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制约因素及外交实施_石油论文

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实施的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外交论文,制约因素论文,能源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俄罗斯所拥有的庞大油气资源储量及其生产、出口能力不仅是其经济复兴的重要支撑点,而且使其在新世纪的国际能源格局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普京总统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国家长期能源战略,并将之运用于全球和地区外交层面,使油气资源成为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与外交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是,由于俄罗斯油气工业本身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俄罗斯政府在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问题,而且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变动直接影响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再加上地缘政治因素,极有可能导致俄罗斯政府在实施其能源战略与外交过程中受到掣肘。

一 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结构性问题

俄罗斯油气工业历史悠久,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石油产量的增长面临挑战;第二,管道等运输基础设施不足限制出口增长;第三,石油的开采和运输成本较高;第四,石油工业所需投资数额巨大;最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存在问题。另外,与世界头号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沙特阿拉伯不同,俄罗斯石油工业短期内还不具备剩余生产能力这张王牌。

(一)石油产量增长的陷阱

目前,在世界石油价格行情看好的情况下,俄罗斯各石油公司正全力以赴地进行原油开采。虽然俄罗斯的原油开采量在今后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幅,但这种增长将接近极限,其原因在于矿产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对油田的勘探投入不足。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在2004年10月26日举行的全俄第4届“石油和天然气周”上指出,如果俄罗斯油气的开采和勘探严重失衡的趋势持续下去,按照目前的开采和勘探速度,俄罗斯可开采的石油到2015年、凝析气到2025年将开采殆尽①。俄罗斯油气专家也持类似观点。如果仍然按照目前的水平开采石油,而且没有新技术运用于石油开采,那么到2040年俄罗斯目前的石油储量就将枯竭②。

美国地理学家莱斯利·戴恩斯在对俄罗斯石油工业进行长期调查后得出结论,尽管俄罗斯有着庞大的石油资源,但它“目前的石油繁荣只是暂时的,因为这并不能代表新的石油储量”。戴恩斯强调,“大量证据表明,俄罗斯近来在石油开采方面出现的高潮,多半只能说明石油在经济下降、混乱无序的20世纪90年代末被开采出来以及20世纪80年代不正当抽汲后剩下的石油”③。新的石油开采技术的运用使这类石油得以开采出来,但1999年以来,俄罗斯仅有少数几家石油公司在新油田勘探、建钻井平台及钻新油井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这就意味着俄罗斯未来的石油开采能力已经落后于一些石油生产国。例如,曾引起西方投资商关注的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往往只是将那些最容易开采的石油开采了出来,从而使自身产量高居全俄石油公司之首,进而实现了公司的短期商业目标。2000年,尤科斯公司曾是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但该公司当时仅有22口新油井投产,还不到全俄新投产油井总数的2%④。当前,俄罗斯主要的产油地区西西伯利亚大部分储量的开采率已经达到80%,其石油产量正在下降⑤。根据大多数人预测,如果没有新油田可开采,西西伯利亚目前的石油产量将在2005~2010年达到顶峰,接着这一产量将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就将逐渐下降⑥。

尽管东西伯利亚确实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但这里新油气能源的开发尚需大量的时间和投资,而且在当前的条件下,还无法保证东西伯利亚的新油气能源在西西伯利亚油田的石油产量开始下降之前就能得到开发。西西伯利亚天然气井的产量已在下降,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在东西伯利亚地区新天然气田的勘探开采速度却非常慢。

此外,税收增长太快影响石油产量的增长。目前,俄罗斯开始实行新的有关能源开采的税收政策,改变了资源出口关税的衡量尺度,大幅提高了资源开发税。最近一两年来,俄罗斯政府多次提高原油出口税,最高时达180美元/吨⑦。这引起了一些石油公司的不满,认为因油价上涨而获得的额外收入有大约90%流入了国库。这样,投资石油开采将变得无利可图,或者投入大而回报却不多。一些石油公司也只能把自身的投资集中在一些容易开采和回收成本较快的油田上面,而对那些开发需要巨额投资的遥远油藏却乏人问津。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能源在短期内不可能枯竭,油气能源部门在勘探、开发新油气田、建设新的能源运输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方向也不会发生大的转变,但俄罗斯可能不久就会面临原苏联在20世纪70~80年代遇到的问题,即一方面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采难度更大,其生产和运输成本日益上升;另一方面,西西伯利亚油气产量的增长速度却在下降。而且石油价格一旦下跌,石油产量增长的速度将下降得更快。

