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其实验性很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有些小实验与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具有很大的悬念性,学生在完成这些小实验后往往会有成就感,而且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流体压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用吸管向下吹气球的实验,类似这样的小实验来自于生活,取材简便,还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可谓小实验起了大作用。
再比如在学习静摩擦力时,让学生用筷子提米,在做实验时学生必然会思考这其中的原理,这样一来就为建构模型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用小实验引入物理模型时,对于小实验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得使小实验具有悬念性,注重实验的启发性和趣味性,确定要建立什么样的模型,引出要研究的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作用。对于一般性的实体模型,如单摆、轻质弹簧、点电荷等,可以采用引入客观原型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原型的认识,明确原型的属性,从而为下一步建立模型做铺垫。
下面我们以《超重与失重》的案例来看一下如何通过小实验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来建立模型:
师:大家看到了,我这里有一条对折的纸带,下面挂上钩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我把纸带快速向上提,结果会怎样?纸带会被拉断吗?生(演示实验):把挂上钩码的纸带迅速向上提。现象:纸带断了。师:没有上提的时候纸带是能够承受钩码的重量的,既然能够承受钩码的重量,那么上提的时候怎么会断呢?纸带断了说明什么?生:说明钩码对纸带的拉力增大了。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就是生活中我们常做的——称体重。请这位同学站在测力计上不要动,大家看一下实物投影仪此刻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师:你是否能够在双手不扶其它东西而且双脚不离开秤的情况下,让测力计的示数改变?学生(演示实验):在测力计上试着改变测力计的示数。师:有没有办法让示数变化更大一些?试着蹲一下看看。师:测力计的示数改变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生:有时候变大,有时候变小。师:难道这位同学的体重在瞬间发生改变了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超重和失重。
这两个案例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小实验引入模型的,通过让学生思考“纸带怎么会断呢?”和“你是否能够让测力计的示数改变一下?”这两个问题,引出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能通过探究实验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物理模型很强的抽象性决定了以物理模型为道具教学的过程需要一些其它的方法、手段和策略来辅助。一般情况下,模型的引入可以采用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以及课件演示等方式。物理教学中对于实际物理过程的认识,重点在于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因此在做模型引入的时候,应该尽量以学生实验为主,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实际物理过程的感受。同时在模型引入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提出驱动性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掌握。
论文作者: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纸带论文; 测力计论文; 模型论文; 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演示论文; 原型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