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民族中医院 湖南永州 4255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置换组(n=30)和内固定组(n=30),给予置换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给予内固定组患者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置换组患者2年后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势,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方法。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髋部常见骨折类型,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均是当前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此次研究中探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均参照《骨科疾病诊断标准》(2009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的相关标准;排除其他骨折类型;存在外伤史;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置换组(n=30)和内固定组(n=30)。置换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8:12,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5±7.4)岁;致伤原因:14例摔伤,9例车祸致伤,7例重物砸伤;合并症:11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内固定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9:11,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1.6±7.3)岁;致伤原因:15例摔伤,8例车祸致伤,7例重物砸伤;合并症:10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与置换组对比,内固定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症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骨牵引3-5d,完成相关检查,控制合并疾病。
给予置换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常规全麻,取侧卧位,后外侧入路行10cm切口,电凝止血。逐层切开,暴露患者股骨头、颈及基底部。于小转子上1.0-1.5cm处常规截断股骨颈,去除相关残余关节囊及相关组织,取出股骨头。显露髋臼,使用髋臼锉打磨合适后,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并安装合适型号臼杯及衬垫。将分为骨折快抬高,使用钢丝固定,常规扩髓,安装合适型号的假体[1]。28例患者使用生物型假体,2例患者选用骨水泥型假体。清晰关节腔,留置引流管,使用可吸收线缝合。
给予内固定组患者内固定治疗,全麻,仰卧位,使用C臂机辅助对大粗隆从顶端至下行纵向4cm切口,将导引针从切口处插入,直至患者骨髓中心,扩髓,插入髓内钉,调整位置,经套管插入股骨颈内导针,置入螺旋刀片锁定,使用可吸收线缝合。
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最短随访时间为1.5年,最长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总分100分。优:评分>90分;良:评分80-90分;中:评分70-80分;差:评分<70[2]。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详见下表。
置换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血栓1例,内固定组切口感染2例,血栓3例,压疮2例,螺钉松动1例,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低,X2=4.320,P<0.05。两组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两组各有1例患者因合并症进展死亡。
置换组患者2年后harris评分为(86.6±5.8)分,明显低于内固定组为(92.5±4.6)分,t=4.365,P<0.05。
3 讨论
老年群体由于年龄增长骨骼质量下降,存在较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受到严重外伤撞击时,易导致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且具有鲜明的不稳定性,最终呈现出股骨粗隆间骨折状况。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出现疼痛、肿胀、功能减退、血肿、活动受限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内收畸形,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3]。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均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该结果与吴浩源[4]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而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内固定组,说明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时能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骨折部位。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是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年人骨折疏松较为严重难以内固定的状况;且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时,患者能在术后早期进行下床活动,有效保证了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但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时虽固定稳固,但未恢复患者患肢功能,易出现假肢松动状况[6]。内固定是采用螺旋刀进行手术治疗,有效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低[7]。且内固定治疗时将导引针直接置入患者股骨头内部,保证了固定稳固[8]。此次研究中随访2年,内固定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更佳,说明内固定的远期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势,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少,术后恢复更快,而内固定治疗时远期效果更佳。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恩春.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105-106.
[2]杨志发,刘展亮,李晓彬,等.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33,135.
[3]梁家源,黎鉴秋,邓锦辉,等.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1):3280-3282.
[4]吴浩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9-30.
[5]殷建伟.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4,22(12):90-91.
[6]刘亮,张星火,张亚奎,等.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3):65-67.
[7]何福友,赵福亭,吕爱军,等.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27-228.
[8]栗时祥.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9):210-211.
论文作者:黄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论文; 不稳定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人工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