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百年回望中国作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作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名离得奖有多远?
任何作家只要有一个有推荐资格的教授或作家推荐就算提名了
如今每年被提名的都有两百多人
诺奖与中国作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台湾作家李敖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把他被提名诺奖的 新闻炒作得沸沸扬扬,《北京法源寺》卖了个洛阳纸贵。李敖留下的不少破绽没有立即被人 识破,表明李敖本人和许多读者都不了解诺奖提名的时间、评选机构及其评选机制。因此, 2001年,诺奖颁发百年之际,要总结一百年来诺奖与中国作家的是是非非,仍然需要简介一 点称不上内幕的常识。根据五十年保密制度,瑞典学院最近以瑞典文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 五十年:提名和选择(1901-1950)》,解密了前五十年的全部内幕,包括中国作家被提名的 情况。笔者身在瑞典,有幸先睹为快,加上对后五十年的侧面了解,在此向关心诺奖的读者 略加介绍、评论,以期更好地总结诺奖百年得失。
评奖机构瑞典学院共十八名终身院士。数年前有四名院士退出,在一位院士死后补选了一 名,现在只有十五名院士。诺奖由学院内部每三年换选的诺贝尔委员会具体负责。委员会一 般由三至五名院士组成。根据诺贝尔章程,提名人应当在每年2月1日之前递交书面提名,逾 期的提名留待次年考虑。提名截止后,委员会将被提名者的名单编号整理,然后向学院提出 评述报告。近几十年由于提名人数激增,委员会首先遴选出前二十名左右,供学院进一步选 出前五名左右作为“终审名单”。这些名列前茅者的作品要求每位院士必须阅读,以便讨论 和投票表决。委员会主席和学院常务秘书在抉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权提名的人,包括瑞典学院院士、各国类似学院的院士、社科研究所的研究员、美学或 文、史、哲方面的大学教授、前届诺奖得主和各国作家协会主席等。
了解上述方面,就不难看出李敖炒作诺奖新闻的破绽。任何作家,只要有一个有推荐资格 的教授或作家的推荐,就算“提名”了。但是,瑞典学院绝不会通知被提名者,更不会在2 月1日提名截止前去通知李敖本人。假如推荐者寄发要求回执的挂号邮件时,推荐者会收到 瑞典学院的一般秘书作为收件人签字的邮件回执。李敖炒作的根据,就是这样一份邮件回执 。诚如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所言:“台湾的那位李敖先生,我认为评他诺贝尔奖是个笑话,是 他自己吹出来的,他也没有什么大作品。”
在今天教授多如牛毛的时代,一个作家为了炒作的需要,要找个把教授提名,并不是难事 , 难就难在今天每年有两百多人被提名的情况下,要进入第一轮筛选出来的前二十名左右,已 经相当困难了。其余的只能打入冷宫中。
哪些中国作家被提名?
前50年正式被提名的中国作家只有两位:胡适和林语堂
马悦然确信老舍未进入终审,而沈从文若非1988年去世必将获该年诺奖
北岛获奖只差一票,李锐已被多次提名
谈到诺奖与中国作家,读者往往首先会想到鲁迅。根据马悦然先生的说法,一度在西藏高 原考察的探险家和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曾经就推荐中国作家一事征求了瑞典汉学家高 本汉先生的意见。高本汉于1924年写信给当时的北大青年教授刘半农,问他能不能推荐一位 中国作家。结果是鲁迅复函台静农先生,谢绝半农的好意。从《五十年》一书来看,鲁迅从 未获得正式提名。前五十年正式被提名的中国作家只有两位:胡适和林语堂。
