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_金钱论文

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_金钱论文

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人论文,要把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做父母的,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必须首先要解决好。这问题不弄清楚,不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而且,培养的结果也很有可能让父母对子女大失所望。

最近,有一项对100名儿童有关财富的抽样调查发现,有七成以上的儿童明确表示“想当富人”。其中,不少小朋友还形象地表示,他们想象中的富人生活是“有钱、房子住得好”,“有小车、有事业”、“每天能赚到1万元”。调查还发现,想当富人的孩子多半喜欢名牌,还有不少儿童坚决表示“非名牌不穿”。

面对孩子的这种追求,有的社会学者大加赞赏,认为是“好事”。说小时候树立“财富观念”,“能激发孩子加倍努力”。

如果说,有的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之下,把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确定在“当富人”、“穿名牌”、“过得体面”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可以毫无拘束的畅想。但把“当富人”作为所有孩子共同的奋斗的目标来大力倡导,靠追求“名牌”来激发孩子上进的“动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是耻于谈“钱”、谈“富”。因为那时的社会舆论中,是“谁穷谁光荣”,“谁富谁就是修正主义”。所以,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敢谈“钱”、谈“富”,是“谈钱色变”,“谈富即修”,极力回避那个“钱”字、“富”字。如果说今天成年人谈“钱”、谈“富”,那是正常的,是“好事”的话,那可以认同;而如果鼓动孩子们从小就钻到“钱眼”里,口口声声把“当富人”锁定在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上,恐怕不见得是“好事”。

“金钱”这个东西,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是个很普通的东西,而又是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一些人眼里,“金钱”是万能的,“金钱能使鬼推磨”,它对人的诱惑力非常大。一旦被金钱所俘虏,成为金钱的奴隶,很可能丧失进取心,甚至做出违背人伦的事来。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小时候,一头“扎”进金钱之中,为获得金钱而奋斗,以“穿名牌”为荣耀,弄不好就会迷失方向。

小孩子的任务是什么?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文化知识,进行品德修养,培养独立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打基础不能说不可以。因为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应当是允许的。但这种人生目标过于狭窄。还是应当教育孩子们把自己培养造就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比较实际的培养目标和孩子们奋斗的目标。只要对社会有用,能做出贡献,当然社会会有回报的。对社会贡献大,回报也会优惠。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成为“有钱、有房子、有小车”的富人,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稀罕事。成为富人是有价值的,成为像陈景润那样的人,却更有价值,价值更大。尽管这些人并不是“富人”。

为了让孩子将来成为“富人”,有人主张从孩子小时侯就要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给他们灌输“财富观念”。这种观点表面看起来,是很有“市场经济观念”。其实这是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一种肤浅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教育思想上浮躁的一种表现。

“理财”,即管理、经营金钱。所谓“管理、经营”金钱,包括如何使金钱再生金钱,也就是进行“投资”。小孩子不能挣钱,手里只有家长给的一些零用钱,根本用不着“管理经营”,实际上仅仅是如何“消费”问题。过早地给孩子灌输“财富观念”,诱导孩子去投资、经商,会诱使孩子忽略、甚至荒废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会使孩子在金钱、利益方面变得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而失去慷慨、大度、宽容的美德。要说在今天的社会里,人能“精明”一点是好的,但如果过于“精明”了,就让人讨厌了。不久前,北京市重新发布的《中小学生手则》中规定要对学生进行“消费教育”,这个提法是有法律根据的,也是实际的;而“理财教育”没有法律依据,只不过是个别人的主张而已,不是为据。

近来,一些人在谈到中国教育问题时,往往习惯于拿外国如何如何说事。似乎外国人怎么做,中国就必须怎么做,中国人做得对不对,都是以外国为标准来衡量。这让人感到有点别扭。我们要向外国先进的东西学习,但中国毕竟不是外国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外国做了,难道中国就必须那样做吗?比如说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文章提供的只是外国个别或少数学校的做法,并不是所有学校统一的做法,更没有看到有哪个国家在教育法律上做了明确的规定。那些写文章的人其实并没有到外国进行实地考察,介绍的外国情况只不过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而已,就硬说外国的“理财教育”已经“普及”了。其实,就像中国有个别小学开设“四书五经”课或开办“女中”、“男中”一样,是有,但只不过是实验而已,绝不是“普及”了。过早地把“当富人”,挣大钱,享受荣华富贵作为“奋斗目标”,那是很狭隘的。因为“经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有的人适合,有的人并不见得适合。

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能不能如愿以偿地从事从小追求的职业,不是由着人们随心所欲;不是说小时候想“当富人”,长大了就真能成为富人。因为影响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的变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很难预测和把握。过早地锁定“当富人”的目标,是很不实际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是要有人成为西门子、洛克菲勒、摩根、彼尔·盖茨、霍英东、李嘉诚、包玉刚那样的人,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有成为类似上述这些人的人;但不是要所有人都成为、也不可能都成为“每天赚到1万元”那样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这种人毕竟还是少数。

谁都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自由竞争中,历来的“物资流”所构筑的财富“金字塔”,总是只能由少数人占据。引导我们的孩子们都只是以这些人为“榜样”或“偶像”,去盲目追求当富人,那将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去奋斗。

能不能赚很多钱,能不能成为“富人”,那是商人所追求的标准。让所有儿童都经商,都成为“日进斗金”的百万富翁,那很不现实。可以相信,以“当富人”为奋斗目标,结果会让绝大多数家长和子女失望,成为失败者。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社会的主体还是专家、学者、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学校的教师、国家公务员、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武警战土、部队的将土、普通的工人和农民等等。

一些儿童一心想“当富人”,思想是在他们的头脑里,但根源还是在社会影响和家长的思想上。社会上的“金钱万能”、“拜金主义”思想,不能对孩子没有影响。大众传媒专为“富人”大肆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而学者、科学家却被大众传媒所遗忘,这很不正常。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的《穷爸爸富爸爸》一书,把有钱人夸得十全十美、完美无缺,而把贫穷者贬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这一褒一贬,实际上是一种“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置疑。

“孩子有病,家长要吃药。”孩子思想上的误区,不能与家长无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家长要进行反思。因为孩子往往是家长的影子。

“理财教育”是要进行的,但主要对象应当是成年人。孩子们中间将来会有人以“理财”为事业,但毕竟还是少数人,绝大多数并不会当商人,更不是所有人都当商人。而理财又是一种综合能力,真要“理”好“财”,也还要学好多种知识,提高整体文化、道德素养。也许只有首先做好了这方面充分的准备,人生的道路才会更宽广。

我主张“理财教育”要缓行,不要把对成年人的培训的内容提前到未成年阶段,免得干扰孩子们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基本修养。先不要鼓动孩子们为“当富人”而奋斗,首先培养孩子成为自立的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也许这样更实际一些。

阅读提示 这一讲,鲜明地提出了“理财教育”应该缓行。要重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修养的培养,要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应该是每个家庭的人才“奠基工程”的道理,不要鼓励孩子去为“当富人”而奋斗。

标签:;  

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_金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