(二)管道等运输基础设施不足

运输基础设施的限制,可能成为未来俄罗斯实现能源战略长期发展目标的一个严重障碍。俄罗斯东部地区缺乏管道输送干线,制约着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前景油气田的开发,而这些油气田的开发对于开辟亚太地区油气出口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俄罗斯石油出口基础设施的发展跟不上石油产量增长的步伐。波罗的海石油管道系统进一步扩容的余地不大,通往摩尔曼斯克的石油管道铺设计划实际上已经停止。尽管可供选择的运输线路(包括铁路运输和水运)已得到很大发展,俄罗斯仍然缺乏通向中国和日本等亚太地区国家消费市场的新输油管道。通过铁路运输向亚洲出口的距离太遥远,在未来油价较低的情况下从成本上来说可能也不太实际。

为此,《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明确规定,进一步发展各级出口输油管道主干线系统和国内石油管道系统。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4年5月26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至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为此,普京强调了上述《能源战略》规定的出口石油管道主干线系统,并明确指出了使俄罗斯石油出口增加并使出口渠道多元化的5个方案:(1)把波罗的海管道扩建至芬兰湾的普里摩尔斯克港;(2)建设一条从西西伯利亚至巴伦支海西北海岸的新管道;(3)开始在东西伯利亚铺设一条管道(即俄政府于2004年12月31日批准建设的泰舍特一纳霍德卡石油管道);(4)沿拥堵的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铺设一条绕过该海峡的输油管道;(5)将向欧洲出口的“友谊”管道与“亚得里亚”输油管道对接,后者的终端位于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的奥米沙利深水终端⑧。为此,普京总统责成俄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和通过新的出口管道方案。

目前,俄罗斯国有垄断管道运营商——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正按照普京总统和俄政府指示,迅速兴建上述新的石油出口管道,同时也在投资改善国内管道网络,将此作为对扩大出口管道的支持。但是,这一进程还跟不上俄罗斯石油开发的步伐(参见表1)。

表1 俄罗斯石油产量预测(百万桶/日)

年份 20102020

最高方案9.910.5

中间方案9.0 9.1

最低方案7.2 6.3

资料来源:《俄罗斯2020年能源战略》,参见俄罗斯网站:http://www.mte.gov.ru.

迄今为止,俄罗斯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一直相对稳定,增加的石油产量必须流向国外市场。然而,俄罗斯现有的出口管道已在满负荷运营,为此,在国际市场油价走高的情况下,石油生产商们只能将大量的石油通过铁路运出俄罗斯。但是,铁路运输成本高,易受限制,运输起来也不方便。因此,生产商只能依靠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管道网络把原油从西西伯利亚运到铁路网络中心,因而限制了通过铁路出口石油的其他选择。

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出口管道运输能力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俄罗斯原油及石油制品的出口,而管道运力不足主要又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俄罗斯政府担心对石油工业失去控制,因而限制石油公司,特别是私人石油公司投资参与管道干线的铺设并拥有其股份,而私人石油公司则拥有大量的现金储备;另一方面,虽然俄罗斯石油稳定基金的资金储量充裕,但俄政府并没有打算将其用于管道建设。此外,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管道网络运力不足还可能导致俄罗斯一些石油公司在今后几年内降低石油开采的增长速度。

(三)石油的开采和运输成本较高

俄罗斯每桶石油的平均开采成本比中东地区(不到两美元)高,达3.6美元⑨,运输成本也比较高。把石油从油井运送到消费者手中,陆上运输的平均距离是2000多英里,还得加上海运路程,这一点在俄罗斯石油向美国出口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俄罗斯向美国出口石油的运输距离过长,运输费用也高于其他的出口方向。因此,一旦油价下跌俄罗斯石油在美国市场上就将丧失竞争力。从昔日“一度辉煌”的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向美国休斯敦出口石油可窥一斑。尤科斯石油公司的石油产自位于西伯利亚的子公司尤甘斯克油气公司(该公司曾隶属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由于俄罗斯当时还没有能容纳20万吨以上油轮的港口,所以只能通过管道输往乌克兰的3个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费奥多西亚和高加索港口,然后装到3艘小油轮上(因为超级油轮无法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些小油轮在希腊的爱琴海港口阿伊奥塞奥佐里会合,把石油卸到1艘超级油轮上;然后,离开地中海,越过大西洋,驶往休斯敦。

