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一定要更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建国后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态度论文,更多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01)06-0016-04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他终身从事的主要工作,不管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在于建国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现实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也有所分歧,而且毛泽东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向“左’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的体系构成,毛泽东从不同角度作了一些阐述。

从性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1]所谓科学的体系,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先进生产力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它能够准确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的统一,它的客观要求是必须按实际情况办事。实际情况包括客观效果,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严格的思辨性,它是以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和充分的说理性,以其合理的严密论证证明自己的魅力和价值的。

从结构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完整,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马克思主义不是零星的、分散的,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的联系。毛泽东曾经要求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学会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个意思。其二,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的理论或者是简单的实践,它是理论,但完全地来源于实践;它是实践,但又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完整的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学科领域,而是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丢掉任何一个部分,都会破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性,都会使马克思主义丧失生命力。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哲学的体系。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主要从三方面来体现。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任何一种理论,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体系,在于它有一个贯穿于其中的支柱和核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哲学体系,关键也在于它有一个核心和支柱,这就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2]毛泽东完全赞成这个观点,在他看来,只有掌握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他说:“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他用了一番功夫研究,又经过自己的实践,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特别是他后期的杂文,很有力量。他的杂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3]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是由对立统一规律为主的一系列规律所组成,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体。两点论,在认识事物、分析矛盾的时候,都看到它的两个方面。重点论,将事物的两个方面,严格地分为主要和次要的方面,分为重点和一般,主流和支流。其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是通过哲学得以体现的,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等,都是通过哲学加以阐述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经济学的著作,但同时也是哲学的著作,体现着深厚的哲学原理。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哲学体系,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别的东西不重要,不是体系中的内容了,而是特别强调方法,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方法”[4](P193)。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一种科学的实用的方法,能够引导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创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道路,正如列宁所讲的:“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5]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许多人就会有疑问,因为马克思主义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也没有过多地讲过怎样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这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工作。建国后毛泽东针对现实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和生命,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性质并不发生变化,这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党,只有这样,党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虽然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特征讲得不多,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灵魂和生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的性质也要发生改变,中国社会就会走入歧途。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很多,毛泽东非常强调两种,即阶级分析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接受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革命时期就是靠这个方法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理论和策略。建国后毛泽东仍然对社会用阶级的眼光进行观察和审视,制定新的阶级划分标准,提出思想政治战线的阶级斗争,以至后来重新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要矛盾。虽然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但就方法而言,却不能说是错的,它还是一种比较好的社会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正确应用,仍然可以起到好的作用。此外,毛泽东特别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东西,指出:辩证法是自然与社会的最普遍的发展法则,是一种完备的深刻的科学,我们明白它,就得到了一种科学武器,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革命中,就有了同这种实践相适应的理论与方法。如果不懂辩证法,没有系统化,就不能洞察运动的远大前途,不能分析复杂的发展过程,不能抓住重要的政治关节,不能处理各方面的革命工作。“我们要用十年八年的时间来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抛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4](P188)

马克思主义可以提高党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提高领导水平。毛泽东认为领导就是出政策,出政策就要有预见性。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制定正确的政策。1963年毛泽东特别向全党发了一个指示,专门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提高对前途方向的认识,开阔眼界,使我们的思想从狭窄的范围解放出来;其二,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主观地看问题,因而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那种因小小成就、小小胜利而自满自足的小生产者的思想了;其三,可以帮助我们克服骄傲自满和培养谦虚品质。

马克思主义也可以防右,也可以防“左”。“左”和右是党内经常出现的错误,无论是“左”还是右都对革命和建设造成过灾难性损失。“左”和右的主要原因在思想方法上,就是不能正确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与实践的结合。毛泽东指出:必须防“左”,防“左”也是马列主义,马列主义不是光防右。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可以从根本上达到防右和防“左”的目的。

相信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说,有的人读了一万本马列主义不如我们,因为我们是相信马列主义的,他们越读得多,还是当右派。这里有个问题,是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相信呢,还是相信以后才能了解?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互为因果的。在毛泽东看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必过分认真。中国人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当然是了解它,了解以后就相信,相信以后进一步了解。在马克思主义有真理性已经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况下,还是首先相信,这是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

