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EICU 244000
【摘 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12月~2017年2月,选取78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试验组则给予心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此外,试验组的满意度评价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重症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ICU重症;护理质量;影响
ICU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较为严重,属于临床特殊科室,患者几乎处于封闭环境,再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和护理人员态度问题,容易使患者产生一些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引起患者失眠、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症状,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辅助给予护理干预对疾病的康复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2014年12月~2017年2月,选取78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机会审核通过后,按其所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多存在呼吸急促、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呕吐、甚至伴有大小便失禁及暂时性休克等症状;2)经监测后的生命体征紊乱、体内酸碱及水电解质均出现失衡状态[2]。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意识认知障碍等疾病患者。其中参照组患者39例,男性:女性=20:19,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3±7.5)岁,平均病程(1.2±0.7)月;试验组患者39例,男性:女性=21:18,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3.4±5.8)岁,平均病程(1.3±0.8)月。上述资料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一致。
1.2护理干预方式
参照组给予基础干预措施,试验组则给予心理疏导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疏导及情感支持
ICU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疾病进展较快,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其疾病及治疗方式的认识和了解不够,且还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病痛的折磨及面对死亡的恐惧,同时由于ICU密闭环境,严格限制了家属的探视,这些因素均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绝望及孤独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作为接触患者最多的人员,要密切关注每一位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不同的情绪变化,制定合理的心理疏导计划,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关爱、支持和鼓励,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医护人员给予的温暖,可以不断的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建立互相间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分散或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逐渐缓解了疼痛,改善其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3]。
1.2.2环境及睡眠质量干预
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合适的温度(22℃~24℃)及湿度(60%~70%),光线充足,空气干燥清新,尽量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且还要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并将各种仪器的噪声降至最低,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动作较轻,也可以在睡前用温水为患者擦拭身体,并指导患者调节昼夜睡眠规律,指导患者正确的睡眠姿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4]。
1.2.3基础专科干预
对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要给予硬牙垫用胶布固定,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对于导管要每天更换,并对气管插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减少感染几率。还有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其口腔分泌物及气管痰液情况,每天及时的清洁口腔,并对气管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还要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感染。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给予合适的按摩及床上肢体活动,以便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5]。
1.3观察指标
观察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各小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 PSQI 评分表示,主要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通过对这7个组成部分内容,每个成分总共3 分,其PSQI总分为21分,分数越高,说明其睡眠质量越差。总分大于7分表示存在睡眠障。对ICU重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进行统计(采用SAS、SDS量表评分表示,SAS评分标准:轻:50-59分,中:60-69分,重:>70分。SDS评分标准:≥50分:存在抑郁现象)。同时还要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1.4统计分析
所有患者的数据结果资料均采用SPSS14.0版进行本次所研究的数据分析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显示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运用独立样本检验,统计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结果
2.1 PSQI评分统计分析
试验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内容可见表1.
3讨论
ICU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疾病类型复杂、严重且病情进展较快,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生命体征紊乱等情况,均会辅助给予呼吸机气管切开治疗和心肺复苏治疗等措施,很多患者还需要其它各种置管治疗,这些治疗方式是临床上紧急挽救患者生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ICU重症监护室内,严格限制家属的探视,患者具由护理人员进行看护,因此,容易出现孤独、落寞及对死亡的恐惧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并给予气管切管及其它的置管治疗,会使患者呼吸道产生一定的不适或疼痛感,会增加患者的焦虑、烦躁不安及抑郁等应激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等症状,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康复进程。ICU护理人员本身承担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再加上患者额外的负面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增加了ICU护理服务工作的风险、难度和挑战[6]。
在本文研究中,对于ICU重症监护室患者辅助心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使护理人员注重以患者为核心进行主动服务,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发展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每一位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真的对待患者的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护理计划也随时改变,以适应或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要,也可以通过组织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还可以指导患者不断的放松神经,来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也可以指导患者听音乐、看书来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自觉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疼痛,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医护人员的关爱与温暖,有利于患者改善心态,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积极自主的配合治疗;同时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并密切观察患者气管及口腔内是否存在分泌物,并及时进行清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多进行非语言性的交流与沟通,避免或缓解患者产生害怕、恐惧或焦虑等应激情绪,给予尊重及支持;还要同时还要创造温馨、整洁的病室环境,并保持病室内安静,尽量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空气清新,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对改善其不良情绪也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不断地调整心态,及时转移或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ICU重症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顾小红.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163-163.
[2]王国艳,魏娜,马冬梅.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5):399-399.
[3]李印.心理护理对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2014,27(2):165-166.
[4]许华,单世君.心理护理对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15):3397-3397.
[5]谌燕,谢鹏.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37):333-334.
[6]孙四美,夏丽.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61-964.
论文作者:沈玉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心理论文; 情绪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疾病论文; 气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