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OD枢纽综合体设计的七个关键因素建议论文_周海成

周海成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TOD枢纽综合体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与综合开发策略。在国家、省和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大力倡导,社会资本多方积极参与的情况下,部分TOD 项目因涉及诸多设计方法的瓶颈,落地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对TOD枢纽综合体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七个关键因素的建议,其结论对类似项目设计开发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上盖开发;TOD;枢纽综合体;场站综合体;物业开发

一、TOD枢纽综合体在设计落地过程中过往存在的不足

根据现阶段落地的项目研究,TOD枢纽综合体在设计落地过程中过往存在的不足:

1)城乡规划、轨道交通规划批复及落地分治,经常出现“站城割裂”的情况,土地效能低,因而地方政府对轨道交通建设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

2)城市规划仅从交通引领城市(轨道站周边500 米)发展角度,重片区,轻节点,忽略了轨道站上盖最集聚的垂直都市原点的站城协同设计,缺乏地铁场站综合体精细化设计的协调。

3)轨道站场与城市的衔接方法,普遍停留在平面设计层面,没有客观考虑人的全天候立体出行需求,设计成果流于形式。未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将有所改变:70%市民将从地下铁路经由地铁场站综合体内,以垂直方式进入城市。

4)传统轨道站仅仅作为地下建筑,往往忽略上盖土地利用及开发。无法与建筑师协调交通动线和功能布局等建筑专业层面的精细化设计,缺乏有效把控。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跨界合作,实现地铁场站综合体的同步规划、同步选址、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为实现“轨道+交通+城市”一体化的场站综合体,推动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格局,本文在交通便捷性、规模合理性、换乘高效性、土地集约性、功能复合性、空间创新性、土地收益性七个关键因素提出建议,提升TOD枢纽综合体的先进性及落地性,实现TOD枢纽综合体的站场协调、高效换乘、复合开发、土地收益四大功能。

二、交通便捷性

交通便捷性,包括轨道交通的便捷性,即TOD枢纽综合体紧邻车站,并与车站紧密结合。

轨道线站位布局的与城市规划相互契合,优化枢纽综合体用地选址及轨道站设计,促成“规划+交通+建筑”协同布局,提升枢纽综合体的交通便利性,实现土地价值的提升。从轨道线网立项,全流程深入参与地铁车站及地铁场站综合体的零换乘一体化设计工作,提出人工地面、交通核等新概念,融合城市级室内交通动线所需的建筑与规划要素,使站城从无序割裂走向有序统一,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图1 轨道交通与枢纽综合体交通衔接示意图

三、规模合理性,交通衔接功能规模的合理性

枢纽的交通衔接设施种类较多,根据城市规划、客流预测,推导出不同的枢纽等级及交通节点,配备不同功能的交通衔接设施,包括高铁站、地铁站、自行车停靠点、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站、K+R、P+R、机场服务站及交通换乘空间及城市慢行系统,其TOD模式下的规划设计,建设技术及运营创新性采用有所不同模式。

判别地铁影响范围内各交通设施所承担的功能和实际需求规模,配置合理的交通衔接功能规模。应合理分析车站与其他轨道站点的客流联系,加强地铁与常规公交、自行车、小汽车等的衔接,结合上层规划,从交通衔接的系统的观点出发,通过专题论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规划交通衔接设施的规模。各类交通方式的职能分工明确,满足近期、远期的交通衔接需求,具有可实施性。

表1 地铁站客流预测(以广州十三号线凰岗站为例)

四、换乘高效性,交通布局、交通组织及流线合理性

按照“零换乘”、“一体化”的要求,以便捷、高效为主要目的,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科学组织交通流线、轨道交通出入口、换乘空间、步行系统与城市生活服务设施,通过立体化的布局,紧凑地组织各类交通设施,实现高效换乘。

优化地铁站周边的各类交通的组织与衔接,形成多层次的交通系统,方便地铁与城市片区的衔接,加大地铁的辐射范围,建立以人为本的衔接交通系统,构建轨道交通场站及相关设施的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一体化建设项目,营造舒适便捷的设施环境,实现轨道站体、交通衔接设施及物业开发实现室内一体化“零换乘”。

