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_刘伟龙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_刘伟龙

陕西天海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 712100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多的设计形式,包括有水库、水闸、机电井以及电灌站等,在实际运行当中,将通过蓄、提、抽、引的方式灌溉农田。其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当中的基础设施,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农田抗旱方面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础,本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

1小型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管理方式

在现今农田水利设施具体管理工作开展当中,管理问题是其中的重点。即相关管理部门存在过于关注农田使用者的情况,而在水利设施维护保养方面则存在着缺少重视情况,没有建立好水利设施的科学管理机制。同时,在水利设施管理方法、制度的具体制定当中存在没有同使用区域以及使用情况相结合的问题,具体制度在制定当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并因此使很多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管理当中存在着无序管理或者管理粗放问题。

1.2运行机制不合理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着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并在推广发展当中形成了拍卖、出租以及承包等多种方式。而在实际运行当中,这几种运行模式都存在着缺少理论支撑的情况。对于该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相关学者专家也对其积极开展了分析与研究,但在实际工程运行当中,却存在着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理论开展工作的情况。

1.3权责制度不明确

在小型农田发展当中,其将受到较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历史因素以及发展体制可以说是导致该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很多小型农田工程当中,产权模糊情况的存在则导致出现了管理空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工程在修建后,工程地同土地所属部门存在着不一致情况,在使用权被外包的情况下也对工程管理界限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4资金缺乏

充足的资金作保障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政府部门虽然也进行了拨款补助,但拨款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实际工程所需。由于后期资金紧张,使得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加以维修,不能更换新的设备等,造成管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完善运行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是指组织最高层的管理人员与各层工作人员的隶属关系管理,管理层次的数量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同时政府部门也提出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需要以乡镇为单元,不断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并注重对经费以及人员方面的安排,保证每个乡都有水管站,每个村都有水管员,进而有效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缺位的问题。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可以分为县、乡镇、村以及工程管理四个层次,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管理层次。

2.2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

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以自建、自有、自用和自管为核心的管理措施,其产权归属个人;而对于受益农户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用户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用水合作组织;同时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建立村、组集中的供水工程,并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组织进行管理。水利工程如果是国家拨款建设的,产权由国家所有;如果是集体投资建设的,产权归属于集体。

2.3建立资金保障制度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水费,因此要建立有偿用水机制,以保证工程管理的效率。农业用水一直享受低价水的优惠政策,这也使得在农田水利水费的收取中存在较大的阻力,还需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宣传有偿用水的理念,同时强化农民的用水意识,认识到水费的收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水费的关键在于水价的制定,以及供水价格的管理规定,对水价进行科学的核算,同时采取听证方式保证水价的合理性。此外,在水费的收取中还需要制定多元化的水价和供水计划,如两部制水价、终端水价等,并对水费的收取标准进行公示。

2.4加强政府引导

在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活动开展当中,政府的科学引导机制是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落实的关键。为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实现,政府即需要能够做好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建立,保证管理的合法性。对于以往存在的具体理论同水利设施实际运行相脱离的情况,政府则可以通过宣传、补助、引导、扶持等方式的应用对理论性依据认识水平进行提升。同时,需要能够定期做好水利工程养护宣传以及节水宣传方面的工作,在使农民做好节水意识良好建立的基础上在实际灌溉当中做好节约用水原则的贯彻,以此在对灌溉水成本进行保证的基础上对农民的经济压力进行减轻,且同时是对水资源浪费的减少。可以说,通过工程养护宣传工作的开展,则能够在对农民主人翁意识进行建立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工程运行当中。

另外,政府应该主导全面推广农田水利新技术,通过技术革新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在于根据发展要求科学地调配水资源,保证水资源不断供,避免局部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灾害。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要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节约水源,用有限的水资源尽量满足农业生产需求。鉴于此,政府应该做好主导工作,做好河渠防渗工作,尽量避免在调配过程中浪费水资源,同时应全面推广农田滴灌模式,尤其是大棚滴灌模式,要对重要的河渠定期维修和保养,在杜绝浪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应该重点强化地下水保护力度。保护地下水可以减轻因灌区无节制地使用化肥造成农药失效的后果,并且可彻底改善地下水水质,对维持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大有裨益。

2.5重视人才建设

要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还应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都离不开人的因素,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管理队伍是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及管理质量的根本保障,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是通过内部培训,让内部水利人员提高思想觉悟,调动对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业务能力及专业水平,提高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外部引进,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一些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水利人才,充实到建设管理队伍中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能力,为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储备中坚力量。

2.6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运行中,它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最容易被管理人员忽视。大多数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都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了环境问题,使周围的水受到严重污染,给村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进一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水利工程管理者应提高认识,提出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机排放的污水。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后才能达到排放标准。针对这一问题,还应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选择节能环保材料进行建设,减少废气排放,对建筑中的废渣进行回收处理,将不能再利用的材料集中起来,为村民营造清洁、无污染的生活环境。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农民抗旱增收的关键工程类型,在农民经济收入提升方面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利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保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吃半个人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志英.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研究[J].乡村科技,2016(17):27-28.

[2]韩丛利,石玉和.浅析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J].内蒙古水利,2016(11):75-76.

论文作者:刘伟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_刘伟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