(四)石油工业所需投资数额巨大

俄罗斯要扩大石油出口市场,就必须建设能停泊超级油轮的大型深水港(如摩尔曼斯克港)和通往能进行石油出口的港口的输油管道。而这两方面的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投资。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估计,开发摩尔曼斯克港码头,使其能与超级油轮和输油管道配套,将要花费70亿美元;而要彻底解决俄罗斯的输油管问题并改善现有油田的开采水平,将需要在今后30年里投资不少于1570亿美元⑩。然而,俄罗斯政府的预算资金可能不足以应对,因此很可能需要外部投资以突破这一“瓶颈”。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难题,即在俄罗斯政府意欲主导,甚至控制石油部门发展的时候,将如何对待在俄罗斯石油部门投资的外国石油公司,未来外国石油公司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将得到怎样的保证(11)。

此外,石油工业投资比例不平衡,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也影响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制约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的实施。

(五)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问题

在天然气工业方面,未来的主要天然气开采区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这里集中了整个俄罗斯天然气储量的72%,包括西西伯利亚纳德姆—普尔—塔佐夫斯基区。但是,目前占天然气产量近60%的气田储量采出率为46%~78%,而且储量还在不断减少。2007年之前,现有气田产量的下降,主要靠开发该地区新气田和现有气田已准备好开采的储层来补充。从2007年开始,亚马尔半岛以及俄罗斯北方各海域是保障天然气长期发展的战略优先地区。

开发亚马尔半岛及其附近水域的气田需要大量投资,这里远离现有的工业、交通设施,还需解决永冻土带钻井和天然气工业设施方面的复杂问题,并需引进新技术工艺,以确保极地地区复杂条件下的生态安全。因此,新产地的天然气开采成本也将相应大幅提高。

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为了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俄罗斯政府将特别关注和支持发展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开采,包括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和萨哈林岛的气田;需开发新的复杂气田,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而新开采区的恶劣地质条件和长距离运输等因素将对天然气开采和运输产生不利的经济影响。

二 能源法规与政府管理体制因素

俄罗斯在能源法规和政府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俄罗斯政府对能源领域相关法律的制定不得力、改革不明确,有时甚至朝令夕改,致使俄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利于吸引外国投资

目前,俄罗斯的税法和出口条例几乎每个月都有变动,这明显不利于外资的引进。而旨在吸引外资的《产品分成协议法》(PSA)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已于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3年进行了4次修订。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前任总裁阿奇·唐纳姆等外国投资者认为,俄罗斯的税收体系和调控体系还不明确,立法和税收体制,特别是《产品分成协议法》迫切需要改进,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免遭税制变更的损害,并允许外商尽快收回对项目的投资,为私人企业活动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协议法》就不能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因而俄罗斯就会在与其他产油国的竞争中败北。

