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研究论文_马雪梅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68例脑血管介入患者为研究对象,任选其中34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余34例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在这两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积极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拴塞;脑出血;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63-02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等,由于脑细胞的不可逆性,导致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而脑血管介入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脑细胞功能,成为治疗脑血管的有效方法。但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手术,同时也存在风险,且患者对介入的知识了解少,对手术的安全感低,极易在术前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有研究发现,焦虑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2]。因此,术前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此次试验选择在我院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68例患者,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及生活质量等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68例脑血管介入患者为研究对象,任选其中34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为(54.2±3.4)岁,疾病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脑梗死6例,颅内动脉狭窄8例;余34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为(53.8±2.9)岁,疾病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脑梗死6例,颅内动脉狭窄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术前准备、病情监测、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环境干预:舒适的环境可以让患者获得心理满足,获得安全感,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暖,利于患者休息、睡眠,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使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②认知干预:由于患者及家属对脑血管疾病及介入手术等方面知识缺乏准确认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其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疑虑,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有关脑血管介入等方面知识,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使其对疾病及手术充分了解,减轻内心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态度要热情、亲切,消除患者内心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还可以介绍一些如医院的先进设备、强大的后备支持系统,主刀医师的精湛技术及成功的手术案例等情况,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战胜疾病信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带患者熟悉手术室、手术设备、器械等,增加患者对介入手术的安全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③放松训练:让患者深吸气-慢呼气,或者活动各个关节、肌肉,进行放松活动,还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缓解焦虑的目的[3-4]。

1.3 评价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根据我院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其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血管介入术是通过导管将治疗药物直接运送到病变部位,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的迅速发展,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同时也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常见方法。但由于多数患者对此技术不了解,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时甚至对介入治疗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因为机体在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下,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进而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不利于疾病治疗及康复,甚至加重病情,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等不良情绪十分必要,不但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促进手术的治疗效果[5]。

此次研究实验发现,脑血管介入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其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只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顾虑,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本次实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介绍有关疾病及手术等方面知识,使其充分认识、了解,消除内心顾虑,介绍既往治疗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及依从性,教患者一些简单的方法放松自己如深吸气-慢呼气、活动关节肌肉,或者听一些舒缓音乐,使患者保持一个愉悦心情,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暖,使患者获得心理满足等,从各个方面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从而达到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这一研究结果与杨蕾研究结果一致,即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积极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玉华.脑血管术前介入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72-172,174.

[2]伍秀娟.心理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脑血管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7):807-808.

[3]石霞霞,刘小玲.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4):164-165.

[4]林素芬.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1):75-77.

[5]丁岚.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2):129-130.

[6]杨蕾.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2):176.

论文作者:马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研究论文_马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