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革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类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建筑施工类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基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组织管理以及新技术材料等,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项目实况优选方案、方法。今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改也应当保持与时俱进。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工作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既改变了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又使课堂教学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精彩。然而,建筑施工类课程较之于与其他课程,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比较大。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被专业名称所误导,片面地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就是要重视管理类课程,施工类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而且意识不到日后学习、工作中施工类课程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对施工类课程的学习降低了要求,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对于建工类课程而言,实践性非常的强,对授课老师的实践经验要求也比较高,除需具备扎实、宽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然而,虽然很多老师学历比较高,但很少深入工地,甚至没有进行过实践,以致于讲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书本教材。在该种情况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情况之间无法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对知识的拓展不够,课堂教学感染力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所用的工程施工类教材在原教材基础上有所更新,但是很多的内容依然是传统的建材、机具设备、工程案例以及施工工艺,其中很多已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的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没有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此外,教材中的插图内容也比较陈旧,甚至使用多年前的图示,与目前的
建筑工程差距非常的大,严重脱离了实际。如果依然依靠这样的教材授课,则学生对所学专业甚至建筑行业丧失信心。
(四)缺乏交融,教学与实际脱节
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在授课时只讲授一些技术、组织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不适时的穿插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则他们就无法有效地意识到本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甚至会导致所学知识孤立,难以融会贯通。同时,还存在这课堂与实践两种教学模式的相互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高校基于对实践教学可行性、安全性的考虑,很少安排或者不安排与施工类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而是利用寒暑假的实践,要求学生集中到某某工地参观、实习;从整体上来看,施工类课程更加侧重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从教学实践来看,纯粹理论的课堂教学,显得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学生多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集中实习时大多数知识已经遗忘殆尽,所谓的集中实习,不过是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工地而已,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改革措施
结合笔者的体会和其他高校的教改经验,笔者认为在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采用“四结合”方法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一)管理与技术知识结合
老师在开课之初,就应当结合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与经管、法律课程学习要求,强调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在授课时,应当有计划地将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且穿插一些施工质量、成本、进度以及安全和合同方面的知识与案例,从而使管理与施工技术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地意识到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对所需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的综合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与工程实况结合
针对建筑施工类课程教材内容滞后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教师应当以教学大纲内容为基础,对比分析和优选教材,比如可从获奖教材、精品课程中选择教材。同时,教师还应当实时关注当前建筑行业应用的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技术工艺及其发展,准确把握当前建筑工程前沿动向,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即将教材内容与实况、前沿结合在一起,不仅便于传统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三)理论与案例(实践)结合
在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在,授课老师应当从力学、建筑学、材料学以及美学和组织行为学角度,利用理论知识对施工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应用、或者工程事故作为实证,使学生加深理解,并且引起他们的重视。这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准确把握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在参与工程建设实践以及科学研究和考察调研方面,广泛收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比如,收集较为典型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图像、施工流程图、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方案,同时还要收集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条款和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等资料。此外,还可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优选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新闻报道,丰富教学案例。在施工方法和原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运用教学案例,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老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潜力,既要保证课堂上的老师主讲主导地位,还要兼顾和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老师在授课前,应当结合大纲要求,编写教案,对课堂教学内容、思路以及讲课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明确讲解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制作精美的课件,将上述收集到的工程资料和信息链接起来,营造一个声、图、文并茂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在授课过程中,建议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从建材到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具,从工艺到规范,从原理到案例分析,逐步深入,以保证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层面来讲,老师应当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加讨论,并且通过思考提出质疑,发表个人的新观点和想法。在开放、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结合授课内容以及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并在课上抽时间由小组代表发言,然后老师适时的进行团队辅导,通过互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大有益处。然而,由于课程特点受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笔者个人的体会与其他高校的教改经验,建议尝试“四结合”教改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施工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延志; 彭小丽; 宗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5(12).
[2]刘勇; 徐森; 章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06).
[3]方亮; 杨敬林.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08).
[4]刘光焰; 王晓峰.基于新常态下工程管理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01).
论文作者:张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课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知识论文; 专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