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惠侨医疗中心 广东广州市 510515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惠侨医疗中心 广东广州市 510515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特需医疗中心门诊晕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特需医疗中心门诊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晕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5.2%,观察组3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0.6%,两组晕针率差异显著(X2=6.23,P=0.03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观察组为98.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X2=12.06,P=0.012)。结论:在特需医疗中心门诊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降低晕针发生率,保证采血治疗的顺利性。
[关键词]特需医疗中心门诊;晕针;心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特需医疗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是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及国内高端消费人群,其语言、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不同,治疗和检查过程中会出现紧张以及焦虑心理[1]。患者在抽血检查治疗过程中,心理负担重导致出现晕针情况,增加检查难度系数,为此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特需医疗中心门诊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精神正常,可开展交流;同意本次护理干预措施。将以上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76例,女性患者224例,年龄12-71岁,平均(42.3±6.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51例,女性患者249例,年龄15-68岁,平均(43.2±2.6)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开展组间数据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一般的就诊流程给予护理,比如引导患者就诊,根据常规流程进行采血;观察组患者则重点强调心理干预;(1)采血前心理护理:采血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疾病情况向患者说明抽血检查的必要性,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采血前3-5min对患者说明血液功能、血量、血生成速度以及晕针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加强患者对于晕针的认知度;询问患者对于采血的认知度,并根据认知度差异开展对应性的心理护理。对于有晕针史的患者要积极帮助其分析晕针的客观原因,缓解心理压力。(2)采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面带微笑,操作技能娴熟,并与患者闲聊其他话题转移其注意力。选择好合适的血管,采血过程中对于具有晕针史的患者,叮嘱其深呼吸,避免患者观看操作;或者采取卧位方式采血,减轻患者大脑缺氧状态;采血过程中播放轻音乐及语言交流转移其注意力。(3)采血后心理护理。采血结束后告知患者已经采血完毕,叮嘱其静坐,并按压穿刺口,给予患者一杯温开水,缓解压力。对于出现晕针状态的患者需要耐心做好心理辅导,说明晕针为正常现象,我们已经开展处理工作,请患者放心,预防不良心理使得机体产生应激导致其他并发症出现。
1.3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晕针发生率;采取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量表为百分制,9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上为一般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数据分析
组间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中分析比较,(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分析,比较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26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5.2%,观察组3例患者晕针,晕针率为0.6%,两组晕针率差异显著(X2=6.23,P=0.03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观察组为98.0%,结果见表1。
3.讨论
特需医疗中心门诊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高质量的就诊服务,而门诊的环境、护理措施等方式对于特需门诊的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提高特需门诊护理强度[2]。特需门诊患者的护理质量要求较高,而来特需门诊就诊的患者多为疾病特殊的患者,因疾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加上穿刺会加重心理负担因此容易出现晕针事件。
采血晕针的因素较多,其中心理因素占多数,由于患者对于抽血的了解程度较低,看到自己血液不断的被抽取到试管中会具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其次为疼痛因素,疼痛刺激是有害因素侵犯机体时发出的警告,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人员对于疼痛的耐受力不一致,当机体和精神的疼痛超过患者承受范围之后,容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比如出汗、头晕以及呼吸困难等从而发生晕针[3]。此外患者的体质因素也为晕针的原因,由于疾病干扰患者机体抵抗和耐受力较差,导致很小的刺激就会出现夸大的反应。
心理护理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机体护理更加注重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力以及舒适度[4]。本次特需门诊观察组患者在采血时采取心理干预,首先采血前做好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状态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采血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并提高采血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心理负担;采血后再次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密切观察其反应,对于出现晕针患者需要加强心理安慰。经本次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晕针率为0.6%,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的5.2%,说明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耐受度,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的82.0%,提示在特需门诊采血中实施心理干预获得患者高度认可,相关结果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5,6]。总之,经以上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在特需门诊采血过程中需要加强心理干预,提高患者耐受度,降低晕针发生率,保证采血的顺利性。
参考文献
[1]赵霞.全程优质服务在特需门诊的运用方法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30-131.
[2]陈静.健康教育对特需门诊高血压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78-1779.
[3]牟晓玲,汪德凤,袁小玲.晕针机理探索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17,13(5):397- 398.
[4]谢莲.门诊抽血化验晕针患者心理干预初探[J].基层医学论坛,2017,15(5):446-447.
[5]唐晓梅,闫军.静脉采血晕针54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误治杂志,2008,8(29):7165.
[6]路江玲.心理干预在空腹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全程护理,2019,7(1):969-970.
论文作者:林华洪1, 李加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门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疗论文; 满意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