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认知功能;骨科手术;老年患者;
前言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下降,在行手术治疗后极易半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焦虑、精神混乱、人格改变等,可分为术后谵妄与认知功能障碍[1]。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在术后认知能、人格、社会交往等能力发生改变,又有研究指出,表现为智力功能退化与记忆力减退。本文以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骨科老年患者9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各30例。A组,男女分别为14例与16例,年龄为64-83岁,平均年龄为(76.52±6.21)岁。B组,男女分别为18例与12例,年龄为62-82岁,平均年龄为(76.64±6.45)岁。C组,男女分别为19例与11例,年龄为63-81岁,平均年龄为(76.86±6.36)岁。将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基础准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多项指标,做好术前准备。
1.2.2 A组
给予A组局麻操作:
使用利多卡因(浓度为0.5%),对局部进行浸润麻醉治疗,剂量低于400mg。
1.2.3 B组
给予B组硬麻:
取L1-2部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保持平卧位体位,取3ml利多卡因(浓度为2%),随后取罗哌卡因(浓度为0.375%),每次2ml,待达到麻醉平面停止。术中,若血压低于11. 97 /7. 98 kPa,输液速度加快,必要时取麻黄碱静脉注射,每次6mg;若心率低于50次,取阿托品静脉注射,每次0.5mg。
1.2.4 C组
给予C组全麻操作:
行麻醉诱导,取咪达唑仑0.04mg /kg、芬太尼5ug/kg、依托咪酯0.3 mg /kg、维库溴铵1-2mg,静脉注射,在3min后气管插管,成功后取呼吸机连接,行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与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分析。
术后认知功能:运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分别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运算,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对比
如表1所示,B组与C组麻醉后不同时间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A组,P<0.05。
B组、A组与C组相比,Pa<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全身麻醉应用广泛,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使骨骼肌放松,麻醉效果显著,但伴随多种并发症,且药物剂量大,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认知功能。硬膜外麻醉是通过在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对脊神经根产生抑制,从而产生暂时性麻痹,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存在相关性,主要为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两个方面[2]。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术中使用苯二氮卓药物,术后1-7天内将会发生认知障碍。有研究指出,氯胺酮容易损害间断性极易与工作极易,造成语义过程减慢,但不影响其他记忆,表明氯胺酮为选择性记忆损害。对于麻醉方式,有学者提出,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或者局部麻醉相比,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更低,又有研究表明,局部麻醉科使7天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与C组麻醉后不同时间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A组,P<0.05。C组麻醉后6h、12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A组与B组,P<0.05。
综上所述,骨科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麻醉方式对认知功能影响不同,全麻术后12h内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黄朝阳,谢晓玲.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8):1114-1116.
[2]杨梦晨,李兴达.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5):782-783.
[3]陈海燕,龙晓静,周玉娜, 等.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7,(6):10-11.
论文作者:谭大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认知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功能论文; 骨科论文; 老年论文; 全麻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