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对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陈夜晓

临床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对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陈夜晓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4443001

摘要:目的 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临床路径联合心理护理,探究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时限为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肺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临床路径组(39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将心理状态、护理效果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后临床路径组患者以上评分改善水平与常规组相比,具鲜明差异(P<0.05);临床路径组护理有效率为97.4%,与常规组84.2%相比,具鲜明差异(P<0.05)。结论 予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临床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可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心理护理

急性胰腺炎指多种病因引发的胰酶激活发生的胰腺局部炎症,较轻者临床表现为轻压痛,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伴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疼痛,向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重症可见腹水、腹膜刺激征[1-2]。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理想效果。但患者受临床不适感影响,可表现出较强烈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以有效护理辅助治疗,以提升患者内心感受。基于此,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77例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护理结果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限为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肺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临床路径组(39例)。

常规组患者男:女=23:15,年龄24~63岁,平均(37.91±11.32)岁;临床路径组患者男:女=25:14,年龄25~66岁,平均(37.89±11.47)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治疗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介绍病房环境;简单介绍治疗方式。

临床路径组开展临床路径+心理护理:①入院当天:向患者简介治疗护理流程以及病房环境;禁食、胃肠道减压、止痛药物治疗及其他相关基础治疗;体液复苏、监测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对症治疗;②住院2~3d: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予以肠内营养供给,供给方法为鼻空肠管输注法,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浓度、流速;患者基本体征稳定后开展心理护理:根据与患者沟通情况,了解其负性情绪原因所在,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护理治疗的成功率、讲解情绪平稳可稳定内环境水平,降低腹部脏器应激反应,可提升治疗效果等,改善患者内心情绪,提升护理依从性;③住院4~7d:指导患者减痛呼吸方式,并结合检查结果指标向患者讲解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信心;遵医嘱可予以中药内服治疗,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胰腺炎症反应;④住院8d~出院当天:继续巩固病理知识以及对症治疗,叮嘱日常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护理效果[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医学影像检查胰腺恢复正常,脂肪酶、血清淀粉酶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改善;无效:各项检查结果未改善或加重。有效率=有效+显效。

心理状态:以SDS(SAS)表示,评分≥53(50)分后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心理状态评分用()表示,t检验,护理效果用(%)表示,2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比较具鲜明差异。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常规组SDS、SAS评分分别为(64.25±2.56)分、(61.57±3.67)分,与临床路径组(64.58±2.69)分、(61.69±3.89)分比较未见鲜明差异(t=0.551、0.139,P=0.583、0.890>0.05);护理后,常规组SDS、SAS评分分别为(58.64±2.49)分、(52.38±3.67)分,与临床路径组(52.79±2.68)分、(48.69±1.52)分比较差异鲜明(t=9.917、5.971,P=0.000<0.05)。

2.2 护理效果

常规组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4.2%(32/38);临床路径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4%(38/39);两组相比具鲜明差异(2=4.073,P=0.044<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指胰酶被激活后,对自身胰腺组织消化、侵蚀引发的胰腺炎症反应,常伴强烈上腹持续性疼痛,可伴腹胀、恶心呕吐,临床检查可见脂肪酶活性、血清淀粉酶含量升高至正常值3倍以上,医学影像检查可见胰腺影像学结构改变[4]。受临床不适感及认知水平影响,患者可表现出较严重负性情绪,对护理依从性降低,因此需积极开展相关护理内容提升护理效果[5]。

临床护理路径指患者从入院开始接受完全按照流程化、标准化的护理模式,以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在流程化护理过程中,通过沟通、检查结果讲解等方式全面改善患者内心环境及相关认知水平,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加快康复速度,使之更快达到护理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可见,采用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并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相关指标数据与常规组相比,具鲜明差异。

综上,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行临床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内心水平,并提升护理效果,临床具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宝林. 基础护理联合加强型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1):137-139.

[2]任丽英. 循证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激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7,30(2):113-115.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 中华外科杂志,2015,14(3):173-178.

[4]解华,徐娜娜,程娟.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7,30(11):112-114.

[5]马静,闫海燕,杨永红.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路径建立及其效果[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9):816-821.

论文作者:陈夜晓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临床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对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陈夜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