研究马克思主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独立思考,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将它应用到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去。毛泽东指出:我们是这样提问题的:学习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就是动脑筋,想办法,有分析,有鉴别,有选择,不盲从,不迷信,说实话,办实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尊重,但不要迷信,一有迷信就把我们的脑子镇压住了,不敢跳出圈子想问题,这就很危险。必须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独立思考,这种思考应该是批判性的、革命性的和主动性的。经过独立思考就会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应用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是伟大的创新者,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也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不承认马克思主义会灭亡,就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本身[6]。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也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毛泽东1952年2月16日在颐年堂的讲话中说:人类本身要进化,马克思主义者也要进步,如何建设这样一个大国家,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新问题。如何少走弯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六亿人口,马克思没有想到,列宁也没有想到,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几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列宁说的做的许多地方都超过了马克思。马克思没有做十月革命,列宁做了。所以在实际方面超过了。他那时有那时的条件。中国这样大的革命,马克思没有做,我们做了。我们的实践也超过了马克思。”只有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怎样创新呢?毛泽东强调这样几点:一是不受限制,不受束缚,列宁就不受马克思的束缚,我们也不能受列宁的束缚,要学就要突破。二是要有新解释,新观点,要有新的创造。毛泽东非常反对一些人写文章只是引用别人的东西,引来引去没有新意,“我写文章,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话,引来引去,我就不舒服”[4](P217)。三是要有新著作,形成新的理论,毛泽东在谈苏联教科书的谈话时指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马泽东较为独特性的思想主要有这样几点。

毛泽东反对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搞“一刀切”。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自愿。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强迫也是不行的。接受马克思主义也要允许有一个过程,当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后,就会主动地学习,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入人心。当然,也需要做领导工作,做宣传和普及工作,比如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但要写序言,还要作注释。

毛泽东反对急功近利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做法。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一下子贯通,要逐渐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不一定读那么多书,专家可以多读一点,其他入少读一些也可以,但要注意研究方法;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懂得马克思主义,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要求,懂的程度也可以有所区别;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就把马克思主义学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循序渐进,一下子就贯通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十年八年,才能有所收获。

毛泽东主张要有选择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那么多东西,时间不够,不一定都要读完,读一部分基本的东西就可以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一定要学好,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这就要认真读原著,如《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等;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读,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读书。1958年毛泽东建议党的干部读两本书,一本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这两本书都是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所以要重点地读。他要求: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三五个人为一组,逐章逐节加以讨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

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学好,只读马克思主义的书是不够的,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时指出:要从中国特点和事实上出发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调查范围,一个是生产斗争,一个是阶级斗争,一个是科学实验,不对这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哪有马克思主义。同时要下决心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凝聚了人类文化的精华,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干部学习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知识,他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振作精神,下苦功夫,学习马列主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历史科学、文学艺术、军事科学,三级干部必须懂得文学艺术的理论,还有新闻学、教育学,都要懂得,学问很多,都要摸一下。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专门罗列了学习的科目,其中就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历史和法学、文学、文法和逻辑、外国文。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一种精神和风气。学习理论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党的干部,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学习的难度大。但是,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是与实际结合的理论,最讲实际。1963年,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看得那么神秘,不要把哲学看得那么神秘。关键是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挤”就是挤时间,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理论;“钻”就是一学到底,深入进去,就能学好学通。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要形成一种风气,人人都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1959年,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和外事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我们大家要学点东西,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提出学习任务,我非常赞成,这包括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学;时间不够怎么办?时间不足可以挤时间,问题是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就能够学下去。

如果把建国后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之前相比,我们会发现,在建国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阐述得比较多,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问题。但是,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即兴讲得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党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疑惑谈自己的观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和发展。建国后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更能表达他真实的想法,对后人的启示也更大一些。

标签:;  ;  ;  ;  ;  ;  

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