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比较_河南经济论文

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比较_河南经济论文

河南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论文,农村论文,先进论文,经验论文,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要有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涌现出诸如刘庄、竹林、丁烟、南街、留福、定角、史家河、烧沟、水南关、京华公司等一大批先进党组织,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明星村、小康村。他们在领导双文明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这些成功经验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后进村的发展和先进村再上新台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一、河南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共同特点

调查表明,这些先进村、小康村在发展本村经济、加强自身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以下许多带有共性的经验:

1.按照新时期选拔干部的方针、标准和原则,推选了能力强、品质好、群众基础厚的支部一班人,尤其是有一个好“班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本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抓住“发展才是硬道理”,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思维模式,从而找到了适合本村实情的经济发展思路。

这些先进村都有一个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调查表明,先进村的领导班子成员,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文化程度高低,都能在允许个人先富的氛围和重视物质利益的社会环境中,不为金钱、名誉、地位所动,都有强烈的致富本村的政治责任感和领导群众奔小康的经营管理能力,都有先群众后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廉洁自律、作风端正的品质。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领导本村经济发展作为党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点,积极探索切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一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确定本村经济发展方向。二是采取一业带百业、滚动发展方式,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互相配套、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四是确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系统观念,走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路子。这些村在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适时地把分散、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统一规模经营的科学轨道上来,形成集约经营,从而迈上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之路。

3.适应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一是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适时地、合理调整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二是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村办企业或乡镇企业中培养和选拔懂管理、会经营的村、组、厂、企干部,增强了农村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三是注意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各村都把所订的制度硬化上墙,让群众监督执行,使村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四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教育,使党员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从而出现了“有职党员领着干,无职党员比奉献”的好现象,党员的“两带”作用发挥较好。

4.从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建立适合发展农村经济的村级组织领导体制。一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强化村党支部核心领导地位的同时,保证其他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二是普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委员分工负责制,通过支委兼任村组其他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办法领导本村各项工作。三是建立健全了各职能部门,如村民委员会、经济服务组织、妇代会、共青团、民兵连等,使他们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村民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由行政型向自治型转变,强化了村委会的自治功能。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了本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非常注意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建有“文化科技大院”、“农民文化宫”、“俱乐部”、“图书室”等,并称之为“富脑工程”。二是注意加强对村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村民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联系实际,对村民进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四是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抓典型、树标兵,抓村风、树形象,注意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五是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行政管理,使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河南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的不同点比较

由于各个党组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的自然资源不同,各村的历史与现实情况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1.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主要包括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思路、分配方式等。

从所有制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一是单纯的集体所有制,南街村是典型代表。南街村人认为,私有制是产生私心的土壤,私心是万恶之源。而集体经济一则有助于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则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三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四则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五则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小社区里,“不存在家庭经营、私有经营和个体经营”,所有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资料归集体所有。二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经济为补充的混合型经济,临颍县的龙堂村是代表。龙堂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通过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多方面服务,走出一条“砖瓦柳编起步、粮食加工致富、集体个体齐上、配套成龙互补”,“集体带着个体富、个体绕着集体兴,‘两个轮子’一齐转、优势互补效益增”的具有龙堂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三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集体经济只是有偿服务,“公司+农户”是其代表。

从产业发展结构和经济发展思路来看,各地也不相同。如刘庄是以生物化学制药为龙头企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南街是围绕粮食深加工,形成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业兴”,靠“玩泥蛋起家”、“玩面蛋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竹林是靠耐火材料起家,引进化学工业——竹林胺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思路;京华实业公司是以腐竹厂为龙头企业包括罐头厂、豆晶厂等在内的产业结构,同时,旅游业已成为京华的支柱产业。

从分配方式来看,南街采取按劳分配和供给制相结合、逐渐扩大供给制的分配方式;龙堂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村子主要是按资分配。

