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旭红[1]2003年在《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于1978年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8000多万独生子女家庭,标示着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与独生子女特殊的历史角色决定了独生子女时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独生子女时代的旅游也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同时,独生子女所具有的特殊的人格特征、消费特征与旅游行为特征也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改观。 本文共分叁部分,包括: 导论。我国旅游市场正在朝细分化发展,但是在众多的细分市场中忽略了独生子女市场的研究,笔者在检索了众多独生子女问题文献之后发现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并进一步分析了研究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我国的旅游业也将进入独生子女旅游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走上社会经济舞台,我国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将发生重大改变,独生子女的巨大市场潜力日益凸显,独生子女的消费决策能力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正文。正文可进一步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在于分析独生子女的特征。本文从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消费特征、旅游行为特征等叁个方面对独生子女的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指出独生子女的特征将会对今后的旅游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目前针对独生子女市场的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的旅游发展存在漠视独生子女的旅游需求、缺乏个性化产品、市场定位不清、市场推广乏力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与独生子女的特征,在正文的第叁部分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包括完善丰富旅游产品、满足独生子女旅游需求,加强改善营销工作、结合时代特征、完善健全旅游保障体系等内容。 调查问卷与报告。本文在保定、石家庄等城市的中学、大学、社会人士中共投放调查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328份。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得到了有关独生子女旅游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有关独生子女旅游的重要信息。报告就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及其家长的旅游行为、旅游消费特征等问题做出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本文试图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1) 根据我国是独生子女大国的基本国情,指出我国今后的旅游发展将建立在独生子女时代的时代特征之上。(2) 通过针对独生子女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独生子女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旅游的现状和问题。(3) 针对独生子女旅游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孔旭红, 孙雪梅[2]2004年在《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研究初探》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独生子女最多的国家,独生子女在我国的出现有着深远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步入社会经济舞台,独生子女及其引发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对独生子女旅游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今后旅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余欢[3]2017年在《基于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期,我们国家已经是属于世界范围内独生型子女数量占比例很大的国家之一,大批独生型子女在我们国家的现实存在有着特殊的社会渊源及历史缘由。伴着独生型子女逐步进入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领域,此类独生型子女本身所带有的普遍性社会问题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重视。所以,就独生型子女的大批涌入社会给我国旅游产业带来的相关影响问题展开系统的研讨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市场转型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进步与否产生着极为特
陈春[4]2008年在《“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随着“80后”逐渐在各个领域成为新的生力军,其独特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也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对“80后”的关注。作为一个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80后”有着2亿左右的庞大人口。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征对其消费行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80后”已经成为主导消费群体之一,之后还将产生更大的影响。但从目前研究来看,学术界对“80后”消费行为缺乏深入和系统研究,更没有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包括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80后”旅游动机为出发点,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展开研究。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对“80后”、“80后”旅游动机以及“80后”旅游消费行为相关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80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旅游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行为相关理论,形成本文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研究,提出了“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模型。接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80后”旅游动机的六类动机构成因子,分别为情感交流动机、文化审美动机、实践动机、游玩与享乐动机、逃避动机以及从众与炫耀动机。另外,本文通过方差分析,识别出不同“80后”在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上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识别出影响“80后”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关键旅游动机。最后,基于旅游市场细分理论,以“80后”旅游动机为分类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将“80后”旅游者进行科学分类,细分为玩乐一族、传统一族、情感一族和纯观光一族四类细分市场,并研究与之相对应的各细分市场特征。并通过进一步文献整理,比较“80后”旅游者与非“80后”旅游者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针对“80后”旅游消费群体的营销策略,供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参考、借鉴。
刘雪松[5]2015年在《论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结构变动必然通过中介变量最终影响到城市家庭旅游消费。人口结构分为自然结构、地域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变动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本文以吉林省为例,系统探究影响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人口自然结构因素,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让我们全面了解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性别比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还能了解吉林省旅游产业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满足不同性别的“差异化”需求,促进吉林省旅游市场和人口的共赢发展,进而带动吉林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增长。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献比较多,众多学者认为人口结构变动所引发的劳动力市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储蓄率效应等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国内学者对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研究还相对不足,特别是从实证角度深入研究的相关文献不是很多。