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发展战略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_职业价值观论文

基于就业发展战略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价值观论文,大学生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人们看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一个人对与工作相关的人、事、物等客观事物的重要性评价与看法,也就是择业观。职业价值观是决定个体职业行为的心理基础。

国外职业价值观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与职业行为相关的研究,以Super的“职业工作价值”研究为代表[1],致力于将职业价值观作为选择工作与工作满意的重要标尺而运用到管理实践中;(2)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研究,从职业价值观视角透视男女性的职场差异,例如Frieze研究显示成就取向与权力取向是两性薪酬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等[2];(3)职业价值观的态度意义层面的研究,具体涉及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工作本身等因素,诸如Butler、Vodanovich对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态度的相关研究等[3]。国内职业价值观研究早期集中于中国文化的职业价值观量表与职业价值观结构研究,诸如王丛桂、凌文辁[4]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黄希庭的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外职业价值观等[5],近期研究突出跨文化比较与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如金盛华提出目的性与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等[6],这些成果为职业价值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时代的职业价值观对工作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充分。

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代,社会转型伴随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职业价值观是社会变迁的心理标志之一,转型阶段和信息化时代浪潮引起了人们职业价值观的明显变化;随着高校扩招的累加效应的逐渐显现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正日益突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更为明显。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工具性职业价值观和终极性职业价值观为基础,探究当前社会转型图景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与生成机制及其影响要素。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性描述,动态分析研究较少,所以探讨现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研究探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力图探求以职业价值澄清、协同、自主构建为基本内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策略和路径。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被试796名大学生,从常州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大学生为实验被试,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职业价值观辨析与就业指导教育。正式实验前先进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作为实验前测数据,后进行职业价值观辨析和就业教育,之后再测试被试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实验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分析。被试生源来自于全国29个省市,选取调查对象时力求做到了专业、性别及年级的均衡性,从而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研究工具包括:(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参考Schwartz和布雷斯怀特(V.A.Brithwaite)等人的研究,笔者自编自陈式Licket五点记分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调查内容包括行为方式、社会目标、个人目标三个主要维度,社会目标维度包括管理规范、社会促进、人际环境;个人目标维度包括成长前景、能力发挥、薪酬福利、成就声望;行为方式维度包括生活方式、个人兴趣、职业稳定、择业变异,共11个子维度。总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acha系数分别为0.87、0.79、0.77、0.74,分半信度在0.73~0.82之间,量表的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4~0.791之间,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自编职业价值观问卷由50道题目构成。(2)职业价值观投射量表。鉴于运用问卷法调查职业价值观存在高社会赞许性问题,研究运用职业价值观投射法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投射法是自编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面列举出三种相关的观点取向,分别代表着自私的个人职业价值取向、无私的利他职业价值取向和规则的终极职业价值取向。

研究还进行了职业价值观辨析的实验研究: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常州大学2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男23人,女16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男21人,女15人),实验前用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了调查,发现两个班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培训干预性实验研究,实验前,先运用量表对全体受调查学生作初步筛选,筛选出的被调查对象确保是正向的职业价值观占主导;然后采用实验组与参照组及前测与后测的时间序列设计,整个实验持续进行了四周,每周安排2课时的就业指导教育。后测的时间与前测间隔一个月。

实验采用直接指导策略,辨析职业价值观,对实验组学生通过具体讲解、辅导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清晰职业价值观的内在实质、职业价值观对今后就业的实际作用、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等;组织学生作业练习、撰写总结等,从职业价值观层面进行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模拟实践,并最后进行总结、反馈、反思、讨论和点评等,澄清被试的职业价值观。

本文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调查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社会目标维度总体均分低于行为方式维度总体均分,而职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维度总体均分又高于职业价值观的个人目标维度总体均分,这充分说明目前大学生相对更看重职业价值观的个人目标取向,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社会目标取向维度相对最低。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的具体得分显示薪酬福利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是:能力发挥、职业稳定、成长前景、生活方式、成就声望、个人兴趣、人际环境、管理规范、择业变异、社会促进。

2.男生与女生职业价值观比较

调查显示,女生和男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各子维度的取向等级排序上存在着部分差异,其中,男生更看重个人兴趣、职业前景、成就声望、生活方式和择业变异的职业价值取向,而女生则更重视人际环境、职业稳定的职业价值取向。但秩和检验(U检验)显示总体差异并不显著(Z=0.67)。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价值观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职业价值取向的各子维度等级排序方面存在着部分差异,其中,独生子女更加重视生活方式、能力发挥、管理规范、个人兴趣、社会促进等具体职业价值取向,而非独生子女则更注重人际环境、成长前景、薪酬福利、职业稳定、成就声望等职业价值取向,这清晰地反映了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在职业价值取向上的总体一般性特点,但(秩和检验)U检验显示二者总体差异不显著(Z=0.92)。非独生子女在职业价值观行为方式维度上相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更为突出、更趋明确,在职业稳定子维度上,二者存在差异(Z=2.34),在人际环境子维度上,二者也存在差异(Z=2.37),非独生子女更注重职业人际关系。