2003年4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二读通过了《产品分成协议法》新的修正案。按照新修正案的规定,俄罗斯目前已列入按产品分成协议开发的一大批油田将改为按现行的税收制度执行。俄罗斯政府今后将有限制地审批产品分成项目。2003年5月14日,俄罗斯杜马同意废除《产品分成协议法》。过去10年间签订的26份等待批准的“潜在产品分成协议”被取消,目前正在执行的3个按产品分成协议合同开发的项目〔萨哈林—1、萨哈林—2项目(远东萨哈林岛海上石油项目,运营公司为埃克森莫比尔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和哈里亚格油田项目(位于科米共和国涅涅茨自治区季曼—伯朝拉海,运营公司为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石油公司)〕适用“包容条款”而加以保留,其他正在审议的产品分成合同则将逐个审查,重新确定是否继续按照产品分成合同来执行。上述举措使得俄罗斯的油气对外合作环境进一步复杂化。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认为,英国石油公司(BP)对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TNK)的收购是“俄罗斯目前的税收体制能够吸引外国投资的最佳证明”。为此,俄罗斯政府计划推出一批油气田,实行公开招标,如果吸引不到竞标者,再考虑采用《产品分成协议法》条款(12)。很多外国石油公司目前仍在观望,预计在俄罗斯的立法和制度建立且完善后才可能进行更大规模投资。2001年10月,美国石油业巨头埃克森莫比尔公司宣布对俄罗斯位于太平洋北部的萨哈林岛进行为期5年、总金额为40亿美元的投资。除此之外,只有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壳牌石油集团这两家国际石油资本对萨哈林进行了投资。目前,俄罗斯把增加石油产量的重点放在季曼—伯朝拉、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些地区油气储藏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巨大。如果没有外资进入,俄罗斯石油公司将无法保持7%~8%的增产速度。因此,改善投资环境是现阶段俄罗斯能源部门的当务之急。虽然俄罗斯政府和议会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并通过了有关法律,但进展非常缓慢。例如,尽管俄罗斯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起草管道方面的法律,现在已经在最初的草案基础上修改了数百次,并于1999年在杜马一读通过,且杜马代表已经宣布该法律应当在2004年年底通过,但是考虑到俄罗斯过去的历史以及目前存在的政治和商业分歧,有可能产生两种结果——该法律的出台被进一步拖延,或者通过一个范围和内容都更加有限的法律文本。

(二)俄罗斯政府在管理体制方面的存在问题

第一,俄罗斯政府无法对俄石油行业的投资施加太大影响,而且对于真正破坏石油业私人投资的商业环境,也缺乏能够对之施加影响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另外,俄政府加强了对石油部门和石油市场的控制力度,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石油工业的效率降低。俄政府的控制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关系到国家和地区能源安全的一些石油公司中或是控股,或是实行“金股权制”,即强制性地规定国家拥有一票否决权;二是通过税收、关税、价格和出口配额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控制。例如,近几年来世界石油价格一路高扬,为了防止石油公司追逐利润、大量出口而造成国内市场供应短缺,俄政府将石油公司的出口配额与其向国内的销售量挂钩,同时多次上调石油出口关税;而且所有离开俄罗斯的原油仍然要通过联邦政府拥有的输油管道系统,由政府决定各石油公司进入输油管道系统的石油配额。俄政府虽然允许俄石油公司将部分财产出售给外国石油公司,但如果外国石油公司在俄石油业所占的份额达到或超过50%,那么俄政府就会出面干涉。此外,俄罗斯政府至今仍未将国内几家大石油公司改组为跨国公司。

在天然气领域国家更是居于垄断地位。俄罗斯政府对天然气部门实行垄断,致使过去几年天然气的产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国家垄断的天然气工业巨头——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一家不仅垄断了全俄95%的天然气开采和几乎全部的天然气输送管线,还控制着全世界近1/4的天然气储备。迄今为止,俄政府仍未对天然气部门进行改革。出于维护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战略利益需要的考虑,俄政府常常将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集团利益置于俄国家战略利益之下,使公司经营业务服从国家的外交与地缘战略,从而牺牲公司的经济利益。仅以独联体国家为例,虽然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对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欠账已累计达数十亿美元,而且这些国家由于经济上的困难短期内均无法清偿上述债务,但是为了服从国家的外交战略,维护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天然气工业公司仍然必须继续对独联体国家出口天然气,导致公司负债累累,仅外债就达147亿美元(13),濒临破产的边缘。

第二,由于俄罗斯政府在能源政策的制定、执行与管理等方面力度不够,对俄能源部门的发展造成了两大政策性难题(14)。第一个难题涉及能源的利用效率。俄罗斯很多公共政策一直以来仅仅只是停留于增加石油产量方面,从未涉及能源工业重组以提高能效这一领域。而事实上只有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俄罗斯才能有更多的石油用于出口。尽管俄罗斯政府希望加大对能源部门的投资力度,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力不从心。虽然美俄两国政府,特别是俄政府大力推动对能源部门进行投资,并为此创造了很多机会,包括连续召开的几次美俄能源峰会,但是考虑到俄国内多数在政坛上有影响的人物在能源部门都有其自身利益,由此带来的无序竞争会对改善市场环境造成困难,所以要实现上述目标难度相当大。因此,就俄罗斯现行体制而言,如何自上而下整合其政策对俄罗斯政府来说是一项挑战,从长远来看,此即俄能源部门发展中存在的第二个政策性难题。

