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论文_何文慧, 覃冠杰, 罗小珍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人民医院 5354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县级综合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即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

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治疗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老年高血压;负性情绪

高血压是老年人临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1]。目前该疾病的治疗除降压维持后,患者情绪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疾病、家庭经济等等致使许多患者心理负担沉重, 心境低下,造成血压波动,不利于患者康复。某县级综合医院心内科对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心里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课题,合同号:Z201669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某县三级综合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61~78〔平均(67.58±4.8)〕岁;采用随机数字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及各项检查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治疗与护理方法:两组患者治疗用药方案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首先对入院的每个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干预计划。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患者常因对疾病知识不了解、担心疾病预后、家庭经济等等而出现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并保持饱满的热情,微笑有礼,尽可能给予患者安慰。详细讲解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坚持用药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心态对维持血压平稳的关键作用。鼓励家属尽可能多陪伴和关心患者,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培养患者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分散注意力,维持良好心境[2]。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保持病房清洁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与清洁消毒[3],护士出入病房与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形成噪音,影响患者睡眠质量。④根据患者个人生活习惯与病情需要,合理指导患者饮食。每天适当摄取蔬果、香蕉、青菜等植物纤维性食物,避免便秘。食盐每天摄取量不超过5g,尽可能不食用油炸性食物,脂肪、蛋白质按比例摄取。详细饮食指导与疾病宣教用纸质版打印发给患者,确保家属与患者明确。⑤护士详细指导患者用药,对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密切观察用药效果,规范合理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增减药物。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其负性情绪进行评价。SAS焦虑量表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超过69分为重度焦虑。SDS抑郁量表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 63-72分为中度抑郁;超过72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描述;组内干预前后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维持血压平稳,将是诱发心、脑、肾等脏器病变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目前高血压治疗主要靠药物,患者需要长期遵医嘱服药,并维持良好心理状才能收到理想治疗效果。然而基层患者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治疗依从性差。由于长期服药、担心经济以及疾病的预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5]。负性情绪可导致机体血管紧张性增加,血压升高,肾小球动脉收缩,最终诱发高血压,严重者导致脑血管意外或猝死[6]。治疗期间给患者实施个性化心里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相关治病知识,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疾病观,缓解不良负性情绪,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个性化心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基层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凤梅.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31):102-103.

[2]李新辉,杜文娟,毛晓润等.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 3231-3233,3236

[3]杨青翠,彭菲.老年高血压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6,(7):178-178.

[4]谭玉华,王艳冬,刘海娜,等.时间护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应用的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8):618-620.

[5]陈谊,王华,谢德旭.系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39(11):1469-1470.

[6]管菊.心理疏导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健康水平的

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151-152.

论文作者:何文慧, 覃冠杰, 罗小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论文_何文慧, 覃冠杰, 罗小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