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律论文,经济周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探讨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重要性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其发展过程都是曲折的。经济的发展也是曲折的,不仅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有周期波动,既便是社会主义经济其发展也有周期波动。经济发展周期波动规 律是客观的,探索这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从19世纪初开始,每隔若干年资本主义国家就要爆发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但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资产阶级学者反复研究克服经济危机的对策,资产阶级采取种种反危 机措施,力图克服经济危机,有些措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
我们再来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的理论来讲,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发生经济危 机的,但是社会主义国家毕竟有旧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这两个基本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经济发展不可 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切经济都是矛盾,其发展必然是曲折的。实际上,各个社会主义国 家经济的发展都是波浪式的,有高潮也有低潮。
过去由于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周期波动,因此当遇到大的经济低潮时,人 们措手不及,造成决策失误。理论界对苏联解体作出过不少正确的总结,但是,象前苏 联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解体,其原因是深刻的,应深入探讨。苏联解 体的深层次原因在经济方面,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于苏共对经济发展的低潮认识不足, 对扭转经济低潮局势所采取的措施是错误的。前苏联的经济在1928至1975年间其发展还 是比较好的。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苏联在1975年后经济发展陷入低 潮,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对这一形势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是错误的,最终导致苏联解 体。资产阶级把社会主义经济出现低潮看作社会主义行不通的表现,他们这样看是由他 们的阶级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有利时机,而社 会主义经济出现低潮又使西方进行和平演变有了可乘之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之前,其经济发展是比较好的,而从70年代后期起其经济陷入低潮。例如, 波兰的团结工会之所以能兴风作浪,原因就在于当时波兰经济处于低潮。波兰政府于19 80年7月宣布大幅度提高副食品价格,立即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8月份便掀起了罢工风 潮。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只有高潮而没有低潮,出现低潮是必然的,那次苏联东 欧经济大的低潮的出现表明计划经济阻碍经济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是深刻的,诚然,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在经济方面,但是实际上这 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原来是比较好的,只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才陷入低潮。确切地说 ,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其经济方面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进入了周期波动的低潮阶 段,而其领导人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所采取的措施是错误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承认 社会主义经济也有周期波动,要认真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得出科学的理 论。当社会主义经济处于低潮时,我们要有思想准备,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采取得力 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尽快扭转局面。这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 度的需要。
从我国的情况看,建国以来经济的发展也有周期波动。从建国到1957年经济发展是好 的,1958年的大跃进导致经济发展比例失调,1959至1961年经济进入困难时期。我国经 济在1962至1965年是比较好的,而到“文化大革命”时又陷入低潮。1978年后我国经济 又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波浪式的态势,前几年也出现了商品积压、 有效需求不足、工人下岗等情况。实践证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周期波动,我们也应 认真研究反危机措施。
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要正视它,承认它,要对其进行研究,找出其规律,采取 正确的、有效的措施,这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要找出经济波动的原因,采取有 效措施,减少经济波动造成的损失,引导经济尽快走出低潮。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虽都有周期波动问题,但两者性质不同。资本主义经济 周期波动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 的矛盾。可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性质是对 抗性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根本上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 度下是不能得到解决的,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采取了种种反危机措施,因而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 应又相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波动是必然的。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有效措施,就可以减轻经济波动造成的危害, 使经济尽快从衰退转向复苏。
经济周期波动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每次经济危机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人们从以往 的经济危机中总结出了几种原因。
第一,消费不足。在发展之中的经济,一般趋势是生产发展较消费为快。这种差别是 由于收入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这种生产量与销售量的不平衡,引起经济周期波动。资本 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他们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单从数量上讲 这种扩大再生产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是工人无力购买的,因为工人没有得到创造剩余价值 的报酬。
