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学 赵亚新
“和”是和谐,协调,包容下的求同存异。“育”是生养、养活,按照一定目的长期教导和训练,引申生长,发展。提炼自《中庸》开篇。
“和育”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创造性地教学,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认知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个性发展。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而阅读教学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质量,则会使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有特定的情境、适合年龄特点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阅读能力。小学低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主要还是通过引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使学生掌握如何阅读的方式方法。
一、创设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描述情境、描绘画面或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这样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作品中,置身于故事里,激发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逐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情趣。在初读阶段,情境的创设对于导入新课和弄清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初读作好铺垫。如课文《送阳光》老师导入:有个4岁的小女孩,叫苗苗,她在奶奶生病的时候,想到要给奶奶送阳光,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送阳光》(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然后出示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接着出示导学指要:请同学们运用三遍读文法朗读课文,第一遍拼音对照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只看汉字小声读课文,注意标点的停顿,把整篇课文读流利。第三遍大声朗读课文,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以及表达的欲望。在学生进行第一遍、第二遍小声自由读期间,教师只需在同学中进行有目的的巡视,鼓励学生的进步,这样开展教学工作,老师轻松学生愉悦。
二、详细品读。
细读指通过三遍读文法能够流畅阅读教材之后,仔细地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通过重点词句的阅读才能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一般情境教学中,通过教材描绘具体情境,结合实例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更好地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品语言,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说一说,做一做。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读起来会准确、流利、有感情。如教学《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时,抓重点句,例如:小鹿穿过山谷,跑上险峰,决心采来顶峰上的宝石,夺取比赛的胜利。突然,他看见小刺猬从山崖上滚了下来。小鹿急忙奔过去接住他,自己却猛地摔倒在岩石上,腿和脚都摔坏了……引导孩子们抓住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去感悟小鹿夺取比赛胜利的决心,与此同时启发学生,当你看见小刺猬滚落下来的一瞬间时,作为小鹿的你应该如何选择呢?又如:教学《做什么是最快乐》这篇课文时,让孩子们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小青蛙,去追问、去探询、去体验、去感受。如何真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我们还要对课文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学生的灵感。你看,她在最后让孩子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最快乐,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加以引申运用,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内化,感悟文本,总结学习方法,最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再次体会文本。青蛙妈妈的话,小青蛙知道做什么事最乐,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做什么事最快乐吗?使学生对课文深化理解,然后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的想法改变了吗?你做什么事最快乐,最后安排了让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同学们做什么事最快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思,并愉快的读这部分。
2.设计检测卡,加深理解。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到卡片上,要求学生在新词语前面填写同义词、后面填写反义词,下面用词造句。会使学生认识更加清晰,感受也会更深刻。这又为运用词语或句子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先感受后表达,再加上情绪的催化作用,学生不但理解了词的作用,而且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3.利用课件丰富课文内容。
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总结。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使他们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更得到升华。如教学《春雨的颜色》一课时出示柳树、桃树、油菜花、蒲公英的课件。出示课文(麻雀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从中,杜鹃花也红了。”),并指导朗读。学生在学文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朗读感悟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春雨还是什么颜色的,播放多媒体课件(粉色的樱桃花、紫色的丁香花、白色的梨花还有各种颜色的野花图片)进行说话练习。通过声像情境,即课文中优美的画面、饱含感染力的课文范读,将学生带入美妙的蒙蒙春雨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三、精读明意。
精读是引领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道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完成在“和”的过程中达到“育”的目的。教师逐步引领,学生自我归纳,形成观点。完成阅读教学的这一环节,提升阅读教学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确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正面角色”或“反面将角色” (有些故事中只有正面角色或者反面角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与其相关的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的重要词句,从词义的色彩、朗读的语气、词面意思来分析角色行为的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延伸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选择角色,例如阅读课《小猴子栽树》,通过关键词分析课文中小猴子、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涉及小猴子的关键词:吹开了、吹嘘、大吹大擂、又心动了、一无所得;其他角色关键词:栽树、施肥、浇水。引导分析要不要做小猴子?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得?得出结论:“做一件事,三心二意就很难做好”。帮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建立自己正确的言行观,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至于此,才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一次阅读教学。
论文作者:赵亚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课文论文; 春雨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什么事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