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 727300
摘 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每个高中体育教师均应注意的问题。高中体育教学,只有在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形势下做到与时俱进,并合理设置课程,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笔者拟结合自身经验和认识,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 设置课程
高中时期是体育锻炼的重要时期,正确地进行体育教学,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体育教学的任务达成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起着健身、文化传递以及智力发展的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个性。为更好地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改变师生传统体育观念,重视体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向学校投资一定的体育经费,按器材配备标准统一购置和发放体育器材,有计划、有重点地维修一定的体育场地;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的职称、荣誉的评定。学校领导要摆正高中体育教学的位置,不能口头上重视,而实践上取消;不能非毕业班重要,而高三毕业班就挤掉;不能只培养报考体育院校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不闻不问。应该把体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做到训练与学习同时进行。对于高三毕业生,学校应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了解到体育锻炼比药物更有益。
二、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可以从学生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体育学科是以身体语言为主的特殊学科,比较容易培养兴趣。具体建议为:首先,要把教材简易化,使学生觉得易学,以后再逐步深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使他们爱上体育课,这对内向和不合群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其次,通过设疑来启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精心组织好教学,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多下功夫,不能总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得新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愿练、多练。此外,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未来日常生活为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让学生掌握锻炼的原理、价值和锻炼评估指标,以及掌握体育锻炼的卫生知识等,让自己将来的自我锻炼更趋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合理应用优化教材
根据学校高中3个年段体育课的不同教学任务,我们应有所区别,注重提高学生体质,为更高一级的学校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选择符合我校的实际和高中学生特点的教材进行教学。例如,在高一体育课中,笔者注重采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好教材,筛选那些难度较大、要求高、技术性较强的,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有意识地穿插一些轻松愉快、趣味性强、难度较大的项目,使刚入学的学生有新鲜感,容易掌握技术,形成技能,尝到甜头,学起来有劲头。在素质培养方面,体育教学着重提高学生体育技术、知识,促进全面发展,穿插进行“锻炼”项目,素质教材每节课安排5~8分钟,专项实践教材25~30分钟。我们在突出教材实践性的同时,也加强高中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教材的建设。通过教学,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五、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导向、激励和鉴定的作用。其实,考试只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是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素质教育的支配下发挥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建立、健全体育教育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成绩做多元化评价。如学生自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情况,结合平时体育课上的学习态度、情感与合作精神等表现,以及自身特色项目的发展情况,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梯度来确定自己的等级。再如小组互评——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依据每个成员的体能及运动技能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平时课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个互评,最后确定等级。最终由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幅度等,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情况,最后确定学生体育成绩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孙孜孜 实施新课程改革——谈高中体育课分项教学[J].知识经济,2009,(02)。
[2]陈锦云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3]杨丽华 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4)。
[4]戴恩典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思考[J].福建高校体育,1994,(01)。
[5]杜春华 徐华 浅论体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02)。
论文作者:孔利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高中论文; 教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校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