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_深圳特区论文

深圳经济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_深圳特区论文

深圳特区贡献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特区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总投资一亿元,已累计上缴国家百亿元,投资内地百亿元

对外推出廿省产品,对内辐射技术管理,培训数百万劳动大军

十五年,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创下二百多个“全国第一”

在中央和全国人民关心支持下,聚国内外之力兴建起来的深圳经济特区,15年来对全国作出了哪些贡献?记者最近走访了一些政府权威部门和社会研究单位,深切感到,深圳特区在经济实绩、“窗口”作用和“排头兵”效应等方面贡献很大。

小投入 大回报

深圳市政府部门向记者提供了几个统计数字:深圳经济特区创办初期,国家共投资1亿元,用于建造“二线”铁丝网和收购联检大楼。而深圳市从1981年到1994年,累计上缴中央和广东省财政48亿元;另外,1990年到1993年深圳海关代征关税29.9亿元,1988年到1993年深圳市工商银行上缴国家税款11.3亿元,1990年到1993年深圳市建设银行上缴国家税款5.5亿元,三项共达46.7亿元。深圳市四大专业银行都是全国同系统中的创利大户,其中深圳农业银行1993年创利逾6亿元,约占全国农行系统创利的一半。它们所创利润,90%以上都上缴到了总行。

深圳市领导人说,深圳能有此贡献,主要得益于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据了解,深圳人充分利用特区政策,15年间将77.1亿美元的国际资本和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资本吸纳到这里,将这个落后荒僻的边陲小县城建成了拥有330多万常住、暂住人口,年工业产值630多亿元,年地方财政收入70多亿元的现代大都市。近几年来,每年拿出约200亿元,用于能源、交通、电讯、流通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日趋优化,整个社会综合实力在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有了这个实力基础,深圳市人民努力为全国多作贡献。近几年间,深圳共向内地投资100亿元,在全国80多个城市和地区兴办项目500多个;从1990年开始,深圳市政府又设立了“经济合作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内地贫困山区发展经济,到目前已累计发放基金3亿元,帮助粤北山区和长江三峡地区等建起了近100个开发项目,大部分项目现已产生了很好的效益。一些专家认为,只要深圳能继续在中央各部门的支持下,切实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央对经济特区“三个不变”的讲话精神,锐意进取,实力将会继续大增,对国家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小窗口 大功能

深圳经济特区创建至今,历届领导班子牢记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努力把特区办成沟通国内外的“四个窗口”,逐步加强对内地的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辐射。

据深圳市经济和科技管理部门介绍:特区创办后,中央各经济部门和全国各省市纷纷到这里招商办企业,吸收国外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逐步发展了一批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深圳已成为我国彩电、微电机、数字仪表、厚膜电路、电话机、电脑软盘、液晶显示器、收录机、组合音响、计算器等电子工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基地,生物工程、轻纺、食品、制药、石化等领域也初具现代产业规模。这些产业的产品向内地扩散,技术向内地辐射,一些成功的科技企业集团直接到内地开展生产经营合作,也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了内地。目前,全国各地到深圳兴办的企业近8000家,其中有不少企业逐步把生产工厂搬回内地,在深圳保留一些样品制造车间,刻意强化对外商贸功能,逐步形成了“内地-深圳-国外”“三点一线”的加工出口体系,既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又带起了内地的科技产品开发和经济发展。深圳市近年集中总结推广这种“三点一线”的经验,以期更好地为内地发挥技术和管理的“窗口”作用。

深圳特区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使内地人不约而同地把它视为了解国际市场信息、组织外贸出口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最好“窗口”。据粗略统计,近几年间全国各地到深圳举办招商引资活动约400次,加上各地驻深办事处、联络处的经常性对外接触洽谈活动,深圳成了各地人们心眼中“永不落幕的广交会”和全国最大的一个招商中心。在深圳的服务和组织下,每天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千种商品从深圳的14个口岸转口销住世界各地,一年出口贸易额10多亿美元。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目前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城乡约200万名“打工仔”、“打工妹”。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和这座美丽的现代大都市,又给自己的家乡带回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

据深圳劳动部门的保守估计:按每个外地“打工”者每年往家乡寄回3000元计算:一年由深圳寄回内地的劳务收入至少有60亿元。据分析,这批“打工”者当中,有高、中、初级知识分子,也有中学毕业生甚至文盲。他们到深圳之后,不但为深圳和家乡的建设贡献了力量,而且更主要的是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的熏陶,经受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磨砺,进步很快。有的内地政府领导人说:他们组织劳务工到深圳,等于向深圳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中,还有不少人从深圳把外资和先进技术介绍回自己的家乡,充当了“编外招商团”的角色。

小区域 大试验

深圳特区创建以来,一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闯禁区、排险阻,为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勇敢探索;作为一块独特的“试验田”,将国外一些先进的做法和国内一些大胆的想法放到这里,进行小范围试验,然后向全国移植、推广。这种特殊的历史使命,使仅数百平方公里的深圳经济特区,以弹丸之地,牵动十亿神州,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东和深圳体改部门的行家,向记者列举了深圳人“为天下先”,以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带动和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个实例:

1987年12月1日,深圳举行了我国建国以来首次土地公开拍卖。同年同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转让、用于抵押;次年国家通过修改宪法,肯定了深圳对传统土地管理制度的大胆改革,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土地出租从深圳推向全国;

深圳1985年11月在全国第一个成立外汇调剂中心;

深圳第一个让外商进入零售商业领域,为内地作了示范;

深圳的住房商品化改革,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开了先河;

深圳在全国率先设立保税区,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了道路;

深圳最先办起产权交易所,为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94年8月16日,深圳在全国首次向17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颁发《国有资产授权占用证书》,涉及国有资产达45亿元,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增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

深圳舆论和研究机构曾作了一个统计,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方面,深圳15年创下了200多个“全国第一”,几乎每个“第一”之举都在全国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深圳市委书记、市长厉有为表示,深圳是全国的深圳,理所当然地要在经济上为国家多作贡献。但,深圳的贡献更在于为全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一批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深圳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中央和广东省委领导下,继续当好“排头兵”,精心经营好这块“实验田”,为全国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深圳经济特区做出了巨大贡献_深圳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