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韡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初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在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均采取硬膜外穿刺麻醉,注入0.1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5ml,观察产妇镇痛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VAS评分和分娩情况。结果:产妇镇痛后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VAS评分与镇痛前相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运用。
【关键词】 低浓度;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无痛分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109-02
无痛分娩在临床产科医学中被称为镇痛分娩,即通过有效的镇痛方法将分娩过程的疼痛控制到最低。目前主要采取椎管内注药镇痛法、非药物性镇痛法(包括针刺麻醉、水下分娩、笑气吸入法)。有研究显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能有效进行分娩镇痛[1]。本研究以我院100例经0.1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5ml穿刺麻醉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妇镇痛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VAS评分和分娩情况,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以下为本研究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初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平均年龄(25.9±1.3)岁,体重在55~80kg之间,平均体重(64.7±3.5)kg,平均身高(1.57±0.06)m。入选标准[2]:ASA评级在Ⅰ~Ⅱ级;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孕妇存在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孕妇存在妊娠或其他疾病;经产妇;不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多胎孕妇。
1.2 方法
孕妇于第1产程即将进入活跃期时进行宫口开大,一般大小控制在2~3cm,接着麻醉师选择L2~3或L3~4间隙位置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及时置入导管并留置,导管长度控制在2~3cm。注入0.1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5ml并观察,若无异常现象发生才能再注入,注入量与初次注入持平,以后分次给药,控制每次量在5~8ml。基于产妇实际情况,加药需间隔1至2h。部分镇痛效果差的产妇能适当增加药物。所有产妇进入第2产程后必须停止药物镇痛,待第2产程结束以后,视情况继续使用,一般时间不能超过产后2h,生产完成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产妇离开产房[3]。全产程需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血压、血氧饱和度、脉博等。针对产程中出现的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或滞产、胎位异常等问题而不得不采取剖宫产的产妇需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为产妇镇痛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VAS评分改变情况。由表可以看出:产妇镇痛后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VAS评分与镇痛前相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都成功分娩,镇痛有效率达到100%并且所有新生儿状况均良好,无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存在。
3.结论
本研究发现产妇镇痛后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说明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显著。罗哌卡因本质为酰胺类局麻醉药,浓度较低时可以阻滞神经传导且对子宫胎盘血流不存在影响。利多卡因同样为酰胺类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又有抑制作用,目前主要用于局部麻醉和抗惊厥。综上所述,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分娩方面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7):214-214.
[2]杨向东.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18):201-201.
[3]薛卫国.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4):136.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1.24.097.
论文作者:徐韡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利多论文; 卡因论文; 产妇论文; 脉压论文; 心率论文; 饱和度论文; 平均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