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风险;市场分析
引言:工程施工项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十分关键,是其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伴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投标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承接工程施工项目的方式之一,但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投标风险进行考虑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对策,规避和控制风险,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能从工程项目中获取最大化的效益,以推动自身的发展。
1 建筑施工企业投标中的常见风险
1.1 虚假招标信息较多
目前,我国招投标市场已经趋于完善,大型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类项目都需要通过招投标选择合适的企业,但部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中标的资格,比如:行贿或托关系等,这种不法行为不仅与法律背道而驰,还损害了其他投标企业的利益,尤其是部分具备中标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也正是如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投标时,都会夸大企业自身的实力,弄虚作假的现象十分严重,与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原则不符。虽然政府部门明令禁止此类行为,但这种不良风气却久久不能消散[1]。
1.2 盲目报价
报价高低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能否获得中标的机会,如果企业资质和所提供的服务相同,那么报价就成为了决定性因素。为获取中标机会,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会通过盲目报价或恶意压价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中标机会,在报价前没有进行市场分析以及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故投标报价严重不合理,致使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由于缺少工程预算,通过工程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预期,此时,部分企业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在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控制成本,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但这种劣质材料的使用,影响了工程质量,导致质量不达标工程大量出现,威胁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缺少资金,还会拖欠工人的工资,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3 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后,需要与招标方签订工程合同,在这一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对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都要严格审核,究其原因,主要是合同中的条款都会成为未来的法律依据,只有通过审核,方能规避合同中潜藏的风险。合同中的条款,其书面表达形式应该规范且严谨,并征求双方的同意。此外,还要关注合同中的金额,确保合同中的金额与中标金额相同。
2 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控制风险的对策和实施研究
2.1 调查市场
市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概念,且具有宽泛性的特点,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建筑市场逐渐完善且壮大。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得知,建筑市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有鉴于此,企业想要规避和控制投标风险,应该在投标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从整体层面把握市场行情,同时还要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预测市场发展的方向和潜力,并做到知己知彼,掌握竞争企业的具体情况。比如:以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水泥材料为例,据查阅统计资料得知,我国水泥平均年用量超过了8亿吨,但所使用的水泥,其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仅为40%左右,那么剩余的水泥就会成为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对象,这表明,我国水泥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而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此类信息进行捕捉,并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招投标工作中占据先机,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该在市场调查分析方面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尽量在投标之前,对市场情况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准确预测建筑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施工材料的价格和竞争企业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是现在投标过程中对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进行了控制和规避[2]。
2.2 选择合适的投标项目
2.2.1选择合适投标项目的优势
企业应该在投标前进行市场调研,组织管理人员就是否进行投标展开讨论,最终制定决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可以增加中标的概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并增加工作人员的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中的招标项目较多,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每一个项目都进行投标,难免会分心,投标成功的概率必然会下降,故企业在选择投标项目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将自身的特点与招标项目相匹配,如果匹配程度较高,则参与投标,如果招标项目与自身情况不匹配,则放弃。
(2)企业中标后可以站在集中管理的角度对投标项目进行统筹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2.2选择合适投标项目的注意事项
(1)预测项目利润。首先,企业应该对业主方的资质信誉进行综合评价,之所以考虑这项因素,主要是部分业主经常会违背原则,不遵守相应的规范,比如:拖欠工程款项和费用,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但依然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最终导致企业不仅无法通过施工获取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出现亏损现象,一部分规模和实力不强的建筑企业可能会因此倒闭和破产。故企业在投标前,将业主资质和信誉程度作为了衡量项目利润的重要指标。其次,企业对于已经合作过的企业,应通过经验判断法,对其资信进行评价。对于初次合作的企业,则通过市场分析调查,对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比如:企业规模、企业实力、企业性质等,实现对企业资信的准确判定。最后,企业将建筑工程的特性、承包范围、当前市场行情和施工材料价格变化趋势作为指标,对投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2)投标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施工难易度。通常情况下,如果招标工程施工难度高,且施工要求复杂,则投标企业偏少,企业中标和获取经济效益的可能性会增加,但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问题,如何报价成为了技术难题,需要企业酌情选择。
(3)施工企业选择投标项目时,还要对自身施工能力进行考虑,确保自身施工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投标项目。
2.3合理安排编标组织和工作流程
2.3.1建立编标组织结构
想要实现对投标风险的有效控制和规避,建立合理的编标组织结构十分关键。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在确定投标项目之后,随即建立了编标组织结构,由专业的人员负责编标工作,保障了投标工作的效果。建筑施工企业投标并不是简单的图纸计算,而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程,只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方能确保投标工作的有效性。招标时间一般都十分短暂,想要在短暂的招标期间内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书,必须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企业在建立投标工作小组后,需要将投标小组分为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为操作层,其组成人员主要是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骨干人员,让这些骨干人员协助投标工作的进行,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标书内容的合理性,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潜藏的风险,尤其是在进行公路工程项目投标时,建立投标小组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不仅有助于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公路工程项目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成立招标小组,并让施工人员成为小组成员,有利于提高投标方案的合理性。另一个层次为决策层,顾名思义,决策层的职责就是投标决策,同时还要协调投标单位间的关系。决策层的人员应保持稳定,从而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使决策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这对于控制投标风险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3.2遵循标准的招标程序
遵循标准的招投标程序,保证投标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对投标风险的有效控制。B企业在投标工作中遵循的招投标程序如图1所示。通过遵循投标程序,使B企业投标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工程施工效益也随之增加。
2.4 明确编标策略
在编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有利于控制投标风险。我国招投标法中对评标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其内容为:满足招标文件实质要求的前提下,经评审后的最低报价中标,且投标价格必须高于成本价格,其目的在于防止恶意压价和盲目报价等问题的出现。有鉴于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编标过程中,应该将企业内部定位作为依据,综合考虑当前的市场情况和施工材料价格,并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尽量控制施工成本,在此基础上,编制投标报价,促使企业对投标报价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来提升企业投标的竞争力,并控制可能会出现的投标风险。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工程企业投标常见风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建筑工程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风险,主要包括盲目报价、虚假信息和合同风险。然后提出了控制投标风险的几点建议,以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银晓.企业招投标风险点控制过程与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9(06):237.
[2]王雅洁.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有效控制投标风险的对策与实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3):130-131.
[3]王瑾,吴京怡.投标阶段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控制[J].建筑施工,2017(08):647-649.
作者简介:卢婷(1983年2月);性别:女,籍贯:河南省信阳市,学历: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施工建设。
论文作者: 卢婷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企业论文; 风险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论文; 项目论文; 市场论文; 招投标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