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方法_逆向思维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方法_逆向思维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思维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思维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2—6274(2000)04—0040—06

现在,人们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思维的特点、思维过程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创新思维可操作化、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训练而提高的理想已变为现实。本文着重从现代企业创新的思维方法上进行理论阐述。

一、创新性思维的涵义

创新性思维和创新一样,是一个外延极广、内涵极丰富的概念。无论从思维方式、思维结果、思维类型上,还是从思维特征上所下出的定义都不能囊括它的全部涵义。如创新性的思维是指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对困难的克服;创新性的思维是头脑瞬间的闪光;是对某种现象本质的深入追求,已知向未知的扩展。原有事物及思想的新的组合等定义,都只是反映了创新性思维的某一个侧面。

但是,不论人们对于创新性思维下怎样的定义,创新性的思维的本质都在于创新,在于一般人的意想不到,在于破除形式逻辑的限制,因而非逻辑思维形式更能突出创新性思维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直接引发出创新性设想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指非逻辑思维。因为广义上的创新性思维将创新活动中搜集、整理资料。判断、评价、设想等方面的思维也看作是创新性思维。事实上,这种活动只需要按常规,遵循或借鉴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所以,创新性思维并不恒等于创新活动的思维,它只是创新活动中思维方式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创新性思维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他并没有说明怎样具体地去进行创新性的思维。但是从这些特征中,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诀窍在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问题和过程。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思维。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时又指出:“如果人的脑子不随着手、不和手一起、不部分地借助于手相应地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单靠手是永远造不出蒸汽机来的。”(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9页、29页。)在这里,恩格斯强调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强调了脑的主导作用,正确地指导了“单靠手是永远造不出蒸汽机来的”。发明蒸汽机,当然需要许多仪器等。但是,恩格斯所着重强调的是人脑的主导作用,因为脑的功能就是进行思维活动的。

世界上有不少发明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人的理论思维在科学发现与创新活动中的主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把握创新规律,就要认真研究理论思维活动的规律,特别是创新性理论思维的规律。

理论一般可理解为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在实践中应用很多,如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思维来处理一个系统内和各个有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钱学森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创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又如,有人提出“相似论”,也是科学理论思维的范畴,即人见到鸟有翅膀能飞,就根据鸟的翅膀,鸟体几何结构与空气动力和飞行功能等相似原理发明了飞机,有的也称“仿生学”。还有在企业组织生产中,也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理论思维。因此说,理论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二)多向思维。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多向思维的概念,最早是由武德沃斯于1918年提出,以后斯皮尔曼、卡推尔作为一种“流畅性”因素而使用过。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智力结构的三维模式”中,便明确地提出了发散性思维,也即是多向思维。他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的特点是“多端”,对一个问题可以多开端,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各式各样的结论;二是“灵活”,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三是“精细”,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四是“新颖”,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在50年代后,通过对发散性思维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发散性思维的流畅度(指发散的量)、变通度(指发散的灵活性)和独创度(指发散的新奇成份)三个维度,而这些特性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内容。

人的多向性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而提高的,其要点是:首先,遇事要大胆地敞开思路,不要仅仅考虑实际不实际,可行不可行,这正如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所说:“你考虑的可能性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其次,要努力提高多向思维的质量,单向发散只能说是多低水平的发散。其三,坚持思维的独特性是提高多向思维质量的前提,重复自己脑子里传统的或定型的东西是不会发散出独特性的思维的。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为自己提出一些“假如……”、“假设……”等,才能从新的角度想自己或他人从未想到过的东西。

(三)侧向思维。有句成语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问题或虽能解决但只是用习以为常的方案时,可以用侧向思维来产生创新性的突破。具体运用方式有以下三种:

1.侧向移入。这是指跳出本专业、本行业的范围,摆脱习惯性思维,侧视其他方向,将注意力引向更广阔的领域;或者将其他领域已成熟的、较好的技术方法、原理等直接移植过来加以利用;或者从其他领域事物的特征、属性、机理中得到启发,导致对原来思考问题的创新设想。如为了减少摩擦,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改进着轴承。但正常思路无非是改变滚珠形状、轴承结构或润滑剂等,都不能带来大的突破。后来,有人把视野转到其他方向,想到高压空气可以使气垫船漂浮,相同磁性材料会相互排斥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于是,将这些新设想移入轴承中,发明了不用滚珠和润滑剂,只需向轴套中吹入高压空气,使旋转轴呈悬浮状的空气轴承,或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轴承。

