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关系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拉美国家对外关系非常活跃。在与美国的关系中,拉美国家坚持反霸立场,与欧洲、亚洲的多元化外交进展显著,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也不断加强。但拉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并未因此发生根本改变。美国仍是影响拉美政治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拉美国家与美国的关系
2000年,美国加强了对拉美的干预和军事渗透。在秘鲁总统选举问题上,为了阻止藤森第三次竞选连任总统,美国在5月28 日秘鲁大选前以电子计票系统不完善为由要求秘鲁推迟选举。藤森获胜后,美国明确表示藤森的当选“不具任何合法性”。随后,美国除积极寻求美洲国家组织对秘鲁进行制裁外,还制定了单方面对秘鲁制裁的“B 计划”(注:Miami Herald,June 8,2000.)。此外,美国还扩大了对哥伦比亚的军事卷入。2000年1月, 克林顿政府以扫毒为名向议会提交了援助哥伦比亚法案。该法案于7月13 日由克林顿签署生效。8月30日克林顿为此还访问了哥伦比亚。 根据这项计划,美国将在2000年7月~2001年年底向哥伦比亚提供13.2 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军事援助占75%。
美国加强对拉美的干涉和军事渗透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为了应付拉美、特别是安第斯国家的民主政治危机。冷战结束后,美国将“西半球民主共同体”看作是美拉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基础。但美国认为,厄瓜多尔(2000年1 月)和巴拉圭(5月)的军人政变、 秘鲁总统藤森的“文人政变”使拉美国家的民主制度受到威胁。 美国希望通过对秘鲁大选的干预,“阻止其他国家脱离美国的轨道”。
2.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实行的一些对内对外政策引起了美国的不安。1999年2 月查韦斯的上台令美国很不安。但查韦斯是通过民主选举程序上台的,美国对他的政策只能是“看他干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近来查韦斯的一些做法已经使美国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000年8 月10日,查韦斯不顾美国的反对访问伊拉克,他是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第一个访问伊拉克的外国元首。此外,查韦斯还利用委内瑞拉担任欧佩克主席的机会,大力开展“石油外交”。此外,委内瑞拉还加强了与古巴的关系。10月26~30日,卡斯特罗访问委内瑞拉,委古两国签署了合作协定,根据协定,委内瑞拉每天向古巴提供53 000桶石油。委内瑞拉同意古巴以易货贸易或古巴医生向委内瑞拉提供医疗服务等十分优惠的方式支付费用。而且查韦斯公开表示加强与古巴的关系是为了在本地区建立一个抵制美国影响的“新的政治权力”中心(注:Miami Herald,Oct.29,2000.)。 美国认为查韦斯“已近乎于直接挑战美国在本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注:Miami Herald,June 25,2000.),美国对他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出现。美国国务院负责泛美事务的高级官员罗梅罗公开指责查韦斯向拉美的暴力叛乱组织提供援助,表明美国对查韦斯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3.加强在拉美的军事存在是美国的一种战略需要。1999年12月美军撤出巴拿马运河后,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军事力量出现了战略真空。由于缺少对拉美地区进行监视和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有效力量,美国一直寻找各种办法加强在拉美的军事存在。美国以扫毒为名扩大对哥伦比亚的军事援助就是出于这种目的。
在反对美国干涉和军事卷入的问题上,拉美国家采取了一贯和一致的反霸立场。2000年5 月31日,在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会议上,美国提出了制裁秘鲁的提案,但在拉美国家的一致反对下,美国不得不撤回动议。6月2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3国总统紧急会晤后表示, 秘鲁总统选举是按照该国法定程序进行的,纯属秘鲁内政。随后,在加拿大温莎举行的美洲国家组织外长会议上,大多数拉美国家不支持美国、加拿大和哥斯达黎加等国的谴责秘鲁选举、要求秘鲁重新举行总统选举的立场。对美国支持的“哥伦比亚计划”,拉美国家、特别是南美国家普遍表示不满和担心。南美许多国家与哥伦比亚接壤,它们担心,美国加强在哥伦比亚的军事攻势可能将战火扩散到它们的领土上。对此,巴西表示“哥伦比亚计划”不应意味着对哥伦比亚进行武装干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认为“军事行动导致军事冲突升级将是很危险的,可能使整个亚马孙地区越南化”,“必须降低军事卷入的水平”。
尽管美国与拉美国家存在着矛盾,但90年代以来形成的美拉关系格局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 美国对拉美政局的稳定和控制作用在加强。2000年1月21日厄瓜多尔发生军人政变, 但军人委员会由于得不到美国的支持仅存在了4个小时。5月18日巴拉圭军人政变的失败以及秘鲁总统藤森的下台,无不表明美国在控制拉美政局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美拉安全合作也在加强。始于1995年的美洲国防部长(古巴除外)定期会议已成为美国与拉美国家重要的安全磋商机制。2000年10月17~19日,在巴西马瑙斯举行的会议上,28个美洲国家的国防部长就地区安全的各种威胁、实施加强信任与安全的措施、对付非法武器贸易和防止哥伦比亚冲突扩散到邻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2月15日,在拉美一些进步人士的反对下,美国关闭了过去训练拉美军人的美洲学院,成立了西半球安全合作学院。