第二,货币增发过快。如果货币总额的增加与经济活动的增长不相配合,就可能导致 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转过来又可刺激投资迅速发展。这一循环的最后结果是生产大发 展,而社会购买力低,人们无力购买这么多商品,于是造成商品积压。
第三,投资不平衡。储蓄供应或可贷资金的变动与其他经济变动不协调,也是造成经 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没有新投资机会时,储蓄资金没有出路而积累起来。当投资机会 出现时,就会出现投资浪潮,带动整个经济进入高涨状态。但投资周期不断出现的结果 ,不但使生产与消费之间,而且使生产各部门之间出现不平衡。这些不平衡又会引起一 次新的停滞和萧条时期。
第四,生产与消费脱节。一种情况是,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情况不了解,盲目生 产造成商品积压。一种情况是,片面发展某些产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前苏联片面发 展重工业,特别是片面发展军事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新旧经济不平衡。旧经济数量太多而新经济数量太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旧经济是指那些落后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社会上不需要或产品数量超过了社会需 要,造成产品积压。新生经济是指那些生产的产品能满足群众新的需要的企业,这些企 业刚刚产生,规模较小,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较慢。
为什么说新旧经济不平衡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呢?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不是永恒的, 迟早要被克服。复苏后的经济与原有经济是有差别的。与原有经济相比,复苏后的经济 并非仅仅有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是也有质的变化或部分质的变化。由经济规律所决定 ,新的经济必然要产生。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让那些由经济规律所决定必然要产生 的经济尽早产生,尽快发展,使整个经济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在市场上,旧的需求 不断被新的需求所取代。当市场上旧的需求被新的需求所取代时,如果依然大力生产旧 的产品,那就会造成积压,就会出现不平衡。要使这种不平衡达到平衡,决不是恢复那 种旧的平衡,而是要达到新的平衡。
三、如何克服经济衰退
西方国家的某些反危机措施,社会主义国家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原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 ,制定出克服经济衰退的有效措施。
十多年来,美国主要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来调节经济。利息率对银行信贷规模有重要的 调节作用。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企业不仅会减少新借款甚至还要收缩现有生 产规模,把资本从再生产过程中抽出,使生产资金转化为借贷资金,以获取较高的利息 。反之,降低贷款利率,减少借款者的借款成本,增加其收益,借者就会增加贷款,扩 大生产规模,因此,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同信贷资金总量反方向变化。国家可以通过调 整银行利率水平来调节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
克服经济衰退的基本途径是发展新生经济,新生经济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必然产生、 正处于新生阶段的有发展前途的先进经济。它是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与旧的经济相 比它有质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质的变化比量的变化更重要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经济,任何一种经济都是由量变到质变。新生经济体现了经济发 展的趋势,发展新生经济与按经济规律办事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一种经济在其发展过 程中,大体上经历新生、繁荣、衰退三个阶段,关于新生经济的学说是新生经济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比例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发展出现周期 波动是正常的。到目前为止,要达到供求平衡,大多数国家调控市场的着眼点是社会总 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 面,即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总量平衡是结构平衡的前提,结构平衡是总量平衡的基础 。但是,这些平衡只不过是数量问题。实际上,经济出现不平衡的原因既有量的问题也 有质的问题,主要的是质的问题,旧经济产品太多而新生经济产品太少造成不平衡。从 本质上讲,经济周期波动并不是简单的由不平衡恢复平衡,而是由旧的平衡转化为新的 平衡。这里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我们发展经济,既要注意量的发展 更要注意质的发展,也就是要大力发展新生经济。
旧的平衡转换为新的平衡的关键是新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新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 经济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这是使经济由衰退走向复苏的必经之道。新生经济有以下 特点:
第一、新生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种经济都 有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先进的经济必然要代替落后的经济。新生经济在其发展初 期比较弱小,不为人们注意,但它却是有前途的,它必然要取代旧经济,成为经济发展 中的主流或主流经济的一部分。与旧的经济相比,它有质的变化。新生经济代表经济发 展的方向,促进新生经济发展与按经济规律办事是一致的。按经济规律办事,就要促进 新生经济发展。
第二、新生经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一般说来,新生经济的产生是先进的科学 技术产生和运用于生产的结果。从经济发展史上看,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子计算机 的出现及电的利用等都产生了新生经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火车、飞 机、彩电、冰箱等,这些产品的出现也产生了不同规模的新生经济。某些产品的更新换 代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产生了一定规模的新生经济。
第三、新生经济与新的需求相联系。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另一 方面与需求的发展相联系。如果需求不发展,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经济就难以发 展。从历史上看,人类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从人类吃、穿、住、行的发展史上看,人 类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新的需求的发展促进了新生经济的发展。
第四、新生经济是新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与新的需求发展阶段的统一。生产力与需求既 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也都是有阶段性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与需求发展阶段必须协调, 如果不协调,那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例如,现在我国的汽车、住房发展较快,但人们的 购买力相对较低,这对经济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