此外,相当一部分俄罗斯政府官员和民众仍对外国投资者持猜疑和不信任态度,担心俄罗斯的财产被外来人控制(15)。

三 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和原苏联一样,俄罗斯也是建立在油价这一“战车”之上的国家。《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中指出,制约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俄罗斯油气工业对国际能源市场及其行情的严重依赖(16)。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直接影响到俄罗斯政府的联邦预算收入(很大部分来源于石油出口收入)及俄罗斯的石油工业,而石油工业的风吹草动又将对依赖于其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整个经济部门造成联动影响。

(一)国际石油市场及其行情对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影响

自1999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上扬刺激了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增长。2004年10月26日,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全俄第4届“石油和天然气周”上表示,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有利于俄罗斯大幅增加石油产量,如果俄罗斯石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平均价格能保持在35美元/桶,则俄罗斯石油年开采量在2010年前就将超过3.5亿吨;如果平均价格维持在25美元/桶,年开采量则将为3.3亿吨;如果平均价格在25~30美元/桶,则到2020年俄罗斯石油年产量将达到5.5亿~5.9亿吨(17)。

国际能源市场油气价格变动对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造成直接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对石油出口的依赖程度相当大,据俄罗斯阿尔法资本银行统计,国际石油市场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出口收入就将减少20亿美元,国家预算将减少15亿美元(18),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下降0.4个百分点。如果油价跌到14美元/桶,俄罗斯政府就将出现预算赤字;油价如跌破10美元/桶,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有可能停止增长(19)。由此可见,短期内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健康”对能源部门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因为在短期内,俄罗斯的经济部门不可能实现结构性的大变革,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太容易生长出来。因此,对俄罗斯而言,低油价就意味着灾难。

由于要把俄罗斯石油从开采地输送到国外消费者(主要是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手中几乎都必须经过长距离运输,因此,俄罗斯石油生产成本中的相当大部分是运输费用。如果油价适中,即每桶油价保持在20~25美元,那么俄罗斯将不会有多少石油出口到美国,因为价格中的大部分将被运输费用抵消。在这种价格水平之下,俄罗斯石油在美国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由于天气寒冷,俄罗斯没有按季节开采石油的油井,油井如果不采油就会冻裂乃至爆炸,所以只能将石油出售给那些一直需要石油的稳定的市场,欧洲将很自然地成为俄罗斯石油的主要市场。而且俄罗斯石油业还有进一步增产的能力,日产量最高能达到苏联时期的1100万桶。因此,如果油价超过25美元/桶,那么运输费用在整个价格当中所占的比重就会下降,俄罗斯石油自然就会出现在美国石油市场上。但如果国际石油市场上供大于求,世界市场上过高的油价亦将下跌,也会导致俄罗斯石油市场的萎缩。

俄罗斯预算能承受16美元/桶的低油价(布伦特原油价格)。油价在20美元/桶时俄罗斯石油生产势头良好,但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下跌至14或12美元,那么俄罗斯的石油产量肯定会下降。就算俄罗斯有很多石油储备以至于产量不会在短期内马上下降,但是时间一长自然就会下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不具备“欧佩克”组织成员国那种随心所欲控制石油产量的能力。由于最近几年石油业投资不足,为了筹措资金,就必须增加石油的开采以作为投入生产的资本,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即越是需求更多的资金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就越是更多地开采和出售石油,造成国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与“欧佩克”国家相比,俄罗斯控制石油产量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就天然气而言,尽管除国有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一些新气田外,俄罗斯天然气的开采成本普遍相当低,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还比较低,因此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市场的规模将难以扩大。以尤科斯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1000立方米天然气的成本是20美元,在西方国家市场上的售价是100美元,扣除其他费用后可得纯利润60美元。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天然气市场已呈基本饱和状态,其需求量不会增加,所以就算降低天然气售价也不可能售出更多天然气。为此,俄罗斯必须掉转目光,开足马力拓展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然而,目前俄国内天然气价格尚未放开,天然气消费市场规模还比较小。长此以往,势必将不得不关闭大量气田,其经济损失亦将十分惨重。