侧向移入是技术发明或解决技术难题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其应用实例不胜枚举。如鲁班由茅草的细齿拉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威尔逊移入大雾中抛石子的现象,设计了探测基本粒子运动的云雾器;格拉塞观察碑酒冒泡的现象,提出了汽泡室的设想,等等。大量的事例说明,从其他领域借鉴或受启发是创新发明的一条捷径。

2.侧向转换。这是指不按最初设想或常规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转换成为它的侧面的其他问题,或将解决问题的手段转为侧面的其他手段,等等。这种思维方式在创新发明中常常被使用。如在70年代末,西欧人发明了“魔方”。当香港人从报上看到了这一消息后,许多厂家都捕捉到了仿制“魔方”,填补东方空白的机遇,纷纷出动去西欧考察。但是民生化学有限公司的老板却将思路转向生产“魔方”的外侧——为和生产“魔方”创造条件上。于是,他迅速地大量复制生产“魔方”的技术资料,并同时在香港的各家电视台播放“你想生产‘魔方’吗?民生化学有限公司将为你提供全套技术资料”的广告。结果上百家塑料厂竞相争购,使一度萧条的民生化学有限公司瞬间扭亏为盈。

3.侧向移出。与侧向移入相反,侧向移出是指将现有的设想、已取得的发明、已有的感兴趣的技术和本厂产品,从现有的使用领域、使用对象中摆脱出来,将其外推到其他意想不到的领域或对象上。这也是一种立足于跳出本领域,克服线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拉链的发明曾被誉为影响现代生活的十项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发明人贾德森是为了解除系鞋带的麻烦而想到的,并于1905年取得了专利权。这项发明吸引了一个叫霍克的军官,他决定建厂生产拉链。但是,专利本身只是一种“可行”技术,并不是一种“成熟”的技术。拉链虽好,但需要特殊的机器才能批量生产。霍克经过19年的时间才研制出拉链机,可有了拉链却没有人用这个东西代替鞋带。他用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找不到销路。后来,一个服装店老板将思路引向了鞋带以外,生产出带拉链的钱包,赚了一大笔钱。从那以后,半个世纪以来,拉链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衣服、枕套、笔盒等等。

总之,不论是利用侧向移入、侧向转换还是侧向移出,关键的窍门是要善于观察,特别是留心那些表面上似乎与思考问题无关的事物与现象。这就需要在注意研究对象的同时,要间接注意其他一些偶然看到的或事先预料不到的现象。也许这种偶然并非是偶然,可能是侧向移入、移出或转换的重要对象或线索。

(四)逆向思维。哲学研究表明,任命事物都包括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同时与其正反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养成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便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如晶体管的发明曾引起了一场世界电子革命。这其中的逆向思维起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提炼得很纯。日本的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逆向思维也是企业经营创新中重要的思维方式。

从上述事例中不难看出,逆向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逆向是与正常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维本能。由于有些事物、概念或现象往往在时空中伴随出现,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某种对应关系,这些联想由于反复出现,就会被人脑以一种特定的记忆模式接受,并以特定的记忆表象结构储存在大脑中,一旦以后再遇到其中的一个时,人的头脑会自动地搜寻过去已确定的联系,从而马上联想到不在现场的或眼前没有发生的另外一些事物、概念或现象。

联想的主要素材和触媒是表象或形象。表象是对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印象,即感知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有个别表象、概括表象与想象表象之分,联想主要涉及前两种,想象才涉及最后一种。按亚里斯多德的三个联想定律——接近律、相似律与矛盾律,可以把联想分为相近、相似和相反的三种类型,其他类型的联想都是这三类的组合或具体展开。

