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文会馆的文化产业价值和开发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馆论文,文化产业论文,路径论文,价值论文,登州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文化+的概念随之浮出水面,党的五中全会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全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藉此社会大背景,2015年11月3日《光明日报》整版刊发武汉大学吴骁的文章《谁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文中写到:“登州文会馆在中国教育史上创造的众多“第一”可谓数不胜数——第一套全面、系统的自然科学课程,第一批通行全国的新式教科书,第一个使用阿拉伯数字等西方现代数学符号,第一个引进X射线理论知识,第一个使用发动机、亮起电灯、制造电子钟,第一个使用白话文教学和写作,第一个引进西方现代音乐声学理论,第一首学堂乐歌,第一个发展学生自治组织…… 事实上,登州文会馆不仅仅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当时,文会馆拥有“中国最多和最好的物理、化学仪器设备”,与同时代的“美国普通大学一样好”。曾先后担任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丁韪良,曾盛赞文会馆为“伟大的山东灯塔”,认为“中国任何高等学校都没有像狄考文博士创建的登州文会馆那样进行完全的科学教育”。 中央权威媒体高调探讨有教会背景的登州文会馆,标志着登州文会馆作为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开始拂去尘封在百年意识形态里的岁旧,在国家层面还原其应有的历史文化地位和民族文化价值。 说到蓬莱人的自豪,首推蓬莱仙境。因为世界华人圈里皆知蓬莱的大名,五大神仙福地之一。人们也知道,地理上的蓬莱非神仙之蓬莱,因为仙山蓬莱的概念,便对现实地理概念上的蓬莱寄托了许多文化上的遐想和崇拜。蓬莱人虽未享受真正意义上的神仙生活,却也收获了神仙文化带来的红利。对于登州文会馆在蓬莱大地的过往,以及其对于世界文化交流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文化贡献及现实文化价值关注甚少,更没有去探究其对于蓬莱经济和社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本价值,互联网+和文化+的经济新生态下的现实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发展,登州文会馆对于蓬莱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价值何在?如何经营登州文会馆的历史文化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的社会化现实地摆在蓬莱人民面前。 全面推动登州文会馆的历史文化的社会化,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资源。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升级换代,由低端制造业进入创意创造创新的新阶段,文化创意开始成为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无疑给予蓬莱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新资源,新发展,新动力。鉴于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实际上是某种或者某些文化理念以及价值观的传递,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也是文化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个体的消费者产生文化认可,增加其未来消费的动机,随着文化认可程度的提高,能够扩大对已有文化产品的需求,还可以增加新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对于某类文化及价值观念已经形成的文化认可,也同样会对具体区域文化产业的市场力量起到决定作用。因此,作为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的经营者和文化衍生品的生产者,首先要实现区域文化资源自我价值认同,也就是说实现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的社会化。蓬莱人不能仅仅知道一个蓬莱阁,城市经营也不能只盯着一个神仙文化。守着文化资源的聚宝盆,要厘清本埠的历史文化家当,更要盘活历史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些区域文化经营把西门庆、潘金莲等糟粕文化都变现为文化资本,蓬莱底蕴丰厚的文化资源没有理由不转化为蓬莱社会的人文财富。 几年来,登州文会馆研究会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让地域文化资源通过学术文化交流,媒体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确立登州文会馆的历史文化定位和国家宏观文化价值。2011年7月15日,在蓬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与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共同发起成立登州文会馆研究会,全国第一个针对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登州文会馆的专项研究工作,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2012年8月24日至25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蓬莱市人民政府、山东历史学会、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和登州文会馆研究会共同主办了首届“登州文会馆与近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学术研讨会”。出版发行了《文惠天下》论文集。同时,全国第一个登州文会馆纪念馆在大学城落成。 2014年10月6日始,“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源——登州文会馆15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和“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暨登州文会馆1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正式把登州文会馆列为本大学的祖庭。由此,埋藏在蓬莱150多年的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摆在了蓬莱和国人的面前,它不仅仅是一段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陈年往事,它是具有地理背景的文化资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价值在于: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先河,科学完整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教育体系,在中国近代教育转型和社会变革中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登州文会馆在数学、化学、天文、音乐和心理学等现代科技人文教育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是中国每个学科的历史文化研究绕不开的文化坐标。它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对辛亥革命产生重大的思想理论影响,是近代以来科技教育启蒙和现代教育革命的里程碑。某种程度上说,中华民族科技强国的梦想成真,国人今天享有的现代生活,登州文会馆是缔造者之一。 目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日本四日市大学等3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登州文会馆有关数理化、天文地理等众多课题的研究,美国鲁斯基金会、哈弗大学燕京学社等组织都开始关注登州文会馆的研究,使登州文会馆的历史文化开始社会化和国际化,在中国新教育体制的确立,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层面,已经融入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大文化范畴。在国际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两个文化大背景下确立登州文会馆在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的发展历程中所应有的文化历史地位。 全力推动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的产业化,使地方文化资源占有转化为文化资本扩张。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2015年五中全会决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作为蓬莱地方文化挖掘的优势资源,应该置于区域经济新动力的优先发展方向,在文化资源社会化的同时适时适度进行经济开发,首先要把其整合到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和产业发展价值链上,借助登州文会馆的国家文化属性,在更高的要素配置平台扩张特色文化现实价值,打造新供给,适应新需求。