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总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党赋予工会组织的新任务。如何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引领职工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建功立业,是工会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探索工会工作创新的需要。
一、创新工作内容,凝聚发展力量
要把凝聚职工、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工会联系职工、团结职工的优势,引导职工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充分发挥好工人阶级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聚焦“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等主题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焕发职工群众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引导和组织广大职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尽力献策,开创党委肯定、行政支持、社会关注、企业欢迎、职工热情参与的新局面。深化“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企业班组建设,努力构建技能型、效益型、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班组。广泛开展“职工风采之星”评选活动,注意在竞赛中培育典型,每年集中行业突出典型事迹进行宣传,组成宣讲团巡回宣讲,弘扬典型的影响力、感召力,形成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和学习劳模、崇尚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纵深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体场馆优势,采取组织引导、企业协调、协会推进的方式,经常性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带动全民参与其中,更好地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造力;要大力发展工会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更多的广大职工喜闻乐见、适合局场特点的书法、绘画、摄影、演讲、知识竞赛活动,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职工素质
职工素质决定企业的发展,为此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和企业发展软实力的方法。首先是扎实抓好职工学校建设。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为职工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训服务。坚持开设岗位课堂、田间课堂、家庭课堂、流动课堂、网络课堂、周末学堂,打牢职工思想和实用技术基础;其次是加快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做到见书、见人、见活动、见精神、见效果;三是进一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广大职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四是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引导职工争当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楷模。
三、创新工作途径,维护职工权益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工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权益中的突出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建立职代会联审制度、驻场单位听证制度、议案票决制度、代表述职测评制度、场务公开制度、无固定收入代表补贴制度、职工代表竞选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工代表民主对话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推动完善工会组织政策参与、执法参与、监督参与的机制建设,主动参与同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文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政策的制定,宏观上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探索扩大列席代表参加职代会比例,推进职工代表竞选制度。二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场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场务公开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保证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使其内容、形式、程序和运行更加规范。三是依法推进“两个普遍”,将工会建在产业链、协会、合作社上。促进工会组织扎根非公企业、中小企业、劳务派遣单位。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扩大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建立培训、聘任、考核、管理等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时效性。四是进一步争取并正确运用好党政赋予的资源和手段,加强对劳动关系的规范,帮助企业建立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使其达到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的目的。五是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切实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六是认真做好劳动争议调处、职工信访和法律援助工作,努力解决职工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创新工作方法,关注职工富裕
工作方法决定工作成效。结合实际大力推进职工致富增收行动、“小康之家”创建、“一帮一”扶低共富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围绕职工增收思路和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层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牵头抓好“调结构促增收、强龙头促增收、兴自营促增收、上产业促增收、输劳务促增收、增科技促增收、扶低贫促增收”,构建起职工增收的产业基地。根据扶贫攻坚五年目标三年实现的要求,采取措施织密职工共同富裕网络体系,力保低收入户如期脱贫,进入小康行列;不断改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方式,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搭建职工困难帮扶平台。推行帮扶中心一站式服务方式,救济物资卡式发放,活化“两节 ”送温暖、“金秋助学”、“访贫问苦”、“关爱女工”等活动内容,使职工在关爱中登上发展快车。
五、创新工作质量,夯实内功基础
在新形势下,工会组织要不断提升工作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培育工作亮点,打造“品牌工会、质量工会”。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工会目标管理制度,关口前移,调研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工作推进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典型培养在一线、工会作为在一线。其次是以提高能力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打造“五型”工会;建立深入基层联系职工机制、工会组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为职工办事机制、维护职工权益社会化工作机制、工会服务职工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实行工会干部定期例会制度、定期调研制度、定期拉练制度。三是继续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础”活动;进一步拓宽沉下去,接地气,“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服务职工”的工作形式和载体。四是继续充实“双亮”内容,不仅“亮牌子”、“亮身份”,更要“亮职责”,“亮为职工办的实事”,使工会各个方面都“亮”起来。五是要强化对工会干部的培养和定期培训、学习、交流,开展“创建学习型工会”活动。重点提高工会干部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的定位能力、引领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加大工会示范点、职工之家、内业电子化、网络化及基础性工作建设,不断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论文作者:王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职工论文; 工会论文; 工作论文; 制度论文; 工会组织论文; 机制论文; 在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