2.发展经济时,起动资金的原始积累方式不同。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多渠道集资型。如竹林采取的办法是集体出一点,群众拿一点,银行贷一点,外援搞一点。二是村干部带头集资型。如南街,在起步时,由村干部筹措资金,办集体企业,不拿利息,也不分红,由村干部示范带头,群众自愿参与,这种形式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有利于共同致富,具有推广意义。三是利用少量贷款,从小规模开始,滚动发展型,京华是其代表。四是由发展农业积累资金,再逐步兴办工业型。刘庄就是在发展农业基础上,发展工业、副业,在农业和工业、副业积累资金后,再兴办许多工业企业。五是利用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资金型。如丁烟,铝矿土资源丰富,因此,先是卖铝矿土,逐步积累资金,再发展工业企业。

3.党组织自身建设方式方法不同。

第一,党组织的设置有四种不同形式:一是按行业设支部。改党支部为总支或党委,下设若干农业支部和工业支部。这样,既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又有利于对党员的分类管理。二是支部设在企业中,实行以厂带村。改支部为总支或党委,下设若干支部,支部都建在企业中,将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和其他党员都编入企业支部,这样既能以工促农,又便于活动。三是保留原来按行政村建支部的组织形式,但是,按行业或居住区域或村民小组设党小组。四是完整保留原来的支部设置。此外,在有些地区,还出现了跨村党组织现象。

第二,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三种不同方法。一是对流动党员实行书面汇报和提供信息结合法。孝南村对外出务工党员规定,必须定期以书面形式向支部汇报在外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及时向村里提供科技、市场与致富信息。二是鼓励党员奉献与议政相结合。龙堂的做法是组织党员开展无私奉献和“党徽闪光”活动,鼓励党员为集体建功立业。同时,把党员看成总支的智囊和参谋,每进行一项决策,先给党员打招呼,召开党员大会讨论,使党员能及时参政议政,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三是党员无闲置与发展党员由群众认可结合法。南街无外出流动党员,党员除失去劳动能力者外,都安排在生产第一线,无闲置党员。南街对党员的教育是学《毛选》、学《邓选》、学“老三篇”。南街规定,党员只能喊“跟我来”,不能喊“给我上”;发展党员,不仅有组织程序,而且,只有群众评议认可的,方可讨论通过。

第三,党组织对村级自治组织有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就领导体制来看,先进村普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委员分工负责制,党支部和村委会多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支部委员兼任其他组织的主要领导,加强了对各职能部门和经济服务组织的领导。具体做法,一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重大问题由班子成员集体决定,然后由各委员按照分工具体落实;二是“天天会”制度。南街村为了及时掌握当天生产情况,每天晚上各分工负责的委员都到支部开会,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布置第二天的工作。

4.党组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方式不同。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荥阳市的一些小康村,通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寓精神文明建设于多样的思想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刘庄的做法是针对不同情况,做到普遍性的问题经常抓,规律性的问题提前抓,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抓;树立先进典型,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群众自我教育活动;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等。三是通过创办科技文化大院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龙堂的做法包括开展“十好”评比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重视智力投资,加强基础教育,办好文化大院,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南街的做法包括通过坚持学习制度,坚持讲家史、村史、党史、现代史,坚持故事会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村里开展学雷锋、学《毛选》、大唱革命歌曲活动,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又红又专人才,基础教育坚持“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方针”和“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指导思想;通过科技培训中心,培养优秀人才;通过民兵连、妇代会、加强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环境。

三、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问题

1.如何看待集体经济与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三力”的关系。调查发现,先进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都比较强。而有些富裕村,特别是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富裕村,虽然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但基层党组织“三力”作用发挥并不好。根本原因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党在农村发挥‘三力’的经济基础”。

我国是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大国,因此,“三农”问题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且是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而要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三力”作用,就必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包括物质资产的流失和人才的流失两部分。对于物质资产的流失,主要是应加强管理。而对于人才的流失,一是要做好集体企业中技术、管理人员、熟练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不想走;二是利用集体积累,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政治待遇,使他们觉得在集体企业里工作并不吃亏而不愿走;三是加强管理,制定有关制度,尤其是县、乡两级要有一些条例,使人才流动正常化和有序化。

