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逻辑演进-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视角分析论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逻辑演进-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视角分析论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逻辑演进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视角分析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青青

摘 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帷幕,40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改革开放的推动力,新时期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视角,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逻辑演进,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及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逻辑演进

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40年来我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科技成果显著,经济体制完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7年87.2万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近240倍。[1]”打破了计划经济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束缚,不断提高了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经济规模,推动我国经济空前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

40年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了我国社会发展向何处去的历史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体现了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律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调节了资源在各个领域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克服了单纯靠市场调节的弊端,将社会主义和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了国家繁荣发展。

2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视角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2.1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不仅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的事物对立面既斗争、又同一,事物相统一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事物的发展不仅是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出现矛盾、解决矛盾,是事物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矛盾,而矛盾的解决会促进社会向前进步。

(2)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特殊的关系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方法。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国策提供了理论支撑。毛泽东同志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十大矛盾,其中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是十大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同年9月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3]。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2]。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是非对抗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调节得到不断解决。

本试验利用中药多糖成分的免疫增强作用,与IBD 疫苗配合使用,来探讨中药复方多糖和两者混合使用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雏鸡血清抗体效价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变化的影响,旨在筛选出一种高效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鸡的免疫力,同时为治疗鸡法氏囊病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

2.2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视角分析

张允和长得美,年轻时的照片曾登上过杂志封面,出版人说她的脸符合黄金比例。她一生都穿中式衣裳,晚年时用黑丝线混着银发丝编成辫子盘在头顶,仍然是个时髦而优雅的老太太。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提出改革应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行尝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较快的、有质量的发展速度,坚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十七大报告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发展经济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在面临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时,要抓住机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解决好面临的各种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情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深入分析,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握引导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时期,我国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一体发展。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随着社会进步,改革由农村深入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确立了单一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深入发展,计划经济的缺陷逐渐暴露,主要反映为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直接从由“双半社会”过渡而来,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的奠基,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现实中表现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呈现出多层次性,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检验改革开放的标准。1992年,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993年实行注重效率,体现公平的分配原则,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平均主义被打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坚持政府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力。

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逻辑演进

3.1 理论逻辑

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矛盾十分突出,调查显示,“1995—2002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明显上升,从36%提高到43%,并且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4]。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全局把握生产力发展重要性。十六大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十七大以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也随之变革,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但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十八大后,经济建设发展完善,为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城乡统一发展。

作为果树资源大县,江城县有着十分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有野生水果及栽培型水果两类。栽培型水果主要为澳洲坚果、火龙果、牛油果、西番莲、芒果、菠萝蜜等;野生水果主要有野荔枝、野蒲桃、橄榄果、多依果、羊奶果、五桠果、百榄、野芭蕉等约五六十种。

3.2 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的信念。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努力奋斗的出发点,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认可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入手,逐步深入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节经济发展结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6]。努力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因素,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因素,解决发展中的障碍,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人民民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3.3 实践逻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有效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消除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认为在公有制基础上不能有市场经济,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错误观点,提出了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摆在国家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思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坚持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重点处理好阻碍我国社会进步过程中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是解决当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虽然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社会生产水平总体提高。但是,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缺陷,“我们要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致力于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提高发展质量,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进行,促进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丁俊萍,许洪位.改革开放40年成就与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9(2).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顾玉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奠定改革开放理论基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9(5).

[4]王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状况和原因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2006,5(3).

[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0(a)-005-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9.005

作者简介: 刘青青,2018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方面的研究。

标签:;  ;  ;  ;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逻辑演进-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视角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