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关系探析论文

南水北调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关系探析论文

南水北调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关系探析

文/黄耀丽

摘要: 南水北调精神是在国家工程建设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南水北调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的关系体现在无私奉献的价值导向一脉相承、战天斗地的创业激情永葆生机和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历久弥新,它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其他伟大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南水北调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精神 关系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发端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无数南水北调人忠实践行自己身负的神圣使命,在艰险中以激情奋斗磨炼意志,在困难面前以无私奉献铸就辉煌,在逆境中用责任担当塑造品格。为南水北调精神的生成提供了丰厚土壤,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一、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导向一脉相承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精神,更是共产党人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回眸那段筚路蓝缕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艰苦创业的岁月里,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面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抉择,无数中华儿女选择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和以钱三强、邓稼先等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作者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这种价值导向是我们党和人民战胜切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奠定南水北调精神的一块重要基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淅川人民继承了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表达着对国家的浓浓深情。

对国家负责,为人民奉献,是数十万淅川人作出泪别故土艰难抉择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告别眷恋的故乡,挥别挚爱的亲人,移民们承受着内心煎熬和不安。迁移前是心灵的挣扎,迁移时是满眼的泪水,迁移后是无尽的回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发展大局和民族长远利益,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婴儿,移民们舍小家、为国家,纷纷作别故土,迁往他乡。他们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具体行动,彰显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价值导向,构成了南水北调精神最动人的篇章。移民们对国家的情与爱,随着滚滚北流的丹江水,为南水北调精神注人弥足珍贵的养分和动力。

二、使社会主义建设战天斗地的创业激情永葆生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社会主义事业艰难起步、曲折发展的时期,也是党带领人民奋发图强、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粮食短缺、通货膨胀。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党和人民以坚定的信念和火一般的激情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朝着自己的宏伟目标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取得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伟大成就:1959年大庆油田钻探的第一口油井喜喷油流;1964年我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1965年河南省林县红旗渠总干渠顺利通水;1970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形成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伟大精神生生不息,在新时期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地体现,激励着南水北调人干事创业。

创业靠的是有股闯劲,在开拓进取中迸发激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需要建设者们攻闯的难关不计其数,其中穿黄工程被业界称为集“高、精、尖、难、险”于一体的世纪工程,不换刀完成国内最长的4250米过黄河段隧洞独头掘进,在中国尚无先例。中铁隧道集团公同的建设者们通过反复分析论证,用惊人的数力和过人的智慧,相继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创下了多个“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纪录,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实力。

也许没有人知道,南水北调人就是以这样的血肉之躯,以长夜无眠的代价,换来了滋润千家万户的潺潺清水。在承担巨大风险和社会责任之时,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冲了上去。这种战天斗地的创业激情,是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生动体现,也成为南水北调精神的重要内涵。

顾全大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内在基因,也是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品格和优良的传统作风。我们党历来强调顾全大局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毛泽东曾强调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在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艰难时期,为了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解放军百万官兵脱下军装屯垦戍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决定动员安置一部分城镇职工和人口下放农村。为服从国家大局,2000多万城镇职工和人口不计私利,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充分表现了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优良品质。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践中,共产党人这种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得到了新的弘扬与彰显。广大党员干部用他们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忠实践履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精神,并引导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同自己一起这样做,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以自己的生动实践把共产党人的这-优良品质写进南水北调精神中,使之成为这一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随访3~12个月。使用卡氏评分(KPS)评估功能状态[6]:健康,无体征及症状为100分;活动正常有轻微症状为90分;活动勉强正常,有部分体征及症状为80分;努力自理生活,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为70分;能自理大部分生活,偶尔需他人帮忙为60分;大部分生活无法自理,常需他人帮助为50分;生活无法自理,需陪护为40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危重需住院为30分;危重其必须支持治疗为20分;病危,急剧恶化为10分。记录并发症、复发率、死亡率。复发诊断标准[7]:出现在原发肿瘤处或其周围2 cm范围内,复发时间为首次切除至定期复查发现病灶复发的间隔时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认复发胶质瘤。