图2枢纽站换乘流线时空示意图

五、土地集约性,站城协同,推进轨道交通沿线土地集约利用

场站综合体是轨道与城市之间密不可分的有机体,促进各类交通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有机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上部下部结构高效协同,实现土地价值最优化。

通过城市规划和轨道计划两条相对独立的线,在枢纽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有效磨合。在轨道线站位布局的时点为契机优化城市规划,在轨道站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地铁场站综合体方案优化轨道站设计,促成“规划+交通+建筑”协同设计,做可落地的精细化规划方案,使轨道站城协同发展,密而不乱。

图3 枢纽综合体上部下部功能示意图

针对带物业开发的车辆基地,采用功能空间复合化、立体化的布局。采用多种形式的布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开发品质,如采用双层车辆段,下沉式车辆段等。同时,物业开发设施也应与车辆基地充分结合,如利用出入段线U 型槽顶盖作为物业开发的坡道,节约用地的同时大大减少工程投资。

图4 枢纽站城市空间功能示意图

六、功能复合性,提升枢纽综合体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打造一站式服务设施——包括市政服务、商业、休闲、文化、培训教育等公共设施,以及养老服务、托幼服务等社区服务设施。结合零换乘步行通道,使其易于全天候到达,使人们可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带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善,成为全天候的集公共服务配套、居住、商业多重功能为一身的区域。

复合开发,提升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轨道+物业”建设模式,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带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善,成为集公共服务配套、居住、商业、商务、休闲娱乐多重功能为一身的区域。打造轨道上全天候的产业、生活圈。

七、间创新性,全面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科技创新性

创造高品质公共空间体验,营造舒适便捷的设施环境,打造全天候的公共空间。通道合理拓宽,结合场地适当进行扩大的空间节点,满足对大客流的缓冲;通过艺术手法,提升市民的空间体验;充分发挥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及推进新型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

图5 枢纽综合体城市核空间示意图

八、土地收益性:枢纽综合体的经济性及收益性

统筹规划通,提前开展沿线土地储备,能以较低价格收储土地,在保障轨道交通建设和物业开发的用地需求同时,使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更多地回归政府。复合开发,合理布局,通过“轨道+物业”建设模式,以便捷的交通、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全面提升居住、商业、商务等业态的开发价值,提升土地收益。

九、结语

TOD枢纽综合体设计涉及的范畴广、专业多。通过对交通便捷性、规模合理性、换乘高效性、土地集约性、功能复合性、空间创新性、土地收益性七个维度的提升,加强TOD枢纽综合体的先进性及落地性,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优化城市空间,并通过客流集聚效应形成高强度开发量及丰富业态的城市综合体,引领沿线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城市结构、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敏恩,梁智锋,刘雨菡,姚圣.《广州南沙蕉门站枢纽综合体零换乘一体化设计》[J].《规划师》,2018,9:88-93.

[2]王新.《轨道交通综合体对城市功能的催化与整合初探——以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城市广场站综合体设计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刘文清,李雪.《重庆沙坪坝枢纽站城一体开发交通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10:15-17.

上接第337页

休闲度假环境。微观层面上,通过酒店服务员的服饰、酒店的宣传手册、家具等融入地域文化特征元素,增加酒店的文化韵味,给予游客不同文化的体验。

5 结语

休闲度假酒店的地域性表达是建立在承袭传统基础上的挖掘与发展的,不同因素在地域性表达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在具体的建筑创作中更是错综复杂。我国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建筑材料的应用、色彩搭配规律、结构和构造方式非常丰富和精彩,对这些民族和地域文化的精粹加以提炼并艺术地进行展示,是度假酒店创作必备功课之一。

参考文献:

[1]邵汉明.让地域文化研究成为“中国话语”的重要来源[N].贵州民族报,2019-07-12(A02).

[2]刘楚.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实践探索——以广州金控总部大楼项目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18):89-90.

[3]卜宪群.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N].安徽日报,2019-06-25(006).

论文作者:周海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关于TOD枢纽综合体设计的七个关键因素建议论文_周海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