美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2000年5月11日,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平等待遇法案,给予24个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与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同等的待遇。11月29日智利总统拉戈斯访美,宣布美国与智利开始双边自由贸易谈判,12月6 日两国举行了第一轮谈判。继9月份厄瓜多尔实行美元化后, 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议会相继通过了实施美元化的法案。虽然美国政府还未从国会取得快速处理权,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还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巴西与美国在开放市场及自由贸易谈判中仍存在矛盾,但美拉经贸合作的方向并未改变,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仍在进行。12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巴舍尔夫斯基表示,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初稿于2000年年底完成,2003年完成最后谈判。
美古关系继续改善。虽然进入2000年后,埃连事件及间谍案(2月26日古巴外交官因佩拉托里被美国当局指控从事间谍活动而被驱逐)使两国关系显得比较紧张,但这两个事件并未阻碍古美关系改善的步伐。3月31日美国南方司令部的查尔斯·威廉将军公开声明,古巴不再对美国构成军事威胁。6月埃连事件圆满解决,埃连父子返回古巴。7月21日,美国众议院以301票对115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了一项结束对古巴出售药品和食品限制的法案。9月初, 两国恢复了移民谈判,反毒合作仍在进行,美国一些工商业代表团和国会议员继续访问古巴。但古美关系松动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彻底解除对古巴的封锁,与卡斯特罗政府实现关系正常化尚需时日。
拉美对外关系多元化日趋发展
拉美在发展与欧洲、亚洲等地区多元化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欧盟的关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多边政治磋商继续加强。2000年2月22~24日,欧盟与18 个拉美国家在葡萄牙举行了外长和经济部长会议,这是根据1999年欧拉首脑会议的日程而召开的。6月13日, 加勒比国家与非洲和太平洋一些国家(ACP国家)同欧盟在贝宁签署了《科托努协定》, 取代了实施长达25年之久的《洛美协定》。11月17~18日,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在巴拿马举行,西班牙、葡萄牙和21个拉美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2.拉美与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0年3月23日, 欧盟与墨西哥在葡萄牙里斯本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 双方从7月1日降低或取消占95%的进口产品关税,甚至包括一些敏感产业部门,如能源、汽车及农业。此协定是欧盟与该集团以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它使墨西哥成为世界经济中惟一一个与三大经济集团建立联系的国家。该协定将促进墨西哥与欧盟的贸易,在2004年达到340亿美元(注:Weekly Report,28,March 2000,p.150.)。 这无疑对促进墨西哥贸易的多元化,减少墨西哥对美国的依赖起到重要作用。自由贸易协定还将使欧盟扩大对墨西哥投资,从而对其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南共市与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已开始。2000年4月6~7日, 两个集团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第一次会议。6月5日巴西总统卡多佐访问法国,双方表示将利用各自担任南共市和欧盟主席国的机会推动两个集团的自由贸易谈判。6月11日, 欧盟与南共市在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二轮贸易谈判。3.拉美与欧盟国家的双边关系取得进展。2000年10月2日, 智利外长阿尔韦亚尔访问英国, 10月4日又访问西班牙,双方恢复了因皮诺切特案而受损的双边关系。 但欧盟与拉美关系的发展没有预期的那样快。因为欧盟已在1999年召开的欧拉首脑会议上成功地将关税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推迟到2001年7月。所以, 目前欧盟与南共市还未进入实质性谈判。 欧盟与古巴的关系进展不大,4月28日古巴撤回了加入ACP集团的申请,并取消了欧盟一个代表团对古巴的访问。
俄罗斯修复与古巴的关系无疑将对拉美对外关系多元化产生重要的影响。2000年1 月25~26日,古巴外长佩雷斯·罗克访问俄罗斯。俄罗斯表示要同古巴发展“长久性”的双边关系。12月13~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古巴, 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对古巴的第一次访问,它标志着俄罗斯对古巴和拉美外交政策的转变。正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古巴问题专家布伦纳所说的,叶利钦把拜访卡斯特罗的敌人“作为与旧苏联体制决裂的一个象征”,而普京则把访问古巴作为“与叶利钦时代决裂的一个标志”(注:AP,Dec.9,2000.)。普京的访问将会促进俄罗斯与古巴及拉美国家的关系。近年来,古俄贸易额虽然大幅下降,从1991年的36亿美元降至现在的10亿美元左右,但古巴仍是俄罗斯在拉美的重要贸易伙伴,在巴西之后,居第二位。普京表示将“利用与古巴的关系作为发展与其他拉美国家关系的桥梁”(注:Miami Herald,Dec.13,2000.)。
