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宸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是现代施工技术的基本保证,土建工程技术的创新完善,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也可以大大节省施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重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对实现中国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点以及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新的施工技术,为同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传统模式;技术创新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我国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尤为迅速,所以,土木工程作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具有先锋带头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土木工程自身的经济特点和优势。另外,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特点比较鲜明,与其他工程组织结构不同,其体现在工作生产中。其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具有独立性。首先土木工程施工中必须具备统一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理念;每一项工程都需要清晰的施工要求与施工性质;创建独立的施工组织进行生产,这就对各个施工单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具备完整的、科学的指导和号召。
在独立性的基础上,土木工程施工还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是指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建筑一般是不能够自己移动的,是固定在设计好的区域中进行施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再修改或变迁地点;流动性,是指工作区域的流动和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可以在任意范围进行工作任务的接收;多样性,则体现在不同施工单位的工作分工不同,同一单位接收的每个工程各不相同,具体工作时的细节不同;合作性和综合性,由于土木工程最大的特点是独立性,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家不同的单位负责完成,因此就需要各个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之间密切交流,以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同时各个单位涉及的专业各不相同,具有强烈的综合性;脆弱性,是指土木工程在整体上相对涉及单位较多,管理较难,并且容易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具有脆弱性。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建设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综合利用各种知识。例如,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等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实用性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不局限于创新能力,严重限制了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准备不足,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基础工程的要求不能实现。土木工程建设技术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在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有一些漏洞,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使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在建设过程中,管理质量不到位,将对技术创新造成严重障碍,严重影响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应用,理论知识应用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较为机械化,忽略了土木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
3、施工技术创新
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往往决定着工程的建设质量是否可靠,成本是否合理,无论是在设计之初还是在施工过程,都同样如此。所以说,要想使土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理念,大力改革创新,努力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突破。鉴于此,笔者就当前正在日益发展的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
近年来深基坑支护技术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如下:
1.桩锚支护体系。在土木工程的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每当我们遇到土质情况差、开挖深度大、坑壁岩石渗透性大时,常常采用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体系,采用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但也有着其自身的缺陷,即效果不是很好,施工效率也比较低。
2.支挡与承重结构的一体化。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临时支挡的桩或者是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从而实现支挡与承重结构的一体化,这不仅对施工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在钻孔灌注桩施工阶段,为了控制钻孔的质量,越来越多地采用旋挖这一先进的施工工艺。这项技术的运用,不但提高了成孔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钻孔而引起的人为事故的发生,所以被人们越来越多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来。
(二)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创新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还有一项新的创新技术,即体外预应力的创新与发展。体外预应力技术是指将经过防护处理的预应力钢束根据结构需要布置在混泥土构件外部,并通过专用的锚具和张拉设备施加预应力的技术。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成为预应力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节段拼装桥梁、特种结构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并且体外预应力有简化预应力筋曲线,减小摩阻损失,减小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更换预应力筋,操作与追加新束方便,便于检测和维护,施工工艺简便,不影响结构的使用空间,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等优点,定能得到极大的应用与发展。
(三)钻孔灌注桩技术
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泥皮及沉渣问题,普通灌注桩的承载力较低;二是由于钻孔灌注桩水下灌注混凝土容易造成桩身质量问题,使得单桩承载力的离散性很大。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钻孔灌注桩主要用于桩筏基础,筏板很厚、桩数很多,基础工程造价相对较高。为了提高桩的承载力,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挤扩多支盘桩,另一种是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实践证明,以上两种技术都能大幅度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一般可提高到1.5~3倍。另外钻孔灌注桩技术涉及到的各种设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工艺等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如此一来,会给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的规范性也难以得到保障,甚至还会给桩基础施工带来不少的质量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施工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对其可能带来的多种问题逐步加以解决,让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更好地为土木工程服务。
(四)土木工程自动化方面的发展
除了科技,土木工程在自动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现如今,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要想实现工程技术的改革,就要改造其传统的生产方式。自动化就是利用其工业化及标准化的技术来进行这一改造的,它将流水线和互换性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入到所进行的建筑活动中,从而实现了高效率的建筑。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造之后,使得工业生产可以完成其自动化的发展,为以后实现建筑施工技术的统一带来了新的契机。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对工程的建设和工程质量的保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要使土木工程相关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大力改革创新,努力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化工程建设当中,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翁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J].门窗,2013,04:109.
[2]张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商品混凝土,2013,03:137+131.
[3]钱衡.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2(6):125.
[4]王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四川水泥,2016(04):241.
论文作者:李海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预应力论文; 土木论文; 钻孔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