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论文_陈雨龙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论文_陈雨龙

陈雨龙

新疆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可克达拉 8359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水利工程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入手,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监督

引言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等环节,提高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1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升级

信息化建设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对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一步进行优化、升级,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例如,河流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防汛抗旱等指挥等都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信息化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只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化设备对施工过程的信息进行收集,轻松地实现现场控制,保持对施工情况的动态化关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1.2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劳动者,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为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1.3能够有效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效率,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损耗,改变传统的高耗能发展模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

2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

2.1专业素质不高

水利施工人员来说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信息技术缺乏足够的重视认识,由于水利工程大多位于边远地区,施工环境差,培训学习信息化技术内容较少,同时也缺乏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理念,造成施工技艺更新速度慢、效率低下。部分人员对待水利施工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2.2管理监督不足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多为政府投资,建管机构发包,由施工企业承包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进工程监理。部分施工企业为了中标故意降低工程投标价格,中标后为追求利润极力压缩分包价格,部分分包单位轻视质量问题、偷工减料和使用劣质材料进行工程施工。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应增加建管机构人员和专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数量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3.1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资金的短缺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要想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落实经费问题是首要任务。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必须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具备长远的眼光,意识到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十分有利的投资,建设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体系当中。通过资金的增加与投入来保障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远有效的发展。

3.2做好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

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亦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做好整体规划,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加工、存储、应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与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做好全方位的规划与管理。其次,在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不断扩展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例如,通过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水利电子政务、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建设项目的合作与联系。我们能够获得一些权威的数据资源,并以此作为信息基础进行水利数据库建设。同时,在具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学会结合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水利资源的数据,探索出有效的资源整合办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行不断的更新,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此外,为了加强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性,我们必须要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与标准,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应用发展。

3.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水利设施建设中,水利灌溉是一项重点内容,在实际进行灌溉管理中,通过加强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实现自动化农田灌溉管理。例如通过利用水利远程监控系统,针对水利灌溉,能实现远程智能化监控,在监控系统传感设备的帮助下,能更好反映出水利灌溉现状,便于水利灌溉水源存量,当出现缺水时,系统能自动控制灌溉系统进行灌溉。又如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遥感技术,能对土壤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土壤中的各种参数信息及时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更加有助于技术人员及时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有针对性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

3.4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施工过程监管

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将监督的有效性作用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更好的实现工程建设的任目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正常运行的与否的关键。传统的水利施工管理,由于部分施工企业对工程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施工管理人员数量少和管理不到位,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造成出现偷工减料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工程管理显得极为重要,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监理、监督管理单位及时通过信息化网络将每个工序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记录和评估,并形成数字化工程档案。

3.5质量检测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3.5.1信息平台的运用

信息平台作为水利工程企业和质量检测机构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主要将水利工程中新闻事件、工程动态、收费标准、联系方式、工程案例、检测标准、检测范围等信息发布到平台,水利工程的委托单位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信息进行查询,实现信息的共享,不仅让客户感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靠性,还让客户参与到质量检测中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现阶段经常使用的信息平台主要有网页和微信公众号等,能够实现质量检测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

3.5.2业务平台的运用

业务平台作为水利工程企业和质量检测机构处理检测业务的平台,主要对工程项目、合同内容、财务情况、质量检测体系、检测报告等进行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现代化互联网质量检测体系,实现检测管理与资源配置为一体的管理。将客户的不同需求转变为业务办理内容,制定不同类型的质量检测方式,实现统一的、低成本的、高质量的质量检测服务,以物联网为基础,对信息资源和检测信息进行整合,能够结合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实现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其中质量检测业务的应用实现线上检测和线下检测共同检测的技术,将现代化网络思维充分的体现其中。

3.5.3移动平台的运用

移动平台的运用主要是建立相关移动软件和,主要实现质量检测机构的公众服务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有三方面小功能组成。①实现委托单位的信息填写、质量检测进度填写、质量检测费用查询、评价投诉等功能。②质量检测机构人员在移动终端信息进行填写、审批检测报告、管理质量检测体系等功能。③质量检测机构与网络平台进行互联,实现质量检测信息的上传和共享功能。现阶段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所使用的移动平台主要是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测,将检测数据进行上报,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批

下转第391页

论文作者:陈雨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论文_陈雨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