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同治法防治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论文_刘炜,张刚(通讯作者)杨晓琳,殷胜俊,马金秋,郑天宏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211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痰瘀同治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和对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确定纳入剔除标准,将入组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s-CRP、体重指数(BMI)。结果:痰瘀同治法对早期DN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24h尿微量白蛋白和改善血脂各指标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痰瘀同治法;血脂;丹蒌片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作为并发症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主要以微量蛋白尿为主要特征。DN一旦进入临床期,如未经有效控制,肾功能将进行性减退,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如何防治DN已经成为目前糖尿病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临床治疗仍以控制血糖和对症治疗为主,缺乏公认有确定疗效且安全的防治DN的药物。中医药在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DN进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临床体系[1,2]。

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瘀互结证为主,但鲜见深入研究痰瘀同治法早期干预DN的文献报道。根据治未病的思想,笔者认为应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予以适当的活血化瘀和祛痰药物治疗。而具有痰瘀同治作用的丹蒌片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特点,有利于推广使用。我们针对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使用痰瘀同治法的疗效、作用机制,以及痰瘀互结证与DN早期的关系做以下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的入院及门诊患者,共收集患者67例。

2 诊断标准

2.1 纳入排除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3版)》DN微量蛋白尿期诊断标准纳入33例T2DM病史≥10年的早期DN患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U-mAlb增加的原因,如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显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排除孕妇或准备怀孕的妇女;或哺乳期妇女;排除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与最终入组的受试者签订《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郑筱萸[3]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

痰瘀互结证:

主证:胸闷,头晕目眩,肢沉体胖;

次证:痰多口粘,胸闷气短,肢体酸痛,麻木。

舌象、脉象: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边有齿痕、苔浊腻,脉弦滑。以上主证必备,次证兼具2项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2.3 健康对照组选择标准:

年龄50-80岁,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胸透、血尿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理化检查,评定无心、脑、肝、肾、肺等主要器官系统的实质性病变者,共34例。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

将入组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常规治疗合用中药治疗);治疗根据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受试者的舌脉体征,予丹蒌片。

2 临床调查表的主要内容

受试者入组前,留取24h尿液,送本院检验科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本院检验科检测血脂、hs-CRP;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统计并检测各组受试者基线水平是否一致,建立受试者档案。

2.1 观察指标

2.1.1 所有受试者分别于入组后第0、6、12、18个月初,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hs-CRP,方法同上,计算BMI。记录检测日期,化验单归入受试者档案。

2.1.2 临床症状:心胸窒闷、头晕目眩、面色晦暗、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肢体困重、气短、肢体酸痛、舌象,脉象等。

3 数据统计:所有数据由2位不同数据录入人员分别录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处理各指标,其中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检验效能p=0.05;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效能p=0.05。

三、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资料均衡性对比

67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8岁,表1说明两组间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变化情况(见表4)

表4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各治疗组、各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本研究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的入院及门诊患者,根据纳入剔除标准共收集患者67例:治疗组共收集患者33例;对照组共收集患者34例。两组治疗前均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BMI、hs-CRP、血脂,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两组性别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DM患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年龄增长、过食少动、情志失调,导致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失于布散水谷精微,致使水湿痰浊内生。痰浊可随气机升降而使得气化功能失常,进而影响气血运行,最终表现为 DM及其并发并发症的各种证候群。《临证指南医案•痰饮》邹滋九按语:“总之痰饮之作,必由元气亏乏及阴盛阳衰而起,以致津液凝滞,不能输布,留于胸中。”临床中,DN患者确以老年患者居多。在我们的研究中,两组平均年龄均在62岁左右。这些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其脏腑机能逐渐减退,元气亏虚,气机运化失常,三焦不通利,脉道壅闭,更易出现水饮停聚为痰饮,流溢各处,加重脏腑虚损,形成恶性循环,不但易罹患各种疾病,且疾病迁延难愈。中医素有“痰生百病”、“怪病皆有痰”之说,许多疾病都可能与痰有关,那么痰的化学物质是什么呢?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很难用几种化学物质概括。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痰的成因主要包括:物质代谢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饮食及生活习惯基因突变以及转录、翻译的错误或表达失控等[4]。有学者认为[5],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湿内蕴辨证与BMI、血清瘦素、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有直接相应关系。

瘀即积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若气血运行不畅,血液停积则为瘀;若气虚不摄,血不循经而外溢亦为瘀;若气血衰少,血不荣经,脉道凝涩亦可成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瘀证患者可表现为微循环障碍,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细胞酶活性降低,进而出现胰岛功能抵抗、血脂紊乱、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6,7]。中医有“肥人血浊”之说。DM患者多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内蕴酿成痰湿,阻滞气机,血脉瘀滞于脉络脏腑;或禀赋不足,元气亏虚,如 《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瘀血内阻于脏腑经络,使得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常,体内各种代谢失衡,而变生DM诸并发症。《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认为嗜食肥甘厚味易患“膏粱之疾”。临床研究认为[8],“膏粱之疾”可归为现代医学所说的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通过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等客观指标的检测,显示了瘀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DM发病初期燥热伤津耗气,血脉涩滞,而成瘀血,日久气阴两虚,推动无力,脉道不充,更易形成瘀血阻滞。DN的重要病理变化为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小管硬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区玻璃样物质增生,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属血瘀证。

DN患者多具有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这与中医学中“久病必瘀”的理论一致。由于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导致肾脏灌注量不足,致使肾脏出现病变,不能升清降浊,湿浊溺毒内停而成DN。DN 患者肾组织基膜增厚,乙酰肝素糖蛋白和阴离子减少,滤过屏障功能缺陷,这与痰瘀本质一致。痰瘀阻于肾络是DN的主要病理变化,并贯穿于DN始终。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的研究逐渐成为DN治疗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丹蒌片可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它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9]。我们的研究表明,DN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增加,这与以往研究一致。痰瘀同治法可以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而且这一作用在治疗6个月后即有显著效果,表明本法可以通过减少蛋白漏出而有效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并且本法治疗1年后可以有效降低DN患者血脂各项指标,这有助于延缓DM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痰瘀同治法对早期DN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24h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血脂各指标有关。

参考文献:

[1]邓顺有,范萍,张征,等.滋肾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7-39.

[2]秦艳,庞秀花.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9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311-31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

[4]宋剑南.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痰及痰瘀相关[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40-43.

[5]李惠林,张志玲,李增英,等.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湿内蕴证与现代医学指标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07,48(12):1108-1110.

[6]王海明,孙西庆.从脾虚痰瘀论述老年病的发病机理[J].河南中医,2012,32(9):1114-1115.

[7]高洁,王旭.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2):1463-1465.

[8]秦俊莲,宋建平,孟秀梅,等.高盐饮食与血瘀理论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1994,(4):213

[9]吉金荣,高彩霞,孙金梅.丹蒌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172-174.

课题名称:痰瘀同治法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基金项目: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13144)

论文作者:刘炜,张刚(通讯作者)杨晓琳,殷胜俊,马金秋,郑天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痰瘀同治法防治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论文_刘炜,张刚(通讯作者)杨晓琳,殷胜俊,马金秋,郑天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