1.联想的创新功能。既然联想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本能,那么,它是怎样体现出创新性的呢?其实,人脑只是为联想提供了可能性,但每个人怎样去发挥、发挥出多少、有多大能力去发挥这种可能性,则存在着个体差异。尽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每个人头脑中建立起来的联系的数量、类型等都不会相同。

原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经上百次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关系。如“木头”和“足球”两个概念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作媒介,彼此就可以建立起联想关系:木头——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足球。每个词语平均可以同近10个词语发生直接关系,即第一步有10次联想机会,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次就会有1000 次机会。所以,以对同一事物可以引出成千上万的联想,这其中有些联想是简单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有些则是人们不易想到的,因而谁先想到谁就具有创新性。

2.相近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时间相伴或空间相接近的事物或现象的联想。在二战期间,德国的侦察兵发现法军阵地后方的一片坟地上常出现一只有规律活动的家猫。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时,那只猫在坟地上晒太阳,而坟地周围既没有村庄的房舍,也看不到有人活动。这位善于联想的侦察兵从空间位置的接近上,联想到坟地下面可能是个掩蔽部,而且还可能是个高级机关。于是发出通知,德国用6个炮兵营集中攻击这片坟地。事后查明, 这里的确是法军的一个高级指挥部,掩蔽在里面的人员几乎全部丧生。

3.相似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外形、颜色、声音、结构、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与现象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些联系不仅仅是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联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性的联系。如上海橡胶模型厂职工,创新制成光电跟踪轮胎模自动绕花机的过程,就是运用相似联想的例证。过去加工橡胶轮胎金属模是全靠手工绕制,费时也费力。后来他们在参观上海船厂的自动仿样切割机时受到启发,联想到这种原理可以在绕花机上运用。结果通过实践获得成功,现在,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就能自动绕制一幅轮胎金属模。由此可见,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相似联系,有时是事物间更为隐密的和难以察觉的联系。所以,相似联想的创新性价值很大。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人们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认识越来越多,极大地扩展了科学技术的探索领域,解决了大量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利用相似联想,首先要在头脑中储存大量事物的“相似块”,然后在相似事物之间进行启发、模仿和借鉴。由于相似关系可以把两个表面上看相差很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普通人一般不容易想到,所以相似联想易于导致创新性较高的设想。

4.相反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现象的刺激而想到与它在时间、空间或各种属性相反的事物与现象的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放大想到缩小等等。相反联想与相近、相似联想不同,相近联想只想到时空相近面而不易想到时空相反的一面;相似联想往往只想到事物相同的一面,而不易想到正相对立的一面,所以相反联想弥补了前两者的缺陷,使人的联想更加丰富。同时,又由于人们往往习惯于看到正面而忽视反面,因而相反的联想又使人的联想更加多彩,更加富于创新性。

在19世纪70年代,英文打字机诞生的初期,制造商常接到用户的来信,抱怨打字的速度一快时,打字键会纠缠在一起。为了改进机器,人们利用相似联想寻找类似物,以便受启发,但没有成功。有人从相反的联想,设想不让打字员速度加快,也许会解决问题。结果,他们没有改进打字机结构,只是将常用的“O”和“I”字母键调到须用无名指和小指按压的位置,使打字员感到不方便,从而解决了打字键纠缠在一起的矛盾。后来证明此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打字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超过一定的速度,错误率也会增加。

关于相反联想与逆向思维的关系问题,国内有的学者回避不谈或只提及其中一个,更多的人认为两者一样。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不应混淆。首先,逆向思维是从思维方向层次上讲的,强调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向,这是与多向、侧向、合向相对应的;而相反联想是在较深一步的心理层次上,表示这种思维与正常的逻辑思维不同,具有非逻辑性的特征,它是与相近、相似联想等以寻找事物间的深层联系为物质特征的心理活动相对应的,两者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概念。如果认为两者相同,那么,相应地也可以得出侧向思维等同于相似联想。显然,侧向思维的涵义要比相似联想广泛得多。所以,只承认相反联想与逆向思维等同又否认相似联想与侧向思维等同的观点必然陷入矛盾。

