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论文_衡娇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611330

摘要:目的:就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患者接受及时的急救护理后,其急救情况有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及病死率,临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男性患者例数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70例、50例,年龄最大的为79岁,年龄最小的为47岁,中位年龄为;疾病类型:心律失常(22例)、心功能不全(40例)、急性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28例)。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没有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

(2)方法

1)基础护理:在患者的病情被确诊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利于减少其心脏负担,值得注意的是,疾病类型的不同其卧床时间也各不相同,例如,对于心绞痛患者,其卧床时间在发作到停止后1天,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24小时后,如若患者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可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3天后指导患者进行室内活动,活动量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还需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食物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以预防便秘的出现。

2)氧疗:针对心血管疾病而言,在其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就是氧疗,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缺氧等症状,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预后效果的改善,对此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实施吸氧支持,为患者讲解吸氧的目的、重要性等,加强患者对吸氧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3)建立静脉通路: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快速的建立静脉通道极为重要,其是给予急救药物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在静脉通道建立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静脉通路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同时用药后还需仔细留意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亦或是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快速建立静脉通[1]。

4)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将患者口腔、气道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规避误吸现象的出现,针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以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针对无法自主咳嗽的患者,可对其实施吸痰处理,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动作轻柔,积极争取患者配合,以免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在患者吸痰前,要给予高流量吸氧,规避低氧血症的出现。

5)对症护理: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血管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胸部疼痛,特别是心肌梗死患者,其疼痛感更加强烈,受疼痛感的影响,患者极有可能产生紧张、不安等心理情绪,亦或是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最终引发患者心脏缺血、缺氧,不利于预后效果的改善。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如有必要可严格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对于急性心血管患者而言,充足的休息时间极为关键,可有效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故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多休息,如若患者有失眠等症状,可给予镇静催眠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2]。

6)心理护理: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而言,受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抑郁、悲观等不良影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掌握患者的实际需要,主动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认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正确答复,不断采用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受的足够的关心与关爱,并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告知其要时常陪伴在患者左右,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3]。

(3)观察指标

在对急性心血管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的治疗情况,认真记录。

(4)统计学处理

文章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内,则说明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2、结果

12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在接受急救护理措施后,其治疗情况有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死亡率,预后效果良好,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中,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把控心绞痛、心率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如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极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有相关医学研究显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而言,在其发病后的1至4小时内实施救治,其出现死亡的几率较低,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同时,在急救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除了要给予有效的急救处理外,护理措施的实施也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救治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合理评估其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一系列的科学护理措施,以提高抢救效果,降低或规避死亡现象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12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在接受急救护理措施后,其治疗情况有明显改善,治愈率为96.7%(116/120),死亡率为3.3%(4/120)。由此就可说明,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及病死率,及时、快速、有效是急救护理特点,临床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刘春红,刘虹.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护理特点分析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4(24):224.

[2]颜羽.急l生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干预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8(12):1813-1814.

[3]刘艳兰,周佩如,许万萍,等.个案管理与常规护理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8,35(5):142-143.

论文作者:衡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论文_衡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