4.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投射量表结果

投射研究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比较明显地注重利己取向和规则取向,特别是利己取向十分突出,而利他职业价值取向明显偏少。性别比较方面,男女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显著,这与前面职业价值观量表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利他取向的比重偏低,根源上可能涉及大学生对社会宏观环境的职业价值取向认知与个体职业价值取向行为的现实问题。研究显示,大学生对总体职业价值观的认知上利己取向过于突出,可见理性就业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5.职业价值观辨析的实验研究结果

表1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教育干预训练前与训练后的成长前景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人兴趣、社会促进、管理规范、能力发挥存在差异,其余因子均分后测与前测差异不大。其中,成长前景、能力发挥、个人兴趣都是职业素养的持久核心竞争因子,在职业价值观教育干预训练前与训练后都出现正向变化;社会目标增强,说明职业价值观教育训练起到了科学理性指导的作用;尤其是成长前景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培训后职业价值取向成熟合理。本文研究同时还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男生与女生在职业价值观教育培训干预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

表2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职业价值观后测均分与对照组均分总体上存在差异,其中,职业价值观的成长前景、个人兴趣因子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促进、能力发挥、社会目标存在差异,这初步说明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干预对澄清职业价值理念行之有效。

三、讨论与结论

将本研究的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金一鸣和90年代的凌文辁等[7]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我们发现,80年代择业最重要的标准主要是追求自我实现需要和发展需求;90年代人们在注重自我发展同时,开始将系列物质等保健因素列为择业重要参考;而现在的大学生更趋于“实利”和“自我”,这反映了大学生的能力发挥职业价值取向突出,自我职业成长意识、自我职业观念、个人职业兴趣倾向更加明显,大学生普遍特别注重自身职业意愿的满足。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上越来越关注“自我”,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在由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过程中,个体自身的个人兴趣意愿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的薪酬福利、能力发挥取向明显靠前;职业价值观投射研究显示,大学生总体职业价值观念利己取向比重过大,功利化倾向过于明显。性别差异方面,男生更看重个人兴趣、职业前景、成就声望、生活方式和择业变异,而女生则更重视人际环境、职业稳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女生在转型社会中不确定性避免文化维度更为突出,相对而言,男生风险意识相对稍强。独生子女更重视生活方式、能力发挥、管理规范、个人兴趣、社会促进等具体职业价值取向,而非独生子女则更注重人际环境、成长前景、薪酬福利、职业稳定、成就声望等职业价值取向,这可能是社会化过程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产生不同的定向作用所致。

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不职业的、不稳定的、游浮的,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多样性特点也折射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的、复杂关联的系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比大学生就业态度更抽象、更一般的具有评价性、选择性、规范性的深层心理建构,是大学生职业信念体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具有条件性质的,从本质上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当前多元化的转型社会图景中,在信息化等内外因素变化加快的现实面前,社会结构急剧变动、人际关系复杂多变、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不断提速、职业节奏日趋加快,大学生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念正受到剧烈的冲击,在社会职业价值观念的多元取向与冲突面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虽趋向于新的生活态度,但同时也在一定的层面上经常存在失衡焦虑的感觉,诸如重视薪酬福利,同时却又过于强调职业稳定而不愿变异;重视个人目标,同时却又忽视社会目标,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而人是社会人,注定要过社会生活,个人目标也只有在与社会目标和谐一致的基础上才会充分实现[8]。市场经济的利益需求和社会变革的现实导向都会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与走势产生影响,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的正确教育引导极其关键[9]。本研究的职业价值观辨析训练教育表明,成长前景、个人兴趣、社会促进、管理规范、能力发挥等在职业价值观教育干预后都出现正向变化,这也为大学生就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重视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中的持久核心竞争因子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综合各项研究,本文发现,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以下特点:主干维度中的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个人目标、行为方式和社会目标;所有分支维度中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薪酬福利、能力发挥、职业稳定、成长前景、生活方式、成就声望、个人兴趣、人际环境、管理规范、择业变异、社会促进。男生更看重个人兴趣、职业前景、成就声望等,女生则更重视人际环境、职业稳定;独生子女更重视生活方式、能力发挥、个人兴趣等,而非独生子女则更倾向人际环境、成长前景等职业价值取向;职业价值观投射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明显趋向于利己取向和规则取向,利他取向偏少;基于职业价值观辨析训练的就业教育显示成长前景、个人兴趣、社会促进、管理规范、能力发挥等职业素养中的持久核心竞争因子在职业价值观教育干预后都出现正向变化,这为基于就业发展战略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收稿日期:2011-06-12

标签:;  ;  ;  ;  ;  ;  ;  ;  

基于就业发展战略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_职业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