(二)国际石油市场对俄罗斯联邦预算及总体经济的影响

尽管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重组了公司结构,并且提高了运营效率,安全渡过了石油萧条周期,但是俄罗斯国家实际上却是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了结构重组,它比过去更依赖国际油价。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油价上涨有着明显的关联(参见图1)。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统计资料,近年来,油气能源出口一直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和外汇收入的60%;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90%也是得益于油气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拉动。专家预测,2004年2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油价上涨因素将使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提高3~4个百分点(20)。

特别是当前的世界油价已远远高出“正常”价格,石油成为一种经历了繁荣与萧条周期的商品。几十年来,适中的世界油价已经保持在每桶大约18美元。1999年以来,俄罗斯已完全依赖于远高于这一价格的价格体制。当油价在18美元/桶时,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没有增长;当油价下滑、大大低于18美元/桶时,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将崩溃。1998年,国际油价下降到每桶大约10美元,联邦预算收入因此陷入了困境,因为联邦预算是以每桶原油18美元(21)的价格为前提制定的。由此可见,预算收入的增加和减少与国际油价的涨跌有着密切联系。俄罗斯政府在经历严重财政赤字的10年后,现在预算已出现盈余,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戈顿·库恩认为,俄罗斯联邦预算对油价的敏感是1998~1999年前的5倍(22)。

图1 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与石油价格

资料来源:转引自Fiona Hill:Energy Empire:Oil,Gas and Russia's Revival,First published in Sep.2004,by The Foreign Poliey Centre in London,p.51.

正如俄罗斯著名的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如何减轻油价对经济和预算的冲击,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事实上,早在2004年3月,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尔曼·格列夫就曾向普京总统报告:根据他的判断,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3/4得益于国际油价的上涨。格列夫还指出,油价毫无疑问将会下跌,从而使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下降。他还称,俄罗斯政府采取措施以刺激其他经济部门发展的时间已经不多(23)。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克里弗德·盖迪与芬兰银行转型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佩卡·苏特拉的最新研究表明,俄罗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增长直接来源于油价攀升所带来的意外之财(24)。与油价对其他经济部门涓涓细流式的影响不同,油价特别为建筑、制造和运输部门急速注入了大量“血液”。例如,俄罗斯机器制造业和制造部门的增长可归因于俄罗斯及其石油储量丰富的邻国哈萨克斯坦对铁路货车车厢需求的大幅增长。这些货车车厢用来向欧洲和亚洲(包括中国)市场运输越来越多的石油产品。因为铺设足够多的新石油出口管道已不能满足国外对石油的需求。建筑业和国防工业也在扩大生产以满足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各种需求(25)。

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这样说,俄罗斯的工业经济完全依赖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一些与石油无关的重要工业部门目前也对油价做出了反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大量购进石油、天然气、煤、钢、废金属和木材等重要商品,从而推动了上述商品价格的上升。例如,全球钢材价格就反映了油价的上升。俄罗斯是钢铁生产大国,并向中国出口钢铁,同时还向中国出口废金属和木材,俄罗斯经济已从中国商品需求激增中大大受益(26)。

虽然从目前来看,包括中东地区产油国在内的一些产油国局势不稳,亚洲包括中国的石油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国际油价突破50美元/桶,但是如果我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低油价体制作一番思考,将能非常审慎地看待俄罗斯的经济前景。这一问题历史上已发生过。在2001年10月~2002年3月,即普京总统第一任期的早期,油价降至约15美元/桶,许多地区的改革遂陷入停顿。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紧张进一步加剧,迫使普京急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会见当地领导人。俄罗斯的工业企业在2002年由于石油和天然气部门取消对其的订单而致亏损,而在前一年它们一直是盈利的。正如经济学家克里弗德·盖迪在评论这些发展时指出的,“2002年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证明了整个俄罗斯经济容易受到低油价的影响”(27)。自2002年3月以来,油价再度飞速上涨。然而,高昂的油价和巨额预算盈余反过来阻碍了俄罗斯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重组及实施普京的经济顾问团——由格尔曼·格列夫和阿列克谢·库德林领导——早在2000年的议事日程上就已列明的艰难改革的力度。

四 地缘政治因素

在俄罗斯大力拓展能源外交的过程中,一方面俄罗斯分别与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发展双边能源外交,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展;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与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多边能源关系结构,俄欲获得最大利益,必须表现出高超的战略协调能力,否则,将对其能源外交的施展形成制约。