(六)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依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艺术塑造的思维方式。它也可以被归纳为与传统形式逻辑有别的非逻辑思维。严格地说,联想只完成了从一类表象过渡到另一类表象,它本身并不包含对表象进行加工制作的处理过程,而只有当联想导致创新性的形象活动时,才会产生创新性的成果。实际上,联想与形象的界限是不好划分的,有人认为可以把形象看成是一种更积极、更活跃、更主动的联想。

1.形象的类型及具体方式。按形象产生创新性的大小,可将形象分为再造性形象与创新性形象;按形象被意识的程度,形象又可分为有意形象和无意形象。

(1)再造性形象与创新性形象。 再造性形象是根据对事物的描述或给定的图像,在头脑中筑起这个自己未曾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再造性形象不同于回忆,它不是调用原有的记忆表象,而是凭自己的经验再现于文字、声音、动作或图画所揭示的形象,这些形象在现实中已经有了,别人经历过,但自己未亲身经历,是在头脑中再造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再造性形象不具创新性是不对的,它同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创新性形象是由再创性形象过渡来的,是基于某种目标在头脑中塑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创新性形象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新性形象,是指不依据现象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原先并不存在的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的新形象;广义的创新性形象既包括狭义创新性形象,又包括幻想。幻想是创新性形象的极端形式,是指向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或体现个人创新愿望的一种形象。

(2)有意形象与无意形象。有意形象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地自觉控制的想象活动。人类有目的的活动,特别是创造活动如塑造人物、构画、设计方案等的想象,大都属于自觉地有意想象。无意形象是无目的、无计划、不能为人的自觉意志所控制的想象活动。如梦是典型的无意想象,高度激情或灵感状态下的想象,一般也属于无意识的或不随意的想象。这种想象尽管是无意的,但由于它更活跃、更自由,所以对创新活动也有巨大的作用。

不同的创造领域对形象的类型有不同的需求,因而有不同的运用方式。艺术领域中的形象是通过对来自实践和生活的丰富形象的提炼加工,创造出生动具体的典型艺术形象,主要是利用夸张、典型化、直觉等具体方式;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形象是通过对表象的改造与组合以及心理意象的运演来形成概念、原理、假说、模型、设计方案、装置结构等,主要是利用思想模型、思想实验、组合、幻想等具体方式。如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通过以“苹果落地”为线索的一系列思想实验得出来的。

2.形象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形象,其具体物质特征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作为同一种思维方式,又有下面一些共同特点:

(1)形象性。这是形象的明显的特点。 人们通过社会生活与实践将丰富多彩的事物形象储存于记忆中形成表象,成为想象的素材。想象的过程是以表象或意想的分析和选择为基础的综合过程。想象所运用的表象以及产生的形象都是具体的、直观的。即使在研究抽象的科学理论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想象把思想具体化为某种视觉的、动觉的或符号的图像,把问题和设想在头脑中构成形象,用活动的形象来思维。如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时,就利用“火车”、“电梯”、“引力定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

抽象的理论或概念在思维过程中往往带有僵硬性,它的内容变化比较缓慢,常适应不了新的问题变化的要求。同时,在思维中概念的运演也要受逻辑框框的束缚,而直观的形象在思维过程中较概念更灵活、较少有保守性。

(2)创新性。形象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因为它可以加工表象, 多样式性的加工本身就是创新。如人们可以按主观需求或幻想分解或打乱表象、抽象、强化表象等。由于形象带有浓烈的主观随意性和感情色彩,所以就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创新性。

(3)概括性与幻想性。 运用形象的思维活动并不是一种感性认识形式,而是具有形象概括性的理性认识形式,是由感性具体经过一系列的提炼和形象运演来进行的。

与概括性互补的是形象中包含的猜想与幻想成份。它们是一种高于感知和表象的崭新意识活动。它更能在不确定情况中发挥人们创新性探索的积极性,有助于突破直接的现实感性材料的局限。列宁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这样好幻想的能力,如果他不能间接或跑到前面去,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完美的图景——那我就是不能设想有什么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注:《列宁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379页。)

标签:;  ;  ;  ;  ;  ;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方法_逆向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