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实施家庭预防与保健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丁学民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 总结并归纳小儿哮喘实施家庭预防与保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小儿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健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保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预防和保健护理,对两组患儿依从性,1年内平均哮喘发作次数及护理期间患儿通气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保健组患儿依从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组患儿1年内平均哮喘发作次数为(0.47±0.5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7±0.58)次,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组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对患儿施行家庭预防与保健,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具有更高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小儿哮喘;家庭预防;保健;通气功能

小儿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其临床明显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1]。部分哮喘患儿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儿甚至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2]。临床对哮喘患儿行家庭预防与保健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文总结并归纳小儿哮喘实施家庭预防与保健的临床效果,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被诊断为小儿哮喘者;②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年龄超过15岁者;②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儿;③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儿;④临床资料不全的患儿。将80例哮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健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保健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6.77±1.89)岁;病程7个月至8年,平均(4.34±1.0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6.72±1.83)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4.31±1.08)年。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和药物指导等。

保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预防和保健护理,包括①疾病分析: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加强家属对小儿哮喘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的了解,使其认识到小儿哮喘的严重性,提高患儿家属对幼儿身体的重视程度,帮助患儿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对哮喘的发作进行有效的预防;②饮食护理:针对幼儿身体状况,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加强患儿的营养补充,增强患儿抵抗力;③心理指导:定期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聊天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状况,若患儿出现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开导,使患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心理状态;④监测护理:定期带患儿进行通气功能的检测,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

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随访1年,对两组患儿依从性,1年内平均哮喘发作次数及护理期间患儿通气功能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通气功能使用1s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率的比较

保健组患儿依从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组间差异显著(χ2=7.0341,P=0.026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1年内平均哮喘发作次数的比较

保健组患儿1年内平均哮喘发作次数为(0.47±0.5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7±0.58)次,组间差异显著(t=6.3111,P=0.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护理期间通气功能的比较

保健组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期间通气功能的比较(x±s)

3、讨论

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3],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遗传基因,年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种族,工业化,城市化,室内装修,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等均有一定关系[4]。

此项试验中,保健组患儿依从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组患儿1年内平均哮喘发作次数为(0.47±0.5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7±0.58)次,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组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在 中,使用 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裴娇茹等[5]人的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提升患者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对患儿施行家庭预防与保健,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具有更高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陶秀娟,张丽梅,粱惠侠.家庭预防和保健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135-136.

[2]曹秀清.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5):470-472.

[3]王雪玉,陈雅祺,钟四秀.孟鲁司特钠预防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5):887-889.

[4]方梅英,黎连华.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在哮喘患儿延续性护理中应用观察[J].中国病案,2017,18(2):102-106.

[5]裴娇茹,方丽,蒋思琼.小儿哮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家庭管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7,17(4):75-78.

论文作者:丁学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小儿哮喘实施家庭预防与保健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丁学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