俄罗斯为了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必然会在对外关系中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因素。从战略上看,俄罗斯正在谋求其能源出口的多元化结构框架。俄罗斯与欧洲保持着传统的合作联系,近年来与美国的石油资源合作进展幅度也比较大,同时又在与日本进行比较密切的能源合作。这一切表明,中国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与其他国家竞争的状态下与俄罗斯进行油气资源领域合作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改善为俄罗斯能源外交开拓了广阔空间,但将如何影响东北亚能源供需格局和中国油气对外合作,仍需观察。俄美能源对话与合作对俄中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和共同开发西伯利亚、远东油气资源及运输通道建设构想不可避免地会有某种微妙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问题上,美国反对通往中国的安—大方案,竭力支持日本提出的安—纳管道,以期打破中国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石油的垄断。由此可见,俄罗斯和中国的能源合作虽然既有机遇又具潜力,但俄美能源合作也给中国带来竞争的压力。

资金“瓶颈”是中俄能源合作乃至经贸往来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俄罗斯亟须美国对其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希望美国扩大在东西伯利亚、远东和沿海大陆架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而上述地区也正是中俄近几年进行能源合作谈判的油气源目标所在。另外,俄罗斯在增加油气出口方面面临的一个限制因素是管道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不足,而美国公司却能够在这些方面为其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增加对俄罗斯的出口和管道线路的影响力。美国也表示愿与俄罗斯共同勘探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等未开发资源,从而在远东地区增强影响。美国公司进入东西伯利亚以及远东陆上油气田将使中国进入该战略区进行油气开发的程序复杂化。问题的另一面是,俄罗斯在积极吸引美国资金和技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油气区的同时,力图扩大能源出口市场,俄罗斯不会放弃中国这一前景广阔的能源出口市场。俄中美三国围绕俄罗斯远东石油资源正呈现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状态。另外,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又是博弈的对手。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得以驻军中亚,并利用绕过俄罗斯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掌控里海能源,在该地区的大博弈中占据了更大的优势。从战略角度看,这对中俄在中亚建立的集体安全体系不能不是一大潜在威胁,而且对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的石油利益也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因此,可以说,俄罗斯在俄中美能源新“三角关系”中将既面临机遇,又面对挑战。

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围绕中俄能源合作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上文谈到日本插手中俄安加尔斯克—大庆石油管道问题。日本虽属半路杀出,但却有深谋远虑。首先,日本政府认为,虽然日本与西方大公司共同开发的项目“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田项目十分重要,也很有前途,但却因产量有限及缺乏出口管道(所产天然气只能以液化天然气的方式通过专门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出,这种输送方式同管道运输相比,其成本则显得过于昂贵)而不具有战略意义;而安纳管道项目则不同,一旦建成将成为保障日本能源安全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日本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表示“担心”,“尽力避免中国抢先将势力扩张到留有广阔开发和投资空间的远东地区”,近年来一直是日本关注的重心。日本一直担心,一旦向远东蔓延的中国势力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日本在东北亚的经济利益将受到直接威胁。俄罗斯《消息报》记者在评论普京与小泉2003年1月莫斯科小范围会谈和日本政府发表的对中国发展担心的言论时指出,“小泉曾表示,日本对与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经济合作项目感兴趣。战略上这些项目可能影响整个亚太地区,可以改变目前有利于中国的力量对比关系”(28)。因此,争夺远东石油主动权已经成为维系日本在整个亚洲地区地位的重要举措。

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关系到中国和日本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俄罗斯利用在远东石油管道问题上的主导权,在中国与日本之间搞平衡外交,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由此折射出俄罗斯、中国、日本能源关系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面对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相背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冲突的局面,如何善加处置,合理应对,赢得最大利益,对俄罗斯政府的确是一大挑战。表面上看,中、日两国都对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产生兴趣的确让俄罗斯在这种利益博弈中居于有利地位,但从长期看,俄罗斯欲获取最佳利益取决于能否促成一种利益共享或互补性格局的形成。

