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应融合辩证的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教育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融合一种辩证的思维。
一、在幼儿的需求上要关心但不能偏心
幼儿是自主能力较弱的群体。教师对幼儿所关注的任何事物给予关心,无论从对待弱势群体的人情味上讲,还是从幼师这个职业需要上讲,都是必要的。但这种关心,应当出于公心,而不能存有偏心和私心。在关心幼儿的需求上要注意防止三种现象。一种是因感情深浅而异。对活泼、可爱的幼儿关爱有加,而对不善交往、言语或表现较差的幼儿漠然置之。一种是因距离远近而异。对同一单位的或其父母与自身关系融洽的关心较多,而对“圈外人”漠不关心。一种是因有无“背景”而异。教师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与社会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教师对“公子”、“千金”关怀备至,而对“平民子弟”不够尽心尽力等。如此这样,是极不利于幼儿成长进步的,会导致他们产生错误的认知。
二、在培养方式上要放手但不能放任
在西方,父母将婴儿从医院里接回来第一天起,就让其过“独立”生活。一旦具备一定劳动能力时,便会积极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些与中国不同的培养方式,使西方国家的孩子个性强、胆大、爱冒险、自理能力强、不依赖别人。当然,我们说的放手是让幼儿自我培养,并不是没有节制、缺乏监督的放手,否则,就是对幼儿不负责的表现,是一种放任。毕竟幼儿的能力是有限的,它需要老师、家长为其发展不断提供环境,创造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启发式教育,给幼儿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比如我们可以满足幼儿的一些合理性需求,但要限制这种物质占有欲。因为不加任何条件地给予幼儿太多,会使他产生“想要就能得到”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告诫幼儿,获得并不能只靠伸手、哭喊,而需要创造,需要付出。
三、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要随和但不能随便
幼儿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它需要一个随和的环境供他们成长。平易近人的家长和老师能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沟通,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并轻易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整天板着面孔、显出长辈的尊严,幼儿会觉得你高高在上,不好接近,造成人为的感情疏远。但作为教育者,长辈的随和又不能随随便便,尤其在坚持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比如,对幼儿一些不正当的要求,你不能随声附和,而要理直气壮地讲明道理,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对大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微妙问题,你不能在幼儿面前随便议论。对其他幼儿的父母或幼儿的行为有看法,也不能在幼儿面前随便渲染或贬低。许多教训告诉我们,作为幼儿的教育者,过于随便,得到的是幼儿的不尊重,失去的是自身在幼儿眼中的威信,对幼儿教育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在对待幼儿的过错上要大度但不能大意
作为幼儿教育者,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不与幼儿的过错斤斤计较。这是幼儿教育者最起码的一种风度。但也不能对此过于大意。因为幼儿对于事物的客观认知力和判断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所以对于不同性质的过错在处理上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包容,或不问理由地打骂体罚,会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对某些无所谓的失误,幼儿教育者要照顾幼儿情绪,给予宽容;对某些无意识的过错,且影响较坏的,既要让幼儿不背思想包袱,又要搞好教育,防止再次发生;对于有意识的过错,且影响较坏的,要当场给予制止,及时进行批评指正,事后再进行宽慰,给幼儿一种“改过就是好孩子”的思想认识。对待幼儿的过错如果太大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给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很大隐患,切不可马马虎虎。
要真正了解幼儿教育,就必须把握住它的度。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准确地把握幼儿教育,从而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一个正确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