创业靠的是一股拼劲,在勇于担当中保持激情。如果说,20世纪苦了移民,那么21世纪的移民可真是苦了移民干部。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移民干部们对上肩负着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对下面对着群众的利益和情绪;对内人口确定、土地核实、宣传发动、分户分.....项规定动作一项都不能少,对外政策对接、实地考察、矛盾协调,事关移民利益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时间有限,任务紧迫,干部们只好白天拼命干,夜里加班加点干。在移民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没有一个干部称病,没有一个人请假。为了确保移民任务顺利完成,千难万难的干部们,再辛苦,再委屈,也片刻不敢忘却肩头的责任。

3.构建动态财务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转变管理的方法,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动态化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来降低操作的风险,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三、彰显社会主义建设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历久弥新

创业靠的是一股干劲,在敬业实干中燃烧激情。位于淅川县九重镇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既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也是中线干渠的引水渠首。2010年陶岔渠首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大坝施工面临巨大的挑战。建设者们开动脑筋,日夜兼程。2011年南阳遭遇严重旱灾,为了提前给引丹灌区百万亩良田注人救命水,南水北调办要求具备向灌区灌溉的导流条件提前8天,此时即将农历春节,工地上早已人心浮动。为了保证任务圆满完成,项目部经理王铁山紧急从洛阳项目部、新疆项目部及大沙河项目部调集人员。腊月二十九,天南地北的各路人马在陶岔渠首聚集,当万家团圆、欢庆佳节之际,陶岔项目的监理部和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嘉庆皇帝认为,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扭转风气。皇帝说,“小民皆有天良”,官员自然也不例外。之所以有“恶者”“贪者”,根本原因在于“教化不行,不明正道”。抓好教育,官员们就能保持住“天良”或重新人性归善。因此,选好朝廷的中枢大臣,树立一系列良好的榜样,上行下效,来带动整个朝廷政治风气的转变,是他整顿吏治的核心思路。

顾全大局是一种牺牲自我的奉献担当。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表现出了勇于牺牲自我的奉献担当精神。2007年夏季的一天,穿黄工程掘进过程中突发重大险情,穿黄盾构机某个部位上的钢环螺丝崩断,泥浆出现渗漏,价值数亿元的盾构设备将变成一堆废铁,现场200多名施工人员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在这生死关头,共产党员施振东挺身而出,第一个回到喷浆现场,将施工队伍中的共产党员组织在一起,组成现场抢险突击队。喷射出的泥浆刀割般地打在脸上,但他们全然不顾,依然全神贯注地焊接和加固松动的螺丝。他们用血肉之躯扛起了通往成功与胜利的大门。

顾全大局彰显着壮士断腕的巨大勇气。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区,做好生态建设工作,确保库清水水续北送是南阳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面对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南阳人壮士断腕,毅然先后关停企业800多家。其中,浙川县关停350多家,关停这些企业,使得淅川多条产业链中断,财政收人一落千丈。南阳和渐川人民用舍弃的金山银山换来了碧水青山,为京津人民蓄下了映照着人民群众无私和大爱的一库清水。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建立建筑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从业人员依靠图纸符号文字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法[1],对实现项目的高精度、高效益建造具有重大意义。

顾全大局饱含者忍辱负重的坚强毅力。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道境看襟度。”移民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然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广大移民干部用“移民舍家作贡献、我为移民解忧难”的实际行动,成功破解了这个“天下第一难”。起初,一些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和移民干部不理解、不配合,有的甚至还故意设障、找茬、刁难。面对这些难题,广大移民干部“把移民当亲人、用真情换真心”,“宁肯苦了自己、决不委屈移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忠实践行了自己的铮铮誓言。顾全大局凸显的是倾尽所有的大爱奉献。淅川人对丹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丹江养育了两岸民众,创造了璀璨的秦楚文化。丹江流淌到今天,在清澈甘甜的江水滋润干涸的华北大地的背后,是淅川人民倾尽所有的大爱奉献。从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到1974年初期工程全部建成,在16年的时间里,淅川县累计动迁移民20万人。随着丹江口水库水位的逐步升高,淅川36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了,最为富饶肥沃的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三川平原28.5万亩耕地被淹没殆尽。这就是丹江儿女为顾全大局作出的牺牲与奉献。

四、结语

在举国上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重温南水北调工程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历程,发掘提炼移民精神,有助于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推动世纪工程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载入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册,成为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中国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南阳市委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历史的见证[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黄耀丽,1969年生,中共南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讲师,历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标签:;  ;  ;  ;  

南水北调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关系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