总之,在上述影响与制约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政策的4方面因素中,油气工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相较而言虽最为严重,但也并非致命因素,因为俄罗斯毕竟拥有庞大的油气前景储量,这一点才是关键,从而构成了俄罗斯政府推行其能源战略和外交的强有力的现实物质基础。目前,普京总统已在推动俄罗斯政府进行改革,假以时日俄政府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将有所改善直至逐步解决。当然,国际能源市场行情的变化虽是俄罗斯所无法左右的客观外部因素,但是根据多数能源经济学家的预测,未来国际市场上的石油天然气价格总的来说将呈上升趋势,这一点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利好因素,有助于其能源战略和外交实施。最后,俄罗斯政府倘能将其高超的战略协调能力运用得宜,那么掣肘其能源战略与外交的地缘政治因素也将能被克服。

注释:

① 《远东经贸导报》2004年11月4日。

②Shibley Telhami,Fiona Hill,Does Saudi Arabia Still Matter? 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he Kingdom and It's Oil,F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 2002.

③Leslie Dienes,Observations on the Problematic Potential of Russian Oil and the Complexities of Siberia (Manuscript,2004),forthcoming in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pp.237~238.

④Ibid,p.239.

⑤Top Secret Oil:British Petroleum states that Russian oil reserves equal to 60 billion barrels,Pravda.ru,April 29,2004.

⑥Dienes,p.243 and Robert Ebel,Russia-King of the Oil Hill,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esentation,July 21,2004,p.4.

⑦崔培炎:《俄罗斯将降低原油出口税》,http://www.sina.net,2006年1月10日。

⑧Isabel Gorst,Russian Pipeline Strategies:Business Versus Politics,prepar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energy study sponsored by The Petroleum Energy Center of Japan and The James A.Baker Ⅲ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in Rice University,October 2004,http://www.rice.edu/energy/publications/index.html.

⑨葛新蓉:《转轨以来俄主要石油公司的状况与发展趋势》,载《西伯利亚研究》2003年第3期。

⑩《新的能源方程式》,载〔英〕《简氏外事报道》2002年10月10日。

(11)按照欧盟在2000年的估计,未来20年,俄罗斯油气部门将需要4600亿~6000亿美元,以承担其长期的出口义务,包括对欧盟的出口义务。欧盟分析家认为,如果没有外国投资的帮助,俄罗斯肯定不能增加石油出口量,甚至可能连目前的出口量都无法保证。参见Labuszewska(ed.),The Resource Wealth Burden,p.27,转引自Fiona Hill:Energy Empire:Oil,Gas and Russia's Revival,p.39,first published in Sep.2004 by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in London.

(12)中国石油网(http://www.china5e.com)2003年7月4日。

(13)马克西姆·瓦雷夫金等:《错过机会的一年》,载〔俄〕《权力》周刊2002年12月23日。

(14)Russian and Caspian Oil & Gas: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January 09,2003.

(15)保罗·桑德斯:《伊拉克战争后的美国和俄罗斯》,载〔美〕《政策评论》2003年6~7月号。

(16)参见《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第5页,由中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与启示》课题组据俄文原文译出。

(17)《远东经贸导报》2004年11月4日。

(18)Fiona Hill,A Land too Cold for a Free Market in Energy,Financial Times,October 17,2003.

(19)Amy Myers Jaffe,The Strategic and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Russian Energy Supply,http://www.rice.edu/energy/,August,2003.

(20)韩立华:《普京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和发展战略》,载《远东经贸导报》2005年1月31日。

(21)俄产乌拉尔牌原油价格——笔者注

(22)Goohoon Kwon,The Budgetary Impact of Oil Price in Russia.Chart courtesy of Clifford Gaddy,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4.

(23)〔俄〕《消息报》2004年3月20日。

(24)Fiona Hill:Energy Empire:Oil,Gas and Russia's Revival,p.39.First published in Sep.2004,by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in London.

(25)Chart courtesy of Clifford Gaddy,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4.

(26)Ibid.

(27)Clifford Gaddy,It's All Oil,presentation at AEI Briefing on the Russ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Four More Years of Puti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Washington DC,March 15,2004.

(28)斯·巴巴耶娃:《俄日首次试图结成伙伴关系》,参见俄罗斯http://www.aif.ru网站,2003年1月16日。

标签:;  ;  ;  ;  ;  ;  ;  ;  ;  ;  ;  ;  ;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制约因素及外交实施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