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田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桃江 413413
【摘 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依次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效果,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比常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盆腔炎的症状,治疗效果颇为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产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指盆腔生殖器官、盆腔腹膜及子宫周围缔结组织产生炎性病变,表现为月经量多、白带异常、性交痛及下腹坠痛等症状,甚至还会引发女性不孕、败血症及宫外孕等合并症[1],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从数据中可看出,盆腔炎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发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本文分析了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为临床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理论依据,报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0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依次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中,年龄为21~49岁,平均年龄为(35.5±5.9)岁,病程为0.4~4.2年,平均病程为(1.3±0.6)年;参照组中,年龄为22~54岁,平均年龄为(35.2±5.4)岁,病程为0.6~3.7年,平均病程为(1.6±0.8)年。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资料不存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坚持自愿为主、自愿参与的原则,与患者及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的方法,应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取左氧氟沙星(生产单位: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689)0.5克放入生理盐水100毫升,再于该100毫升放入甲硝唑(生产单位: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1012)0.5克,一天两次;实验组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方法,应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取左氧氟沙星0.3克放入生理盐水100毫升,再于该100毫升放入替硝唑(生产单位:回音必集团(江西)东亚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251)0.4克,一天两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个疗程,一个疗程为一周,经B超复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和C反应蛋白含量。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为经B超复查,盆腔内积液显著吸收,显效为经B超复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按压,宫体的痛感明显降低;有效为经B超复查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变化或趋于好转,宫颈触痛仍存在;无效为患者经B超复查,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病情没有好转迹象,或是病情逐渐加重。其中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用()表示,组间行t值,计数用(%)表示,行卡方(X2值)检验,P<0.05时,两组数据经比较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参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产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3(7.5%),皮疹1例,恶心呕吐1例,食欲不振1例;参照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6(27.5%),皮疹3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5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具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值为4.6793,P值为0.0305)。
2.3 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对比
实验组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含量为(33.5±10.6)mg/L,治疗后C反应蛋白含量为(2.2±0.8)mg/L;参照组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含量为(30.6±10.7)mg/L,治疗后C反应蛋白含量为(6.9±1.3)mg/L。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含量经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具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值为1.2117、19.4737,P值为0.2270、0.0000)。
3、讨论
盆腔炎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疾病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不注意个人卫生、节育器的使用及感染等,依据其病理特点的不同,分为慢性盆腔炎和急性盆腔炎[2],多以慢性盆腔炎为主。慢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具有多种,如淋病耐菌、厌氧菌及支原体等,由血吸虫子和丝虫引起的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具有难以根除、反复发作的特点,针对该疾病的特点,临床中多以抗生素抗菌谱治疗为主。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药剂,具有较强的抗菌的活性,经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避免该病菌DNA的生成,进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替硝唑与左氧氟沙星一样,也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对原虫、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该药物中含有硝基酸成分,当该成分被还原成细胞毒时,对病原体DNA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3],加快病菌的死亡,阻断病原体对细胞的侵入,还能防止阿米巴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而确保杀死原虫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具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结合盆腔炎患者的基本病情和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中加强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艳,孔令希,王宁等.替硝唑对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浆和子宫组织中左氧氟沙星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31):4360-4362,4363.
[2]张丹,赵丽嫒,马学惠等.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119-120.
[3]刘昌学.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86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2):144-145.
论文作者:刘新星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氧氟沙星论文; 替硝唑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盆腔炎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