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了人口自然结构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结合对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具体而言,全文共分六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等等。第二部分为基本理论及问题的提出。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口自然结构的变动与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这不仅影响着城市家庭旅游的消费结构还影响城市家庭旅游的消费水平。在阐述人口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家庭消费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从两者的逻辑关系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决定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结构。第叁部分为吉林省人口自然结构的变动与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状况。该部分从吉林省人口自然结构变动的视角出发,从总体上概括了吉林省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现状及特征,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不同特点,并就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做了概括性论述。第四部分为人口老龄化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该部分从老年人口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分析了老年人口的旅游消费特点、旅游消费倾向。同时以吉林省为样本,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变动情况、变动特点、变动趋势和变动后果,详细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吉林省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第五部分为人口性别比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该部分从性别与旅游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旅游消费过程中男女性别的“差异化”。在描述了吉林省人口性别比变动及变动后果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吉林省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性别差异。第六部分为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影响的思考。该部分从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出发,以吉林省人口自然结构变动为视角,就吉林省如何实现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平衡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王宇[6]2013年在《我国城镇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很健全,未富先老让社会面临很大的养老压力,每个家庭都正在或即将面临养老问题。而在所有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家庭生命周期进入后期阶段若出现独生子女死亡现象,其父母除了会面临普通家庭的一般性问题外,还会遇到更多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此时的独生子女父母变成了失独群体。然而,在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下,独生子女家庭己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结构。随着现代社会人类死亡风险的增多,加之我国目前暂不放开二胎的政策态度,失独群体的规模将日趋庞大,尤其是高龄失独群体在失去独生子女这个养老支柱后的养老生活亟需得到妥善安置,这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定与和谐。本文通过对目标人群发放问卷的形式在徐州市P县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多选项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并通过与正常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情况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反映城镇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总结其中凸显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分析他们的养老需求和意愿,以期提出有益于改善城镇失独老人养老生活的政策建议。本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五大章节。第一部分由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组成,这两章内容是本论文的基础部分;第二部分是第叁章和第四章,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中笔者将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详细论述徐州市P县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及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养老方式模式建构;第五章为本论文的第叁部分,本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对前章所构建的养老模式操作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及一些其他的辅助建议。具体内容及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相关文献综述,并阐述论文的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文中涉及的几个主体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相关的一些重点理论进行了阐述,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等。第叁章介绍了我国失独家庭的基本概况,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受访父母的养老困境进行描述分析和比较分析,并对困境原因进行社会学分析,进而对受访父母的养老需求从经济、生活、精神叁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对受访的正常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失独父母的养老需求进行比较。第四章描述了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几种养老方式,分析了受访失独家庭养老方式可选情况,进行城镇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模式建构并对该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加以分析。第五章是全文的总结,本章结合我国各地扶助政策新举措的特点,就如何更好地解决城镇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开展社区居家养老进行讨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及其他辅助建议,最后总结本文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爱春, 赵小云, 许晓静, 沈佳, 陈海艳[7]2017年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研究——基于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当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编制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问卷,我们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18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大叁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最高,大一居中,大二最低;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职业认同水平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农村高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城市高职生;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没有显着差异。
冯兆磊[8]2008年在《福州市大学生旅游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大学生旅游市场日益重要。福州市大学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关于福州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研究依然是空白。本论文在总结研究了大学生旅游相关文献后,以福州市8所高校1119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出大学生旅游态度、大学生旅游动机,大学生旅游偏好、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征。大学生最主要的叁种旅游动机为:求知动机、缓解压力调节心情动机和探亲访友动机。大学生有强烈的出游愿望,最喜欢的旅游资源类型依次是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分析得出,大学生的经济出游能力较差,只能够承受较少的旅游花销;在出游时间段上多选择暑假和黄金周出行;出游一般与朋友或者家人结伴,很少参加旅行团;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主要在省内;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朋友推荐、上网浏览和电视叁个渠道;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关注过旅行社的宣传并随团出游;大学生如果要跟旅行团,最关注的仍然是费用,对旅行社知名度关注较小,市场可塑性大。在分析了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设立大学生旅游组织管理机构——福州市大学生旅游处,以协调大学生旅游的相关部门。在针对大学生旅游相关部门提出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对策的基础上,最后构思了一个福州市大学生旅游网站,提供了大学生与旅游企业,高校以及旅游相关部门方便快捷交流的平台。