胡适是1939年由斯文·赫定提名的。在委员会给瑞典学院的报告中,肯定了胡适发起的白 话文运动,认为其创作“力求描述人的意义,也许进而描述世界历史的意义,但他还很难属 于诺贝尔奖所要求的作家之范畴”。
1940年,赛珍珠和高本汉共同提名林语堂,两部提名作品为英文写作的《吾国与吾民》和 《 京华烟云》。委员会的报告,一方面肯定林语堂的作品对那些不了解中国的读者是有价值的 “俯瞰中国生活和精神的文献”;另一方面又认为《京华烟云》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个性刻 划,某些方面冗长而单调。由于1940年处在二战期间,瑞典学院最后决定该年度不予颁奖。 1944年重新颁奖时,林语堂未被重新提出来加以讨论。1950年赛珍珠再度提名林语堂时,在 54名高手林立的候选人角逐阵营中,林语堂已处于弱势。直到1975年夏,国际笔会在维也纳 召开时,林语堂被选为笔会会长,大会全体通过以国际笔会名义推荐林语堂为本年度诺贝尔 文学奖候选人,但该年诺奖给了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后五十年提名的情况,仍属瑞典学院保密范围,传闻纷纷,难于求证。老舍先生之子舒乙 曾声称老舍差点获诺奖,证据是日本老舍研究会会长藤井荣三郎曾专程到中国向老舍家属透 露这一情况。对此马悦然先生澄清说,老舍的确曾由法国的保·贝第等汉学家联名提名,此 事当在1966年2月以前,当时马悦然先生尚未被选入瑞典学院,他没有答应法国汉学家的请 求加入对老舍的提名,因为他心中已经另有所重。马悦然认为,当时老舍被译为英文的作品 仅 仅只有《骆驼祥子》和《离婚》等少数几部作品,而且译本不佳,甚至扭曲了原作。马悦然 断定老舍没有进入终审名单。
2000年10月,香港明报月刊在发表萧乾夫人文洁若女士的《老舍差点获诺奖?》一文之前, 曾传来手稿要求笔者设法求证。该文谈到挪威汉学家伊丽莎白·艾迪曾于1981年到北京萧乾 寓所,以英文谈到:“那一年,本来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然而查明 老舍确实已于八月间去世,所以就给了另外一个人。”笔者和我的朋友陈迈平先生就此先后 打电话找到当时在意大利的艾迪女士,艾迪回答说她从来没有与萧乾伉俪谈到老舍,她谈的 是沈从文。
马悦然先生另有所重的作家也是沈从文。他表示:对沈从文的钦佩促使他打破了严守秘密 的规矩。沈从文曾被多个地区的专家提名,并于1987、1988年连续进入终审名单。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颁奖给沈从文。马悦然确信,1988年如果沈从文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
此后,马悦然先生着力翻译和推荐的作家一直是诗人北岛。据说北岛在1996年以前曾多次 进入终审名单,有一次投票表决时,只有一票之差。马悦然先生以瑞典文翻译的北岛诗歌, 以及北岛诗集的英译本,堪称翻译中的上品,只要进入终审名单,就是院士们必须认真阅读 的文本。北岛一再落选,据说是评委中有人认为,北岛深受瑞典诗人汤斯托墨的影响,既然 多次被提名诺奖的汤斯托墨尚未获奖,那么,北岛也只好搁置下来。
近几年来,马悦然先生注意力已经转向山西作家李锐。李锐的《厚土》和《旧址》早已有 瑞典文译本。百年诺奖庆典,瑞典学院特邀李锐来瑞典参加研讨会。李锐可能已经被多次提 名。
2000年,被提名的中国作家除了北岛、李锐之外,可能还有早就在1995年由大江健三郎和美国汉学家林培瑞分别提名的著名作家郑义,此外,据说莫言、王蒙、巴金以及香港的金庸等名家,均曾被提名。但是,上述被提名的中国作家能否进入前二十名都是很难说的。
中国作家为何长期缺席?
