面T2W1成像、矢状面SE序列T1W1成像,快速SE序列T2W1成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经过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灵敏度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的检验,采用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在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其中58例为中央型肺癌,42例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布为:左肺上叶25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37例,右肺下叶3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分类为:腺癌25例,小细胞癌28例,鳞癌47例。
2.2 两组诊断方式的临床表现
采用CT诊断时,患者的肺门呈现出结节状,肿瘤边缘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变化,并且外缘呈分叶状,伴有毛刺,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出现明显的肿大情况,并且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症状。
采用MRI诊断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为丰富,其中除了能观察到CT诊断的临床表现,还能明确观察到患者的肿瘤累及胸椎、胸壁和胸膜。
2.3 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比较
根据检查结果,CT诊断的结果中所有患者均诊断准确,灵敏度为100.00%。MRI诊断的结果中所有患者也全部诊断准确,灵敏度为100.00%,两种方式的诊断灵敏度相比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比较
诊断方法阳性(例)灵敏度(%)
CT诊断 100 100.00
MRI诊断100 100.00
3.讨论
纵膈型肺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肺癌,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较多,但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经常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影响其治疗效果[3]。根据临床上对纵膈型肺癌的研究,其主要是因为原发性肺癌发病后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从而使患者的纵膈不断增宽,或是患者肺不张出现显著缩小的情况并紧贴纵膈,导致纵膈的宽度不断增加[4]。由于患者主要表现为纵膈增宽及相应的病变,因此临床上经常会将其误诊为纵膈肿瘤。
目前临床上对纵膈型肺癌的诊断主要是采用病理诊断的方式,其能有效完成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但病理诊断的实践较长,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在临床上经常会采用相关辅助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在患者不断治疗的过程中再采用手术病理诊断的方式对其进行确诊[5]。其中CT诊断和MRI诊断是两种常见的辅助诊断方式,临床实践表明两种方式的诊断灵敏度均很高,并且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的病例变化,因此两种方式在临床上均有较多应用[6]。
本研究对CT诊断和MRI诊断应用于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分析,其中所有患者经过CT诊断和MRI诊断后均确诊为纵膈型肺癌。但患者采用CT诊断时,患者的肺门呈现出结节状,肿瘤边缘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变化,并且外缘呈分叶状,伴有毛刺,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出现明显的肿大情况,并且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症状。采用MRI诊断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为丰富,其中除了能观察到CT诊断的临床表现,还能明确观察到患者的肿瘤累及胸椎、胸壁和胸膜。说明CT诊断和MRI诊断在纵膈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魏群鹰.纵膈肺癌的CT急MRI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07):82-83+40.
[2]郑志敏.CT及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5):129-131.
[3]徐鸿慧.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500-7501.
[4]郝增华,王东云,左鹏.纵隔型肺癌CT及MRI临床表现与诊断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48-49.
[5]林永平.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2):24-26.
[6]盛爱萍.74例纵隔型肺癌的CT及MR表现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205-206.
论文作者:黄学桥,马富强,林焕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两种论文; 临床表现论文; 灵敏度论文; 方式论文; 纵隔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