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中西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策略分析论文_许清莲

湘潭县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 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心衰病中西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策略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6例心衰病患者并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中西医结合组,两组均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9%、98.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9%、79.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HAMD焦虑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更优,住院时间更短,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心衰病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症状、依从性和满意度,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衰;护理;中西医结合;效果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不断进展至中晚期的临床综合征,致残与致死率较高。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方案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效果突出,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也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本研究针对78例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护理干预方案,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5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6.8±4.7)岁;NYHA心功能分级:58例为II级,69例为III级,29例为IV级。随机将其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78例,两组年龄、性别、NYHA分级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行心内科护理常规,包括心理疏导、病情观察、日常基础护理操作、用药指导和饮食护理干预等多项内容,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1)对于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患者要保持体力,注意卧床休息,允许患者适当锻炼。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以及五禽戏等适度运动,提高机体抵抗能力。若患者睡眠质量不佳或者心烦失眠,嘱其用温水沐足,有助于调节情绪,同时指导患者按摩内关以及印堂诸穴,以凝神静气,促其入睡。(2)注意保暖,汗出量多者要及时擦干身体,汗湿衣物必须及时更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水肿部位不可做静脉穿刺。由专业护理人员陪同下开展锻炼活动,每日应测量体重,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可食用西洋参、山药、百合粥以及黄芪等活血化瘀、养阴益气之物;阳气亏虚者可食用太子参、狗肉、红参、牛羊肉等等,或者取吴茱萸贴敷内关、膻中以及心俞诸穴,每次12h,持续用药2周[2]。(3)对于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患者可顺时针按摩腹部,并按摩支沟、足三里、中脘以及天枢诸穴,3~4min/穴,每天三次。按摩时采用食指指尖不断按压,由轻至重,患者有局部痛胀酸麻感为度。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3~4]

对比两组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提供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得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得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绪,低于8分为正常;8~20分为轻度焦虑,20~35分为中度焦虑,>35分为重度焦虑。按照《中医证候治疗评价标准》评估两组症候积分,总分5分,评分越低说明症状改善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1。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对比(n,%)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后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发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为主,特别是年龄不低于65岁的高龄人群,心衰发病率约在10%[5]。中医学分析认为,心衰的主要病机在于患者心病日久,导致阳气虚衰、血运无力,或血瘀水停、心脉不畅,因此将其纳入“心悸”、“喘证”以及“水肿”等范畴[6]。随着现阶段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心衰病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对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采取合理、高效、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成为目前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护理是一种特色和优势突出的护理模式,相比于常规护理更为深入。其结合患者病情证候特点采取辩证施护的模式,从日常护理、穴位按摩、运动锻炼、饮食调节等方面全方位干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针对78例心衰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9%、98.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9%、79.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HAMD焦虑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更优,住院时间更短,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提示在心内科护理常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心力衰竭症状,缓解病情引起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改善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大大促进了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心衰病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症状、依从性和满意度,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尚刘文心,沈美芳,陈文瑶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74-679.

[2]陈娟,赵书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60-364.

[3]郭金玉,李峥,康晓凤等.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53-655.

[4]徐荣红,田茂,王斌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衰病人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96-1498.

[5]周娟华,楼青青,唐娴等.心脏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09(10):848-849.

[6]刘彦表,陈浩,薛欣等.有氧运动对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7):726-728.

[7]吴霞.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79-679.DOI:10.3969/j.issn.1008-8849.2009.06.068.

论文作者:许清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  ;  ;  ;  ;  ;  ;  ;  

心衰病中西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策略分析论文_许清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