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短古诗中景、态、情的文化内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景论文,古诗论文,内涵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诗人,靠形象说话;诗歌,靠形象生存。优秀的诗歌总是诗人缘情择形,以形显情,以形言志的结果。在鉴赏精短古诗的过程中,只有抓住形象,找出形象及其色、态、形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弄清形象和情志之间的脉络联系,才能体会到精短古诗字字珠玑、声声含情的艺术魅力。
一、景物的文化内涵
在鉴赏诗歌时,人们通常会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对诗中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却往往知之不多,或者把握得不够准确,这就容易导致鉴赏过程中出现牵强附会、胡乱联系的现象。事实上,千百年来,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诗人们赋予了所歌咏的景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举例来说,鲲鹏、鸿鹄、长风、高山、雄关、大江、激流、沧海等,多用于表达豪情壮志;闲云、野鹤、小桥、清流、晓风、残月等,多用于表达闲情逸致;古道、西风、落日、荒漠、老树、枯藤、晚风、夜雨、寒蝉、孤月等,多用于表达寂寞惆怅;阳春、白雪、香草、松、竹、梅、兰、荷、菊、玉等,多用于表达高洁情怀;乌鹊、阴云、淫雨、泥淖等,多用于象征黑暗势力;杨柳、长亭、兰舟、郊外等,多用于挥写离情别绪;鸳鸯、蝴蝶、鹊桥、孔雀等,多用于表现爱情婚姻;红豆、春蚕、圆月、素绢等,多用于寄托相思情怀……总而言之,天地山川,风花雪月,人间万象,大多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已成为诗歌创作和鉴赏时必须遵守的规范。因此,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影、流水、山石、竹林、浣女、渔舟、莲塘等景物,构成的是一幅清新、明净、恬淡的画面,表达的是作者热爱自然和渴望回归自然的朴素情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紫烟、山峰、飞流、银河、九天等景物,构成的是一幅壮丽的自然奇景,表达的是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刘禹锡的《石头城》中那绵延起伏的山峦、汹涌澎湃的潮水、苍茫皎洁的月轮、荒凉残破的故都,组合成的是一种衰飒寒寂的意境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昔盛今衰的历史变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里,那寥落的星辰,那破碎的山河,那飘零的落叶,那雨中的浮萍,那惶恐滩,那零丁洋,糅合成一种孤苦无助、报国无门的悲凉,而作者的那一片丹心中,涌动着那种为了祖国的振兴和民族的强大而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义大勇……
因此,精短古诗中的客观景物,其实都染上了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色彩,鉴赏者只有准确把握景物与情志之间的暗谐默契,以景悟情,缘情解景,才谈得上获得审美愉悦。
二、色彩、形态、动态的文化内涵
在诗歌中,景物的色彩、形态、动态常常体现出作者的情志。这类词语,往往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而且也常常是诗歌中的生花之处或点睛之笔。杜牧在“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用了一个“红”字,渲染出的是秋天热烈的景象和勃勃生机。王之涣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两句诗中用了个“怨”字,既表达了曲中之情,也流露了吹笛人之心。杜甫《后游》诗中有“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两句,其中的“薄”字,写出了晨雾像酥油一样滋润着大地的情景,其中的“迟”字,道出了沙地闪闪发光,暖气四散的原因。武元衡的《春兴》中有“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之句,其中的“吹”宇和“逐”宇都极富表现力,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是那样的善解人意,竟吹发了诗人一夜悠悠思乡之梦,而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这些诗句中表色彩、形态和动态的词语,往往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物象本身的色彩、形态和动态是多种多样的,“红”也好,“绿”也罢,“怨”也好,“恨”也罢,“薄”也好,“厚”也罢,它们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精短古诗中,作者往往借助这类词语来表达丰富、深刻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鉴赏时,既要善于识别这类词语,又要充分借助想象和联想,才能在精短古诗的方寸之间体会到真正的诗情画意。
三、情态的审美内涵
诗显情,诗言志。那么,精短古诗中,诗人们抒发得最为频繁的是怎样的情?寄托得最多的是怎样的志呢?
1.批判现实黑暗,同情民生疾苦之情。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是动荡不安的,残酷的统治,无休止的战争,总是不断地给人民带来灾难。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因此,现实的黑暗,民生的疾苦,总会时不时地在诗人的作品中得到反映,而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就自然会在这些诗歌中得到充分体现。汉乐府诗,杜甫、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诗中,都有不少这方面的佳作。
2.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之志。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时代,“治国,齐家,平天下”成为绝大多数士人的奋斗目标。尽管路途坎坷,但不少诗人都在朝思暮想、孜孜以求。他们的这种远大志向,自然会在诗歌中留下印记。比如,曹操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挥毫:“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陆游坦陈:“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恨。中国的文人骚客大多怀才不遇,功业平平,于是,愤世嫉俗之作绵绵不绝。所以,骆宾王抱怨:“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陈子昂叹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感叹:“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思乡怀远之愁。人在境遇不佳的时候最易想起故乡和亲人,诗人更是习惯于以诗来排遣胸中块垒。所以,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杜甫在《月夜》中联想:“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依依惜别之心。送别是诗人们常常会遇到的事,惜别送别诗中也多有佳句出现。王勃表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坦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贾岛心酸:“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当然,精短古诗中还有大量的作品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另有一些作品属遣兴娱乐之作。但不管是哪一类优秀作品,都表现了民族文化中至真、至纯、至美的一面。正是这些美好情志的存在,使得无数精短古诗脍炙人口,流传千载,愈久弥新,愈久弥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