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配对调查研究论文_熊利英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 610100

摘要:目的 以配对调查方式研究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从本市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儿童心理社会行为情况,并对比两组调查结果作特征分析。结果 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家属(抚养人)溺爱、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 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存在一定特征性,应及时纠正其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儿童肥胖状况改善。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

单纯性肥胖症属于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在儿童阶段发病率较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其肥胖对于儿童危害较大,需探明肥胖相关因素,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提供参考资料[1]。当前,关于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相对较少,为此本次研究从本市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和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受访对象,对两组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进行配对调查,旨在为儿童肥胖问题改善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市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肥胖组儿童均符合WHO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关于肥胖评估标准:超过同等身高标准体质量20%以上,均为单纯性肥胖[2]。配对原则为: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身高相差不超过±5%(或2cm),年级相同,学校相同,无人种差异,居住地相同,无遗传性疾病及先天畸形。

1.2调查方法

参照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0)设计儿童心理社会行为调查表,共分为11个因子,包括: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家属(抚养人)溺爱、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存在不良饮食习惯、进食速度偏快、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3]。经预调查试验显示:本调查问卷重测信度为0.81(P<0.01),Cronbach’sα系数为0.89,信效度良好可靠。采用调查问卷对两组儿童及家属(抚养人)进行调查,由专职人员指导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两组问卷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家属(抚养人)溺爱、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不仅对于个体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易导致儿童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成人疾病发生,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率也偏高,因而必须及时改善儿童肥胖状况,保证儿童健康成长[4]。心理行为是影响个体生理机能的重要因素,因而从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入手,分析儿童肥胖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5]。但是,目前关于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研究较少,故本院采用配对调查研究方法,对肥胖儿童心理行为进行特征总结分析。经研究发现,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日静坐时间>2h、存在不良饮食习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知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存在每日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三餐规律性较差,进食速度偏快、进食量过大,而这些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可促使肥胖产生加重,必须及时控制。

本次研究对于肥胖儿童的心理社会行为研究发现,肥胖儿童人际关系良好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家属(抚养人)溺爱、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家属(抚养人)溺爱和人际关系不佳与肥胖存在一定关联;同时肥胖儿童也存在较高的肥胖焦虑现象,提升应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引导肥胖儿童正确认识肥胖,走出去参加体院锻炼,改善人际关系维持能力,促进健康体魄的形成。

综上所述,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存在一定特征性,受家庭、社会、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此应及时纠正其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儿童肥胖状况改善。

参考文献:

[1]陈贵. 超重/肥胖青少年延迟贴现及冲动性与进食行为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3:26-27.

[2]郑锴,王柳行,于凤娇,等. 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7(12):1583-1585.

[3]李瑞珍,马新瑜,林汉华,等.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和个性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3:397-399.

[4]邹文姝. 短期综合干预对肥胖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D].沈阳体育学院,2012:28-29.

[5]王文娴,郭红卫,薛琨,等. 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与进食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11,10(09):1046-1048.

论文作者:熊利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配对调查研究论文_熊利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