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当前建筑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同时也对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主体结构是确保建筑物功能稳定发挥的基础,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要完善规划施工流程,通过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大力运用,大大提高建筑施工主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近些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民用建筑的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是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关键,所以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施工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确保民用建设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序,讲解了几种常见的主体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重点介绍了钢筋工程,包括钢筋的制作与运输、钢筋绑扎与安装,还介绍了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和楼板结构的施工技术,这些内容基本概况了民用建筑物主体结构的主要施工技术,可以作为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参考。
1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流程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在考虑到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后,通常会在施工时间过程中选择流水施工方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施工技术流程。一般状况下,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如下施工程序进行:在施工之前,要测量前期的数据,并定位好数据,在测量和定位过程中,第一时间内跟进绑扎钢筋施工工序;安装施工模板,在完成这项工作后及时开展混凝土浇筑;在振捣混凝土后,拆除柱模板,并按照具体要求严格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然后是建筑主体结构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这项施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要求进行。
2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模板施工
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模板施工是极为重要的施工内容,其施工周期长,劳动量大,在主体结构施工用工量中,造价占到4成左右的比重,模板工程的质量效果将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规划设计中,需要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等情况,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科学编制,模板支架需要有很好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结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需要选择好的模板材料。此外并对模板搭设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主体结构轴线位置对模板的大小进行调整,使其满足设计需要。模板拆除前,需要对混凝土的凝固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结合楼板的荷载以及强度科学的拆除。
2.2预应力施工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应力工程也是重要的构件,没有对外荷载承受时,将拉应力的手拉力钢筋预加入到模块中,使构件刚度得到提高,减少裂缝的出现,使构件更具耐久性。在预应力结构施工建设中,张拉力的工序工艺、环境、材料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拉应力会减少。张拉控制应力是实际有效的拉应力,不涉及预应力损失,排除之后就能够满足设计需要。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提前确定存在的预应力,并对预应力损失进行准确的估计。
2.3建筑楼板结构施工
该框架结构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结构完整性好、抗震性能强、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在高层建筑楼板结构施工中使用的模板中,最重要的是平台形式。平台模主要分为柱型、桁架型和悬挂型。分别介绍了以下三种模具形式。立式平台模是最基本的平台模型,广泛应用于门座模和钢管复合平台模。悬挂式模板是一种新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模板施工设备.它由桁架、龙骨、立式和水平剪刀支撑、组合钢模板、活动翻法兰、外悬臂操作框架等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桁架式桥台模板主要适用于大深度、大开孔、无柱帽的板柱或板墙结构的施工,是以桁架为桥台模板的竖向承重构件。模具的龙骨和表面板放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弦桁架上。
2.4钢筋工程施工
首先,对钢筋材料严格挑选,在以设计需求为建筑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区分钢筋结构、钢筋尺寸。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分类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各个环节,防止在使用中出现差错。其次,要考虑到连接钢筋的方式,这其中会牵涉到钢筋受力方向和直径,若是直径并未达到具体要求,应使用搭接的方法。在钢筋呈现一种水平受力状态后,并且钢筋直径也达到要求,就能够运用冷压连接方式开展。最后,绑扎钢筋的落实。在绑扎钢筋中,应对钢筋间距和排距全面考虑,并结合方向来设定钢筋长度。
2.5模板的拆除
在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时,首先就是要确保混凝土能够达到脱模的强度,即混凝土强度大于等于1.2MPa时,才可以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相关施工人员要根据验收规范标准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质量及强度检查,并制定科学的拆除方案;其次模板拆除的顺序与安装顺序是正好相反的,从最后支的模开始拆除,先支的模则最后拆除,先拆侧向支撑然后再拆垂直支撑,先拆非承重的部位,其次再拆承重的部位;再次在对梁、板的支柱进行拆除时,要确保单根大龙骨都留有1~2根的支柱。并且在进行跨度大梁下支柱的拆除工作时,要从跨度中间向两侧进行拆除;在进行梁、板模板的应用层拆除工作时,为避免出现压坏楼板的情况出现,要对所拆除模板的临时堆放的重量进行严格管理,堆放的重量不得大于混凝土楼板的载荷重量;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要对楼板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并且在进行混凝土及模板安装的过程中,也要对模板与支架进行科学的维护。
2.6地基施工技术
在对建筑工程的地基进行施工之前,应当需要对地基基础进行仔细的勘查,然后与房屋建筑的实际特点相结合,从而制定比较合理的方案。
(1)夯实法。为了将地籍的强度进一步的强化,就需要充分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可以使用强夯法来保证地籍的夯实,然后与碎石桩施工方法相结合,利用机械设备将石桩进行打散,然后按照规定的标准粒径将碎石填入到护土的内部。第一次夯击的时候,先用较低的能量,然后与土壤的性质以及设计量相结合,继续选择合理的夯击次数。(2)碎石桩与粉喷桩。为了与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相适应,应当将碎石桩技术与粉喷桩技术相结合,利用碎石桩将承载力大大提高,然后再与粉喷桩相结合,将土体的抗剪切强度大大提高,以免在嵌入桩体的过程中,对混凝土土体产生破坏。(3)振冲法。对施工的地基加固效果与经济性进行分析,可以考虑采用振冲法来加固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保持桩的位置要对称,受力也要均匀。填料的粒径应当小于5cm,并且将渗水效果大大提升,也将其排水能力提升。(4)水泥土搅拌。比较常用的有粉体搅拌法与深层搅拌法,所谓的深层搅拌法,就是通过搅拌机,将土与水泥窑进行搅拌。利用固化剂,使其固化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将水稳定性大大提高,一般比较常用于粘土地质环境之中。
结束语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是重要的内容,其施工的质量效果将对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工程主体结构能够对工程的上部荷载以及承载荷载等进行传递,使建筑的上部结构更加稳定。要提高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重视程度,结合其具体情况明确主体结构施工的要点,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与效果,实现高层建筑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经纬.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4):44~45.
[2]乔凯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45~146.
[3]叶莺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12.
论文作者:刘丛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