拉美与亚洲的经贸关系也有一定发展,而且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逐步成为两个地区拓展经贸关系的新机制。2000年3月6日墨西哥与以色列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还在探讨与日本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在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上,智利成就显著。据智利中央银行统计,2000年前10个月,智利向亚洲地区的出口额为47.82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8.9%, 亚洲已取代美国成为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智利仅向亚洲出口铜的收入就达27.23亿美元。智利目前正同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智利正努力利用它的地缘优势、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以及主持召开“拉美—东亚论坛”的机会,发挥亚洲与拉美之间的桥梁作用。
此外,南共市正考虑同南非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0年2月, 巴西外长兰普雷亚访问南非, 12月14~15日, 南非总统姆贝基参加了南共市第19次首脑会议,并与南共市签署了伙伴协定。
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拉美国家加强了本地区国家间的和解与合作。
1.小地区一体化及小地区一体化组织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
2000年6月9~10日,安第斯共同体5国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第12 次首脑会议, 签署了《利马纪要》。5国总统承诺在2005年建立共同市场,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5月2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3 国总统签署了两个共同声明及一项行动计划。3国表示促进中美洲一体化,在18 个月内建立共同对外关税。3国还承诺建立跨大西洋通道。3国总统还邀请中美洲一体化体系的其他3个成员国(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和伯利兹)参加协定。6月17日,中美洲5国和巴拿马的领导人在巴拿马城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议。围绕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中心议题,中美洲各国就经济、贸易、社会以及影响国家间关系的边界冲突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力图进一步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
南方共同市场逐步解决了1999年因巴西货币贬值引起的贸易争端,经济合作不断加强。2000年1月17日,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外长就如何振兴南共市达成共识, 决定把南共市扩展到其他领域。3月23日,阿根廷和巴西达成汽车贸易协定。6月9日, 南共市及其联系国智利和玻利维亚的财长同意在9月份实行标准化的宏观经济统计方法。10月31日, 他们第一次公布了根据这一方法计算出来的1999年和2000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政府债务和财政收支等经济数据。12月14~15日,南共市举行了第19次首脑会议,与会首脑同意实行趋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具体规定了控制通货膨胀和政府债务的目标。
此外,南共市与安第斯集团同意开始谈判,争取在2002年1 月前缔结自由贸易协定。
2.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在推动拉美地区政治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巴西、墨西哥和智利的外交比较活跃,它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地缘优势,积极推动与其他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中美洲。2000年6月29日, 墨西哥与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结束了4国自1994年开始的自由贸易谈判。 自由贸易协定经4国议会批准后于2001年1月1日生效。墨西哥与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已签署协定,与巴拿马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在进行。新协定将推动墨西哥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9月初, 当选总统福克斯访问了5个中美洲国家, 提出建立一个从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的开发区, 并倡议建立一个发展基金, 以促进该开发区的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巴西是拉美最大的国家,它在推动拉美特别是南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000年8月31日~9月1日, 为推动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巴西总统卡多佐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南美国家首脑会议。南美12国总统同意加强经济合作,决心在未来10年实施能源、运输和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体化;结束边界领土争端,使南美成为世界上一块“和平、合作及没有领土冲突的地区”。4月, 卡多佐总统访问了委内瑞拉, 两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建立了战略联盟。4月5 日卡多佐总统还访问了哥斯达黎加,并与中美洲5国、巴拿马、 伯利兹和多米尼加总统举行了首脑会议,这是巴西国家元首首次访问中美洲并举行首脑会议。双方签署了《圣何塞声明》,承诺扩大贸易及在保护民主、主权和环境等许多国际问题上加强广泛合作。
