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论文_蒋翠翠

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论文_蒋翠翠

济南天润土地整理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5大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理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中的土地整理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土地科学合理的整理,不但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而且能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1、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意义

1.1耕地是国家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经济技术发展中最坚实的后盾。土地整理工作的发展,是作物产值的重要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储备,同时带动农村耕地保护使用,是农村经济实力上升的重要手段,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先进生产力。土地开发整理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它不仅在耕地方面增加了使用率,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物产值,是实现农作物与耕地保护为一体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前提。

1.2耕地技术的落后,源于对土地的不合理的使用、不能将机械设施利用到土地建设中、对自然灾害的抵抗程度不够。将农作物的耕种手段、耕种质量、耕种效率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从根源上加强耕种管理,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管理,可以在农耕作业中,最大化的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耕地使用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最可靠的天然屏障。

1.3根据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每征用一次土地,就会有一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失去土地,也就等于失去了生活保障,并失去了经济来源,这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但是加强土地整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为农民生活经济提供有力依据,并解决了农民无地可耕的现象。

1.4我国农耕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现象在很多地区都有相应的体现,这导致了耕地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灌溉,使得耕地质量下降,不能在农耕进行时将土地最大程度的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丧失抵御能力,土地被大面积摧毁,导致耕地面积缩小,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减少了作物产量。只有加强了土地管理,才能在农耕基础上改善耕种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粮食产量,推动农业发展。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2.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土地可持续利用应包括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一种资源。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身就是由土地的特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土地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性,人类应很好地适应土地的这一特性。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适应这一特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具体地讲,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其含义: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2土地整理面临的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农业问题放在基础战略高度重视,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因此,土地整理是我国特殊国情下,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2.3土地整理的潜力

土地整理是站在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追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为原则,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为手段,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地整理潜力是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田间道路、林网、沟渠、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地可利用面积。

3、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转变观念。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

3.1.1土地整理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土地整理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能力的提高,尤其人口与需求的压力,以及生态灾难的出现,人类亟待走出困境和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需要土地整理。在广西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土地整理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不仅保持质量状态良好的土地数量,而且又为后代人创造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

3.1.2推进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在土地利用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除了具有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性能或生态功能、降低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风险等特征外,还具有保持土地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土地整理既要考虑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要考虑质量和生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正确处理好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的关系,提出了“数量是旗帜,是土地专项资金来源的法律基础;质量是土地整理的生命;生态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的土地整理目标。

3.2建立健全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整理政策法规体系

土地整理既是一项新型事业,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必须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出土地整理项目评估论证、立项、实施、检查验收、后期管护、项目招投标、项目工程监理、项目定额、工程预算、项目资金管理等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和相应的配套制度及政策措施,来指导土地整理工作。

3.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土地整理的产业化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也是不断提高土地整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土地整理项目运作过程中,要树立市场机制观念,引人竞争手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分析投人产出效益,要开放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整理市场,要统筹兼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政策上应当鼓励多渠道、多形式激发多种积极性,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广泛吸引多种力量进人土地整理市场。同时,应打破部门和行政区域等各方面的诸多限制,充分体现市场竞争原则,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工程监理区别不同项目引人不同的竞争方式如招标、投标、议标形式等。不仅可以吸引有实力的公司和机构积极参与土地整理事业、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竞争来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运行的前提下,防止和杜绝部分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私利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盲目进行土地整理的行为。

3.4建立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先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并重。目前,国家制定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是社会、经济和生态三种效益并重的体现,这一工作一定要结合土地整理进行,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是按照现代化的生产要求进行的一种资源再配置过程,反过来又可以为城乡现代化建设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空间,土地整理要实现以建制镇为单位,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2]2业向2]2业园区集中,耕地向集约化集中的目标。

4、结束语

通过大量开发荒草地、改造低效缓坡地、贫瘠地,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同时通过实施农业基础建设,增加有效配套设施,尤其是灌溉排水设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增加了农村就业人口,提高了土地的质量。今后还需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实现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参考文献:

[1]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王国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地整理工程,2011,(01).

论文作者:蒋翠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论文_蒋翠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