管鹏[9]2017年在《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现实,随之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30余年,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然而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就是风险家庭,现在第一代生育独生子女的父母已步入老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失去唯一子女,这样就形成庞大的失独群体,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失独家庭不同于非失独家庭,他们老年不仅失去了子女的经济供给,还要面临失去子女的巨大精神伤痛,在养老保障方面会有特殊需求,因此要对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第一,采用文献研究法界定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概念并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是指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和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失独家庭这一弱势群体提供经济、精神和日常生活照料的保障;第二,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失独家庭养老保障基本概况,并以山东省ZC市农村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掌握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基本状况,发现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需求水平最高的是精神保障需求,在精神保障需求中,心理疏导需求水平最高,其次是志愿者陪同聊天的需求;第叁,根据调研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需求满足水平,发现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需求总体满足水平较低,特别是精神保障需求满足水平处于不满足的水平,运用stata12.0计算影响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需求满足水平的相关因素,发现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对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需求满足水平有影响。最后根据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特殊需求为导向,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政策支持体系、农村失独家庭经济保障体系、农村失独家庭精神扶助机制和农村“社区+”日常照护体系四个层面的对策,解决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
杨瑞[10]2006年在《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西安市大学林立,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旅游企业缺乏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正确认识,而学术界对于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研究层面较浅,研究成果缺少科学方法的检验,难以令人信服。尤其对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使得西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 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吸收和借鉴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普通旅游者行为的对比和对大学生旅游需求和消费过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出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征、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因素以及大学生旅游偏好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希望对开发西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研究大学生的旅游需求特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西安市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非常积极,而且旅游态度中的知、情、意相当一致,这说明西安市大学生拥有非常高的旅游热情。同时我们通过因子分析和频数分析的方法,将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划分为六种,其中求知动机、缓压与归属动机、娱乐与情感动机以及实践与访友动机成为大学生旅游的主要动机。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与实际到访的旅游地有一定差异。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资源类型是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最喜欢去的旅游目的地是四川、云南、西藏、陕西、国外和北京。而大学生实际到访的旅游目的地却主要集中在以人文古迹为主的陕西地区,且距离越远,到访率就越低,这与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偏好表现出不一致。 第二,研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特征。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表现出与其经济能力和特殊的生理、心理相适应的特点。据调查,大学生的旅游经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和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而他们出游前考虑最多的是景点价格和个人经济条件,表现在对交通、住宿和购物品的选择上,也主要以火车、同学亲友家和物美价廉的土特产品为主,而且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消费额也少,足见经济能力低是制约大学生出游的主要瓶颈。而大学生喜爱自由,不愿受约束以及善于接受新事物等个性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出游方式和旅游信息渠道选择上,更愿意参加自助式或班级组织的旅游活动,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如亲友推荐、电视、网络等获取旅游信息。 第叁,研究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作者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
参考文献:
[1]. 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研究[D]. 孔旭红. 华侨大学. 2003
[2]. 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研究初探[J]. 孔旭红, 孙雪梅.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 基于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的研究[J]. 余欢.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
[4]. “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D]. 陈春. 浙江大学. 2008
[5]. 论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城市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D]. 刘雪松. 吉林大学. 2015
[6]. 我国城镇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与路径选择[D]. 王宇. 浙江财经大学. 2013
[7].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研究——基于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J]. 刘爱春, 赵小云, 许晓静, 沈佳, 陈海艳. 江苏教育研究. 2017
[8]. 福州市大学生旅游问题研究[D]. 冯兆磊.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9]. 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 管鹏. 湖南农业大学. 2017
[10]. 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 杨瑞. 陕西师范大学. 2006
标签:旅游论文; 失独家庭论文; 家庭结构论文; 独生子女论文; 旅游动机论文; 动机理论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大学生论文; 旅游消费论文; 养老论文; 家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