智利加强了与邻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2000年8月底, 智利参议院通过了1997 年与阿根廷签署的矿业条约, 允许阿根廷使用该国的太平洋港口,向亚洲等地区出口矿产品,阿根廷则允许智利公司使用其水域和领土进入大西洋港口。智利改善了与玻利维亚的关系。3月, 智利新总统拉戈斯宣誓就职后提出无先决条件地同玻利维亚重建关系。这意味着智利改变了以前拒绝与玻利维亚谈判出海口主权的立场。智利与秘鲁的关系也有了实质性发展。继1999年 11 月秘鲁总统藤森访问智利后,2000年2月智利总统弗雷又访问了秘鲁。2 月14 日智利还根据1929年两国签署的和平条约向秘鲁港务公司移交了阿里卡的一个码头和货仓,并让秘鲁国家铁路公司完全接管了阿里卡港口的火车站。智利改善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太平洋地区邻国的关系,目的是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推动南美大陆贸易通道的建立。因为这个通道的建立将使智利港口运输的货物增长10倍。为此,智利还提出建立一个包括秘鲁南部、智利和玻利维亚北部的开发区。
但是,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拉美的一体化组织还不完善。南共市缺少解决争端的机制,成员国之间有了贸易争端,不得不求助于世界贸易组织。2000年8 月巴西曾把同阿根廷在鸡肉贸易中的纠纷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2.拉美小地区一体化的整合问题仍存在困难。以智利加入南共市为例,2000年7月13日, 智利宣布申请正式加入南共市。 10月,双方还达成了加入南共市的协议。但11月29日,智利却突然宣布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谈判,这引起了南共市国家、特别是巴西的强烈不满。巴西外交部发表声明,威胁将中断就智利加入南共市的谈判,并指出智利与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和加入南共市不可兼得。3.拉美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纠纷仍是影响拉美国家关系稳定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1999年11月底,洪都拉斯议会批准了与哥伦比亚政府在1986年签署的海上边界条约,承认哥伦比亚对尼加拉瓜近海大陆架13万平方千米的主权,导致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两国关系紧张。尼加拉瓜政府提高了洪都拉斯进口产品的关税。2000年2月19日和2月25日,两国巡逻队在尼加拉瓜西海岸位于太平洋的丰塞卡湾交火。3月7日,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在美洲国家组织的调解下,在华盛顿签署备忘录。双方承诺将尊重海牙国际法院的仲裁,同意在海牙国际法院对两国的海界划分作出仲裁之前,停止军事行动,并承诺和平解决分歧。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的边界纠纷已有150年,2000年2月底,危地马拉驻伯利兹大使馆被袭击。
中国与拉美的关系
2000年中拉关系有很大发展,高层互访频繁。7月30日~8月3 日,为庆祝中国和里约集团建立政治对话10周年,以哥伦比亚、墨西哥和智利为代表的里约集团“三驾马车”外长访问中国。9月10~14日, 阿根廷总统德拉鲁阿访问中国,这是德拉鲁阿总统就职后第一次访问美洲以外的国家。访问中国的还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10月)、乌拉圭副总统路易斯·耶罗(11月)和秘鲁外长等。中国领导人对拉美的访问及与拉美领导人的会晤增多。江泽民主席利用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机会,与拉美领导人举行了多次会晤。4月, 李岚清副总理出席了在古巴举行的南方首脑会议并对古巴进行了访问。 5月,中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了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委内瑞拉。7月27~29日,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对秘鲁和智利进行了访问。9月16~26日,唐家璇外长访问古巴、墨西哥、巴西和智利。
拉美经济回升和中国经济恢复增长带动了中拉贸易的快速发展。2000年前10个月,中拉贸易额达到106.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5%,大大高于中国对外贸易35.1%的增长速度。中国对拉美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89.1%和42.6%。在中拉贸易额中居前几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和巴拿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签署一项合作生产乳化油的协议。根据协议。中方投资3.2 亿美元在委内瑞拉建立一座乳化油生产厂,年产量为500吨, 产品将出口中国(注:《中国改革报》,2000年6月6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6 月四川航空公司向该公司购买了5架支线飞机,并于9月交付使用。但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中国与墨西哥遇到障碍,墨西哥目前是世贸组织成员中惟一没有与中国缔结双边协定的国家。
标签:拉美国家论文; 巴西总统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墨西哥总统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巴西移民论文; 智利总统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智利政变论文; 哥伦比亚论文; 贸易协定论文;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