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李代云

(高县人民医院CT室 四川宜宾 645150)

【摘要】目的:评价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进行CT诊断,并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经比较分析对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标准,CT诊断的符合率为98.4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56-03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diag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bstract】Purpose Clinical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Methods 128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selected for CT diagnosis,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operation was taken as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diagnosis was evaluat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was 98.44%,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CT is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it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so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CT diagnosi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linical value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等位置发生退行性变化,并基于外力作用下,致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最终发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在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会采取CT和MRI诊断方法,大多数学者表示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好,各有其优势[1]。本次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评价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我院,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患者有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并将严重肝肾疾病、急性炎症、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损伤等疾病者排除在外;与此同时,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以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而均采取CT诊断方法[2-3]。其中,男性68例、女性60例;年龄分布在23岁到64岁,年龄均值(42.8±2.3)岁;病程为3个月到9年,平均病程(4.3±0.6)年。此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医治确认书。

1.2 方法

本次入选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取CT方法进行诊断,选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作为诊断的仪器,矩阵为512×512,层厚为2.5mm,电流为250mA,间隔为10mm,螺距为2.0;在重建中,实际参数为1.25mm,重建间隔控制在1mm。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基于L3-S1之间行轴位扫描。

1.3 判定标准

对本次研究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统计,涵盖:突出型、脱垂游离型、膨隆型以及经骨突出型;将临床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然后将CT诊断结果和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突出型58例、脱垂游离型36例、膨隆型21例、经骨突出型13例,共检出128例,检出率为100.00%;经CT诊断结果显示:突出型55例、脱垂游离型35例、膨隆型21例、经骨突出型13例,共检出126例,检出率为98.44%。CT诊断检出率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

注:CT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部位为腰部,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腰痛、下肢痛等,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个部分,比如:髓核、软骨板以及纤维等,特别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进而基于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呈现破裂的情况,髓核基于破裂部位突出或者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致使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者压迫,进而发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者双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发病率较高的部分是腰4~5和腰5-骶1,所占比重高达95%[5]。

从研究现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因包括:(1)腰椎间盘所呈现的退行性变化为最基本的一大病因。对于髓核来说,在发生退变的情况下,会有含水量下降的表现;与此同时,在失水的情况下,会致使椎节失去稳定性,或发生松动等小面积的病理变化;此外,对于纤维环退变来说,其坚韧程度的减弱是非常明显的特征之一。(2)损伤。在长期反复外力作用下,会发生轻微的损害,进而使蜕变的程度增加。(3)椎间盘解剖存在弱点。对于椎间盘,于成年后血压循环会减弱,进而导致修复能力减弱,基于此种情况下致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突然上升,可导致弹性偏弱的髓核穿过不够坚韧的纤维环,进一步致使髓核发生突出的状况;(4)遗传因素。对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的患者容易引发[6]。

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合CT以及MRI表现,可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膨隆型。此类型患者基于纤维环部分破裂情况表现显著,在表层上表现为完整,对于髓核来说,会在压力作用下,朝椎管内呈现局限性隆起症状,但在表面上表现为光滑。对于此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或治愈。(2)突出型。对于此类型的患者来说,基于纤维环通常表现为完全破裂,髓核突朝向椎管,只有后纵韧带覆盖,或者一层纤维膜覆盖,从表面看高低不平的现象明显,部分患者也呈现菜花状,一般针对此类型的患者需采取手术方法进行医治。(3)脱垂游离型。对于此类型的患者,其表现为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向椎管内脱入,或者呈现完全游离的状态。此类型会呈现出神经根的临床表现,同时还容易出现马尾神经症状临床表现,如果采取传统方法治疗则效果不佳,则需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4)Schmorl结节型。对于此类型的患者,其髓核会通过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然后向椎体松质骨内进入,通常患者表现为腰部疼痛,没有神经根理临床表现,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可缓解或治愈。

临床研究表明:由于腰椎间盘突出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程度的威胁。因此,从患者的健康角度考虑,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对于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首先需进行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待明确病情之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这样患者的临床疗效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常会采取MIR和CT诊断方法。相关学者表示:MIR具备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解剖结构、脊髓病理变化情况以及脊柱结构情况等,与此同时不会发生骨伪影干扰等情况,而且还能够实现多方位成像[7]。从目前的研究来看,MRI诊断是一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不错选择,其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0%以上。而对于本次重点提到的CT诊断方法来说,同样具备高密度分辨率,可以清楚地将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形态、位置大小以及神经根受压等情况显示出来,同时在扫描范围上非常广,而扫描时间则能够有效缩短,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个检查区域的扫描及观察。此外,CT诊断方法具有经济实惠的优势,能够被患者所接纳。有临床研究者表示:CT诊断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安全可靠,诊断符合率高,可推广及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整体诊断符合率,可以采取CT诊断联合MRI诊断的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诊断方法具备各自的优势,在联合诊断的条件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漏诊及误诊情况的发生[8]。

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取CT方法进行诊断,并将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对比,进而判断CT诊断的价值,结果显示: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突出型58例(45.31%)、脱垂游离型36例(28.13%)、中澎隆型21例(16.41%)、经骨突出型13例(10.16%),共检出128例,检出率为100.00%;经CT诊断结果显示:突出型55例(44.53%)、脱垂游离型35例(27.34%)、膨隆型21例(16.41%)、经骨突出型13例(10.16%),共检出126例,检出率为98.44%。CT诊断检出率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本次研究结果的各项数据可知,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很高,值得使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CT诊断方法价值显著,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燕.CT诊断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02(09):10-12.

[2]邹贵平.MRI与CT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17):124-126.

[3]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08):99-100.

[4]曹欣荔,庄志雄,欧忠耿.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33):71-72.

[5]金勇,赵斌.浅谈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4):34-35.

[6]徐廷忠.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4):43-44.

[7]刘宏波.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57-58.

[8]谢忠伟.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1):25-27.

论文作者:李代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CT诊断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李代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