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区文志愿者激励存在的问题与机制的完善论文_巫锡卉

试论社区文志愿者激励存在的问题与机制的完善论文_巫锡卉

巫锡卉

东莞市文化馆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社区志愿者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壮大队伍和维持队伍的稳定性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就社区文化志愿者激励现状以及社区文化志愿者激励机制展开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志愿者;文化志愿者;激励

志愿者服务属自发的义务性服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目前,社会文化志愿服务越来越重要,国家政府对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迫切性逐渐凸显。

1 社区文化与社区文化志愿者

1.1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在社区通过个人或群体的力量,促进学习和社会发展的组织项目。社区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是各类项目和活动都是社区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提高社区各年龄层公民的素质和才能,促进社区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被认为是正式教育,社区文化是非正式的。学校的正式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往往无法覆盖大范围的人群,而社区文化给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处于边缘地带的个人和群体提供了很好的受教育渠道。

1.2社区文化志愿者

社区文化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首先是面对着不一样的人群,年龄跨度会非常大;其次是学习目标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社区文化覆盖领域广,类别多样,从而对社区文化工作者也有特定的要求。社区文化的师资包括三部分:社区文化专职教师、社区文化兼职教师和社区文化志愿者。笔者通过对多个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社区没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占有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教育志愿者。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对教育志愿者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情况,如志愿者拥有某项特殊技能,但不懂得如何教学;志愿者可能来自正规学校,面对社区这个复杂的群体,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开展教学;有些年龄比较小的志愿者,以往都是作为学生的角色,更需要社区的引导,等等。

2 社区文化志愿者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

因为志愿者的来源背景各不相同,激励也需要有针对性,复杂多样,因此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各个社区都有各自的体系,在激励机制方面也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面临的一些共有问题也不可小觑。

2.1 组织管理者激励意识淡薄

动机是解释人们行为、愿望、需求等行为的理论依据。动机可以理解为一个循环,思想影响着行为,行为产生表现,表现又影响思想,不断循环。动机包含着诸多方面,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而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改变现有的动机。因此,激励对于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是否能长期稳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是否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现在主要是以道德行为标准倡导志愿服务,过于强调奉献、利他、义务等,而忽视了激励在社区文化志愿服务中关键性影响。根据之前学者的相关研究以及本课题组的调查,很多志愿者服务的初衷并不单纯只是实现自我的精神价值,而是付出与回报并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帮助有需要的社区群体,体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丰富阅历;扩大交际圈,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打发闲暇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因此,注重激励机制的完善应该是工作的重点。

2.2 志愿者缺乏成就感

大多数志愿者一开始饱含热情和信心,但慢慢会丧失继续前行的动力。教育志愿者大多数来自学校,学生的考核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大体现,这也是教师成就感的主要来源。但社区学校不同,大多只需要传授而成绩不是最后的重点,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没有量化的衡量。此外,目前很多的社区教学缺乏系统的大纲规划,志愿者对当前的课程和自己的期望值存在不小的差距。

2.3 激励方式不恰当

根据自身的背景环境、教育程度和个人经历,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有的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有的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因此,要根据不同志愿者的情况采用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过多的物质回报会使志愿服务的本身意义丧失,从而削弱志愿者的内在动力,没有了前行的动力,这也会造成志愿者之间的攀比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过于强调精神激励也远远不够,志愿者有基本的物质需求。因此,单方面的强调物质或者精神都是不合理的。

2.4 培训不到位

虽然饱有热情,但大多数志愿者缺乏从事社区教学的经验,不满足相应的能力要求。很多社区招募到志愿者之后,只是把社区情况给他们做了简单的基本介绍,而没有关于志愿服务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的说明,没有社区教学特殊性的普及,没有教学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规划。相关培训的不到位大大削减了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使他们得不到精神的满足及社会的支持和认同,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预期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志愿者的流失。

3 社区文化志愿者激励机制完善的建议

3.1 强化激励意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奉献精神,付出不求回报,但在志愿者组织管理中,过于偏向给予并不能使志愿服务有序并持续稳定地开展。社区志愿者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激励是推动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长期稳定开展的内在动力,组织者要更新自身的志愿服务价值理念,更好地调动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

3.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考核对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提升满意度也非常重要。首先,从志愿者招聘登记录用开始,社区文化主管部门就应该对每一位志愿者的工作有正式的要求指导,最好有针对新来志愿者的相关培训,包括具体的工作要求、职责、时间安排、工作方法、基本技能等等,使志愿者对接下来的工作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根据志愿者自身的特长、兴趣、潜能、教学背景等等,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当然也得把他们的一些特殊要求考虑在内,以便使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达到最高,有继续志愿服务的持久动力。在之后的正式常规服务过程中,就要有完善合理的考核标准,要细化、量化,并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客观反映志愿者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成长。社区文化组织部门应该为志愿者创造出相互交流沟通的环境,包括志愿者之间意见观点的交换,搭建志愿者与社区文化管理者沟通反馈的平台,对取得积极进展的方面大力鼓励表扬,对有欠缺的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让其今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3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想结合

物质激励在短期很有效果,而精神激励可以产生长期的影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仅以精神鼓励而限制物质欲望是不现实不可能的,社区相关部门应该采纳合理的物质激励措施。当然,精神激励对于教育志愿者更为重要和有价值,可以激发内在动力。对于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在学校的工作量、评职称时给予一定的优先支持等;对于社会实践的学生,在期末评奖评优时给予加分、找工作时优先推荐等;对于离退休发挥自身余热的志愿者,可以给予更多的物质激励,在社区宣传表彰。对于长期从事社区文化志愿者的群体,社区可以在医疗、养老金、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有相关的福利政策。

3.4 长期有效高质量的培训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培训对吸引、培养、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尤为必要。培训也可以成为一种淘汰机制,确保签约的志愿者能很好地履行义务。培训能帮助新来的志愿者更快地熟悉人群和将要参与的项目和具体事务,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很多志愿者把培训看成是参加志愿组织的福利,通过培训,他们能学到很多对今后自己生活、就业有帮助的技能。社区对教育志愿者的培训应该有固定的部门负责管理运行,根据志愿者的人数、来源、水平等进行评估考核后,统筹安排。志愿者对于社区文化发展意义重大。鉴于对于志愿者激励现状的深入了解及成因分析,课题组认为应该增强志愿组织管理者的激励意识、提升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提供有效合理高质量的培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志愿者会以更加积极、乐观、主动地心态投入到服务当中,让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立科学、完备的志愿者激励机制是推动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发展的关键,如何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励社区文化志愿者,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管理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文化志愿者激励的基本概况,以及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于我国的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博涵.大连市社区志愿者服务激励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6.

[2]钱炜. 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论文作者:巫锡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试论社区文志愿者激励存在的问题与机制的完善论文_巫锡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