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新理念与新路径论文_朱伟红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新理念与新路径论文_朱伟红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江源小学 朱伟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落实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立德树人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新理念以及新路径进行分析,以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小学德育;新理念;新路径

立德树人是目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内容,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要求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为了对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效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就需要对德育新理念与新路径进行探索。

1德育新理念

1.1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就是将世界看为动态、有生命的人文世界,生活世界是真实、本源的,拥有较强的丰富性以及复杂性。如果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脱离了生活世界,那就意味着抽掉丰富人性的同时,失去了德育的生命力。所以德育需要由纯粹的理性以及理想世界走出来,在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世界中进行回归,对生活德育进行有效构建。

1.2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中不仅需要对生态道德规范进行构建,还需要对以往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转变,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互依存的生态道德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保护人类的和谐发展以及长远利益,从小对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进行树立,增强自身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理解与处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良好发展。

1.3关怀德育

关怀伦理学是目前西方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怀、责任。而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关怀对德育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时,需要将关怀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生命、情感进行关注。

1.4智慧德育

在良好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德智需要统一,如果德智分离,那么责、权、利就得不到有效统一,并且会让德育教育变得被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德智统一的德育教育有着丰富且鲜明的校园文化特征,具备很强的创造性,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可以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不仅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理性、清晰、公正的判断能力,还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引导。

2德育新路径

2.1基础路径

对中小学德育教育进行开展的基础路径就是对良好的校园生活进行构建。第一,回归生活。因为德育活动是不可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的,生活的认知、感悟、体验是儿童德行形成的本源,只有源于生活的德育教育,才能够激发其内在的道德需求,得到相应体验,增强其道德认知,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爱心进行培养;第二,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对自身特色进行展示,消除分数为主的竞争性学习状态,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幸福、快乐、和谐、开放的校园环境进行构建,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三,人际关系的良好构建。用爱对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进行构建,对同伴友谊进行培养,形成共同分享与承担的精神。在集体生活中对学生的友爱、互助、团队精神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对团队、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和谐、统一发展。

2.2直接路径

德育教育开展的直接路径就是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确切体悟,只有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够让学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劳动可以对学生健康的劳动价值观进行培养,并形成积极劳动的习惯与心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结实基础。同时劳动可以让学生与自然、社会构建相应联系,而自然美可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净化与熏陶,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与爱护。所以在校园生活中引导学生亲身动手,对环境进行改善,懂得感激与关爱大自然,提升其环保意识。此外,劳动可以对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有效丰富。学校教育劳动不只是体力劳动,而是需要体力与脑力有效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辛勤劳动,懂得果实的珍贵,还可以加深学生与大自然的互动,以显著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健全的人格。

2.3渗透路径

对德育的有效渗透,离不开学科素养和底蕴。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以核心素养为纲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融入,以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独立探索、团队协作、共同分享的精神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有效挖掘,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决解,将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3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对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实有着迫切需求。而新时期中小学德育便具备新的理念与路径,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一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孟万金.中国特殊教育.2017(11).

[2]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建构[J].郭培霞.教学与管理.2017(18).

论文作者:朱伟红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新理念与新路径论文_朱伟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