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改良急诊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抢救疗效的临床影响论文_崔云涛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参照组依照常规急诊流程开展救治,研究组实施改良急诊流程。对比两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DNT(入院-进针)时间短于参照组,且溶栓时间≦60min患者比例77.14%,高于参照组51.42%,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抢救中开展改良急诊流程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改良急诊流程;溶栓;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

急性脑梗死为脑血供中断而导致脑组织坏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多因脑部供血动脉血栓或粥样硬化后造成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静脉溶栓是临床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但当前临床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较低,且超早期溶栓治疗开展难度大[1]。归期原因,多同患者发病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错失最佳溶栓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抢救效果及预后。本文基于此,探讨改良急诊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6.32±2.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h,平均时间(3.14±0.83)h;研究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6.42±2.4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h,平均时间(3.22±0.78)h。两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流程,接诊后初步判定病情并开展相关检查、会诊、溶栓、ICU转移等救治,研究组实施改良急诊流程:(1)成立包含神经内科医师、护士、辅助科室、后勤部门在内的急诊救治小组,采取24h值班制,对急救小组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开展各环节及各部门沟通演练,以缩短沟通时间及患者院内检查、转运时间。(2)搭建救治信息共享化平台,实现患者接诊后的院内外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3)开展急诊救治绿色通道,接诊后如有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立即通知急诊救治小组做好院内准备工作,提升预检效率。入院后经由绿色通道开展相关检查及救治工作,告知并征求家属同意后实施先治疗后缴费。(4)院内配备溶栓专用平车及药物箱,抢救室内配备常用检查设备以便实施动态检查,预检分诊护士及时反馈预检信息至抢救室,确诊后第一时间行溶栓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DNT(入院-进针时间)时间、溶栓时间,参照NIHSS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量表包含意识水平、提问、指令、凝视等共计13个项目的评定,共计32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参照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包含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等10个项目的评定,各项目分为独立完成、部分协助、完全依赖三个因子,总评分100分,得分同日常生活能力成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校正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DNT时间、溶栓时间

两组DNT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溶栓时间≦60min、>60min患者比例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DNT时间、溶栓时间对比

2.2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评分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rl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rl评分对比(±s)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数据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人,占脑卒中疾病的60%-80%,且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数量增产速度达每年2.5%,高效率的急诊救治流程对挽救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命及预后改善意义重大[2]。

研究表明早期溶栓治疗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并改善预后,目前临床公认的脑梗死患者最佳溶栓治疗时间为6h内[3]。回顾以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救治资料,多数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3h左右,但以往的常规急诊流程中,存在院内协同配合、手续办理、转运、预检及分诊效率不高的问题,导致患者院内等待延迟时间过程,影响溶栓治疗效果[4]。除6h的时间外,报道称DNT时间应控制在60min内[5]。此次改良急诊流程的开展,通过急诊救治小组的建立及院内预检、分诊、溶栓准备等救治环节的完善,提升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沟通协同能力,减少了院内等待延迟,实现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的优化,为患者早期开展溶栓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综上,改良急诊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抢救中的开展效果显著,可缩短DNT并为患者争取早期溶栓治疗时间,利于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雪琴.急诊及住院期间连续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4):246-247.

[2]田小雨.改良急诊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抢救疗效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5):117-118.

[3]张玲玲.品管圈活动在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中的运用价值[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2):157-159.

[4]刘艳红.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8):103-104.

[5]李静.急诊诊治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护理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03):347-349.

论文作者:崔云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分析改良急诊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抢救疗效的临床影响论文_崔云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