围绕文化科技,打造众创空间和非物理孵化空间,以独有的文化资源为总抓手,敢于在国家文化市场,国际交流平台,唱好地方“戏”,专打特色“牌”,一方面为地域经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资本,一方面通过文化资源的社会化、资本化和产业化,与地域经济社会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区域文化经济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综合发展的一个结果。登州文会馆对于蓬莱而言,实现了优势文化资源占有,接下来的工作是转化为优势文化资本和经济化扩张。当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原址开始复建登州文会馆,对其历史文化的经营也提到了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议事日程。正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借助万众创新的战略机遇期,把登州文会馆的文化价值和资本价值与各文化产品生产要素流动配置,与文化企业和文化创客共享。 文化产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文化资源、文化市场、文化产业链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催化互动,影响文化产业的生存发展。登州文会馆的文化经营不能盲目跟风,简单模仿复制外地成功经验,应该遵循文化产业“文化为王”的发展规律,根据本埠的文化业态和资源价值量体裁衣,实行品牌化生产,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凸显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具体到本市的文化产业战略布局,就是以“文心”架构文化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神仙文化、精武文化等六大文化概念中融入学府文化,使古今文化的内核统一到文化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上。 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精神性消费的产品与服务,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其产品生产和服务已从物质性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走向非物质性的内容生产,传统商品经济的生活服务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文化服务。这就需要我们用体察民众文化心理的“文心”去整合文化资源,生产有创意、符合客户心意的精神产品。实现产品消费前的文化认可和产品消费后的文化认可,把登州文会馆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把区域文化竞争力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力。 全心推动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的国际化,使文化经济借助学府文化走上国际舞台。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全球性的文化交融不可阻挡,世界正在走向“平坦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加剧了文化产业的竞争。许多国家有规划,有意识地强化本土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引导文化产业走出去,努力争夺国际舞台话语权和生存空间,提升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主导价值。 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但前提是区域文化资源具备外向性和国际化。登州文会馆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相对于蓬莱阁、戚继光等地域标识强的文化单元更具外向性,极具国际语言的特性,所以,让登州文会馆作为蓬莱的学府文化,进行国际产业经营,使其产品化和商品化,参与国际文化经济大循环,建立名副其实的外向经济。 文化走出去的实际是文化产品走出去或者说文化商品走出去。文化资源开发要符合大工业生产和终端市场需要的形式。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能够适应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能够进入产业循环的文化资源必须能够编码和转化,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产业的其他流程。要善于运用多主体方式切入、多元化模式组建、多样化机制运作的传播方式,使学府文化成为蓬莱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种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发挥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的国际桥梁作用,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以世界应对世界,以全球应对全球,能将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在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研究中积累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并与美国哈弗大学的燕京学社、鲁斯基金会建立了国际合作渠道。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由文化交流扩大到经济交流,以文化+的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文化资本扩张。目的在于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高科技、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在形式上与国际接轨。实现文创产业与金融产业、投融资的密切结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升级换代的新态势,有文化内涵,有文化魅力,有国际市场潜力,有冲击国际文化市场的综合实力。 面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和登州文会馆研究会从学术的视角把登州文会馆历史文化地位和现实文化价值检录于此,编辑为《登州文会馆专刊》,纳入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希望蓬莱人和国人对于“鬼子楼”有一个客观、公正和相对的了解,并期望在有所知的基础上能够有所用。不能捧着“金饭碗”而不自知。 一项文化资源是否“聚宝盆”,一看其能否创造现实价值,二看有否创造价值的方法和路径,三看其价值市场变现的扩张度。登州文会馆的历史文化全部具足! 1864年9月26日,美国人狄考文夫妇在登州府城内(今蓬莱)创建登州蒙养学堂。1876年改称“文会馆”,1881年开设大学预科,1882年纽约长老会总部批准以tengchow College(登州学院)为学校英文名称,以“文会馆”作为中文名称,是中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登州文会馆比清廷创办的北洋大学早11年,比上海圣约翰大学早8年,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要早近20年。 登州文会馆以西方现代学校教育模式和办学理念为中国近代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新式学堂的创建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登州文会馆为中国新式学堂教育输送了大批师资。200余名毕业生先后在京师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等全国16行省、300多所学校任教。 登州文会馆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也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新科技引进无不发端于此。对此,中国的史学典籍都给予了详尽的记载。 1、登州文会馆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启高等教育事业的先河。 2、狄考文与文会馆学生编写的数学教科书《笔算数学》最早将阿拉伯数字和西方数学符号运用于数学教材,第一次统一中国的数学名词。 3、文会馆编写的《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形学备旨》等教科书是清末民初中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材。教材的微积分等课程代表清末数理化的先进水平。 4、登州文会馆的X射线理论知识传播、化学实验教学、电影等光学教学、天文观测与教学、发电设备与教学等现代科技教育在中国最早开展,开中国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领域新成果之先。 5、登州文会馆作为当时一所著名的学校,毕业生成为全国争抢的师资,先后在全国300所学校任教,遍布十六行省。 登州文会馆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开创了众多第一,不胜枚举。登州会馆文化产业价值与发展路径_炎黄文化论文
登州会馆文化产业价值与发展路径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