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球于十九世纪起源于美国,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在中国蓬勃发展。作为一类竞技类球类运动,排球有其独特的动作和技术要领。其中,扣球技术作为排球运动中的关键,在分数取得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怎样在比赛中将扣球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及在平时训练中应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是国内外研究者多年来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核心力量这个概念异军突起,作为体育运动训练方式中的新兴概念,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认可,并积极投入到许多体育项目的训练中去,排球运动也是其中之一。这篇论文基于核心力量在排球扣球中的应用,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学院 20 名排球队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并对研究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与分析,试图通过实验前后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核心力量的训练是否适用于排球扣球,以及如何在训练中制定正确的方案,才能使核心力量的作用在排球扣球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核心力量;扣球;排球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238-01
1文献综述
在本论文开始前夕,作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调查,然后发现,在 2010 年之前,国内对于核心力量在排球扣球中运用的研究非常少,而 2010 年之后,开始增加。这说明这一话题越来越引起国内研究人员的注意。其中,大部分是在研究核心力量对排球的技术的好处,针对扣球技术的还是比较少。所以作者以此为题,对核心力量在排球扣球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实验,设计训练方案,进行测试,对比数据,从而得出结论,为此话题提供一些实践的支撑。
2实验组的方案设计
首先是初级阶段,着重于在不动的状态下体态的保持和四肢的控制。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受训对象在增强核心基础力量之余,加大受训对象腰部各个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合作能力。
第二阶段是中级阶段,着重于在运动的状态下体态的保持和四肢的控制,从动作的起始到终止,受训对象身体各部分全在一种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平衡中。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受训对象基于初级阶段的训练之后,会有更多的身体部位投入到运动中。
第三阶段是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基本开始不稳定动力练习。这一阶段的多数动作都将配合瑞士球完成。主要将重点放于与排球动作的结合中,提高受训对象专项能力,需要受训对象不仅能维持身体稳定,还要迅速将动作完成。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训练前后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对比
在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同学每项指标都没有明显差异(sig 大于 0.05)。这说明在实验前,实验对象的选取是随机进行的,并且他们的水平和力量都处在相似的状态。而训练后,再对同五项项目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训练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有了明显差异(sig 小于 0.05),并且根据训练后的平均值来看,实验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在训练后综合水平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训练前两组的身体素质没有明显差异,在训练后,实验组的身体素质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训练前后扣球能力对比
三峡学院排球队员训练时采用的战术方法一般是四二配打法,配有攻击型二传手两名。当传球和防守反击球到位后,通常是一边跑动一边战术拉开,于是排球队员最常用的进攻手段之一就是四号位直线进攻。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几乎没有差距,都是 7.37 左右,但是在两个月的训练之后,差别开始明显。两组总体来说都有提高,但是其中,实验组,也就是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组,增长较快,而另一组进行传统训练的实验对象,进步相对较慢。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对象在拦网下撤后到再次起跳,身体恢复到常态的时间缩短,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后,运动员身体的控制能力增强,起跳后身体的瞬时速度加快。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经过两个月的实验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前,随机分组保证了两组同学水平的相近,但在实验后,在身体素质和力量素质这两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更明显的进步。这说明核心力量在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增加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在扣球方面,接受核心力量训练的运动员起跳在空中时身体较为稳定,对在空中动作的掌握有了更强的主动性,恢复到常态的所需时间也有所缩短,综合说明了扣球的能力和传统训练方式相比有了更明显的提高。说明核心力量有利于排球扣球能力的进步。
(3)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之下,实验组在身体各方面素质和扣球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尽管对照组也有提高,但是提高幅度较小,人数较少,这说明与传统的排球专项训练相比,核心力量的训练对排球扣球更有好处。
(4)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和测试,可以适当总结出更适合三峡学院排球队员的训练方案,并逐渐投入使用,另外,今后还可以根据训练部位的不同分别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
4.2 建议
(1)由于实验周期太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偶然性,建议适当增加实验时间、实验对象及实验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希望可以得出更为科学准确的研究结果。
(2)建议把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的优势项目进行结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国内外对于此研究得出的有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使之更加适合中国排球运动员,进而有利于推动个人及团队的发展。
(3)对于运动员自身,要积极总结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方案,寻找并完善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坚持训练,以期取得优异的成绩。
(4)要想长期发展核心力量训练,首先要注意完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从而指导实践。其次,要注意与时俱进,多关注国内外期刊杂志或者专著对于此类话题的研究,丰富自身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8.
[2]王卫星.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大学体育学报.2007,8.
[3]华立君,宋吉瑞.排球扣球起跳以及专项力量特征的综合研[J]体育学刊,2010,(6):17.
[4]孙平,陈瑞瑞.排球扣球挥臂动作的肌电分析及力量训练方法探讨[J].运动训练学分会.2013,(6):334.
论文作者:刘羽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排球论文; 力量论文; 实验组论文; 核心论文; 这一论文; 对象论文; 对照组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