2.如何看待“南街模式”。“南街模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临颍县南街村出现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如何评价这种模式是有分歧的,肯定者说它是“没有腐败堕落,没有精神滑坡的一方净土”,是“今日的桃花源”,是“共产主义的旅游点”。否定者说它是“痴人说梦”,“空中楼阁”,是“大跃进年代所谓‘共产主义’的新版”,甚至说它是“‘左’的典型”,“社会主义的怪胎”。

这些分歧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共产主义小社区”的设想;二是如何评价“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用毛泽东思想育人,讲用会、斗私会、学“老三篇”等做法;三是如何看待“外圆内方”的发展策略。

——“共产主义小社区”的设想,不是“痴人说梦”,更不是“社会主义的怪胎”。因为,第一,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南街村的设想在发展方向上不违背党章。第二,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其发展过程是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事情,不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在所有国家同时实现,它要经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逐步地实现。因此,“共产主义小社区”作为共产主义的新生事物,应给予鼓励和支持。第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试验,允许探索。是否成功,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南街的经济发展是健康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较大,南街人喜欢自己的做法,应该允许南街搞“共产主义小社区”的试验。

——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开讲用会、斗私会,学《毛选》、背“老三篇”,不是“左”的典型,也不是“60年代共产主义的新版”。因为,第一,南街的做法与“文革”时的做法有本质的不同。南街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采取这些做法的,其目的是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这与“以阶级斗争为纲”下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有本质的不同。第二,开斗私会、讲用会,以活动促发展等做法,对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党员的党性,净化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是有积极作用的,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党内一团和气的庸俗作风日益滋长和蔓延的今天,这种做法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外圆内方”的发展策略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也是应该肯定的。第一,“外圆内方”不是南街人的发明,它是中国古钱币的一种形态,后来成为一个哲学概念,被人们奉为处世方法和原则。“内方”指原则性,“外圆”指灵活性。它要求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第二,南街人借用“外圆内方”,作为发展策略,“外圆”就是根据市场竞争法则和国际通行惯例所采取的灵活措施,“内方”就是与南街的村规民约接轨。它体现的仍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第三,“外圆内方”核心在“内方”,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单位都做到了“内方”,那么“外圆”的负面影响就越来越小,而整个社会的净化就可以实现。

综上可知,“南街模式”既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桃花源”,更不是“痴人说梦”。南街共产主义小社区是南街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按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原则,通过逐步培养共产主义因素,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小社区”。

3.小康村建设必须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经济工作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先进村的经验证明,在创建小康村的活动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行一村一策,一厂一策,甚至一村多策。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一是创建小康村要考虑到中等水平以下村的难度,不能急于求成。既要积极全面地开展小康村建设活动,争取每年都推动一批行政村达到小康水平,又要给中等以下水平的村以足够的时间,使之逐步实现,决不能超越现实可能,打拼消耗、伤元气的速决战。二是奔小康要立足于发展生产力,增强集体与农户的经济实力,处理好扩大再生产与社会福利消费的关系,不宜过早地把有限的财力投到社会福利上去。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从本村情况出发,选准自己发展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形成独具本村特色的规模经济。四是对于较难完成村容村貌变化的,要有长期打算,统筹安排。切忌搞短期突击、杀鸡取蛋式的新村建设,更不能允许划条白线就扒群众的房子,冲街要在条件具备时方可实行。

4.如何解决先进村党支部民主作风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问题。如何解决先进村党支部特别是“班长”的民主作风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大问题。由于这些村的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在领导本村建设中,功劳很大,威信很高,因此,在民主作风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上容易出现问题。必须加强先进党支部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和民主作风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先进村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的民主集中制教育和民主作风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程序,提高民主素质,使他们在工作中能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使先进村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的活动置于党员和村民的监督之下,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三是先进村支部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要努力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上级与下级、书记与委员的关系。要坚持唯物史观,努力贯彻群众路线,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包括对下、对上两个方面,对下要贯彻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树立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相信群众的观点。对上贯彻民主集中制,表现在组织关系上要尊重县、乡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意见,尽量避免在组织问题上的“越级”现象。

标签:;  ;  ;  ;  ;  ;  ;  ;  ;  

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比较_河南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