欧洲中心主义是瑞典学院长期奉行的政策。百年来98位得奖者中,非欧美国家仅16人
语言障碍是无法真正逾越的一堵墙
中国作家自身的弱势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一个世纪以来,为何中国作家长期缺席?原因当然很多。归纳起来,大约 有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评述机构及其机制方面的问题。
欧洲中心主义是瑞典学院长期奉行的政策,或由于其有限的能力而难以突破的范围。据笔 者统计,百年来共98人获奖,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作家占71人(不包括近两届得主),美国作 家11人,非欧美国家仅仅16人获奖。
直到20世纪80年代,根据对诺贝尔的遗嘱的阐释,学院明确重申“世界文学”的评选标准 。于是推选了几位著名的东方学专家担任院士,马悦然先生于1985年入选院士。此后,不少 非欧美作家先后获奖。但是,亚洲地区仍然难以覆盖。现任评委主席埃斯普马克在最近出版 的新著《文学奖:肩负诺贝尔使命的一百年》提到,1985年5月3日的《亚洲周报》批评瑞典 学院对亚洲地区的疏忽。学院听取这一意见,开始向亚洲地区主动征集提名,例如,学院曾 致函当时任中国笔会主席的巴金,要求他为中国作家提名,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瑞典学院的院士们,由于长期身处相对和平和宁静的环境中,缺乏对苦难的感同身受,对 第三世界的文学比较隔膜。而且,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光怪陆离的艺术现象面前,某些失 去定心力的现任评委比较看重“实验性艺术”而轻“理想倾向”。他们不懂得,评判第三世 界的文学,仍然应当把人文关怀或“理想倾向”摆在首位。当瑞典学院偏重“实验性艺术” 而选择了格拉斯时,他们是有幸的,因为这位“实验性艺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位理想主义 者。但当瑞典学院选择了高行健时,他们是不幸的,因为这位“实验性艺术”的尝试者,是 一个嘲弄理想主义的犬儒主义者。
第二,语言障碍是瑞典学院无法真正逾越的一堵墙。马悦然先生明确表示,中国作家的落 选,“最主要是翻译问题,很多中国伟大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外国人无法欣赏;而翻译 过的作品不是译得不对,就是译得不好,使欧洲人误认为那些中国作品没有文学价值。”他 认为,假如20年代,有人将鲁迅的《呐喊》或《彷徨》,或将沈从文的《边城》译成很好的 外文,两人都有可能获奖。等到马悦然将《边城》译为瑞典文,为时已晚。
在老舍被提名的时候,《骆驼祥子》只有EvanKing英译本,其中意译很多,错误不少,并 且任意增补删节,甚至重写、虚构原作中没有的人物,最后祥子与小福子结为美满夫妻,从 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当然有碍于他竞争诺奖。语言障碍问题今天依然存在,例如,中 国杰出诗人黄翔,至今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他的诗集的外文译本。著名作家郑义被提名 了,可他的重要长篇小说《神树》,目前就只有日译本而缺乏英译本。
1968年颁奖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瑞典学院为了评判他的文学成就,曾历经七年,先后聘 请四位国际专家协助工作,足见学院评判非欧洲语言的困难和慎重。按照这样的速度,如果 老舍健在,他也许会在70年代初期荣获诺奖。
语言障碍使得中国作家的竞争力仍然无可避免地处于劣势。虽然已有不少精通双语的学者 致力于中国文学的译介,但在瑞典学院,要评判地广人多的中国文学,光靠一位汉学家之力 显然是不够的。
第三,是中国作家自身的弱势。假如瑞典诺奖评选没有欧洲中心的偏颇,同时又无语言障 碍,那么,百年来,即使有鲁迅、老舍或沈从文入选诺奖,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总体成就,也 无 法与灿若群星的英、法、德、美或俄罗斯文学媲美。
由于中国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十年文革浩劫,像老舍、沈从文这样的作家的创作力都 曾 被环境窒息。后半个世纪,中国文学的总体成就很难与上半个世纪媲美。有一种说法称,20 世纪的中华民族,也许除了犹太人之外,就是最不幸的民族了。可是,中国作家却少有波兰 作家或俄罗斯作家的那种对苦难的深厚的人文关怀,缺乏在逆境中凛然不屈的风骨及其在文 学中的表现。
与那些当之无愧的诺奖作家相比,中国作家总是想抄近路走捷径,寻求旁门左道,拒绝自 我诘问。去年李锐在瑞典学院主办的演讲会上,宣读了题为《被“克隆”的眼睛》的讲稿。 他说,如今不少中国作家的眼睛,已经被“克隆”为同样的眼睛。而文学杰作产生的根由在 于,“当文学每一次背叛了那个单一的世界,当文学每一次同那个单一的世界相对抗的时候 ,也就是杰作产生的时候。”
中国文坛一个更大的弱势,是缺乏伟大的人文学者。他们倡导的是知识分子“退回书斋” ,是与这种口号相呼应的“最最文学状态”。
与这种“最最”状态有所不同的,是一种值得中国作家推崇的“海明威状态”。海明威是 公认的最能名至实归的诺奖得主之一。那种既具有个人的人格魅力,又富于文学的艺术魅力 的海明威状态,是一战中红十字会的战地救护车驾驶员状态,是二战期间战地新闻记者状态 ,是身上带着两百多块弹片的战士状态;在业余生活中,海明威是猎手状态,是垂钓者状态 ,是拳击者状态,是斗牛士状态……凡此种种,都可以激发创造性想象,化为动人的小说, 壮丽的诗篇。
标签:中国作家论文; 老舍论文; 作家论文; 文学论文; 读书论文; 沈从文论文; 中国文学论文; 林语堂论文; 马悦然论文; 诺贝尔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