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
引言:小学数学是一门有着较高趣味性的学科,教材中包含许多趣味性探究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不仅能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引导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学会享受探究过程,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堂动手操作活动的组织效果,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活动组织有效性的策略
(一)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寻找操作课题
教材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引导与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去灵活运用动手操作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就非常适合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因为只需要学准备一些简单工具就能制作出三角形并进行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否用手中的工具与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三角形?你能做出多少种三角形?”以创设问题与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先在组内对所学过的三角形类型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动手制作相应的三角形,有的同学做等腰三角形、有的做等边三角形、有的做直角三角形、有的做锐角三角形、有的做锐角三角形,当学生做完后教师要接着引入第二个问题“用你们所做的作品去探究同一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学生再次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动手拆分等方式去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将动手与动脑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合理选择动手操作材料
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更强,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操作材料如果过于鲜艳与特殊虽然能很好的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但有可能吸引的太过,有些学生从操作活动开始后就一直沉溺其中,忘记观察对象真正的用途与需要达到的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出相关数学知识后学生的注意点还是停留在操作材料上不能自拔。比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中,教师通常会用颜色艳丽、形状各异的积木或七巧板等进行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容易将注意力放在玩上,将积木搭成各种体块,在七巧板中拼接出个各种图形,虽然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体验,但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应注重动手操作材料的选择,尽量不要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以课程内容为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材料类型进行考量,才能充分发挥出动手操作活动的实际作用。
二、以多种方式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动手操作活动局限在课内进行,而是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
(一)在课前准备阶段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小学数学中的学科知识与生活有着很强的联系性,但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教材内容时意识不到其与生活内容之间有所关联。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即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形成初步认知。如在一年级上《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可提前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致观察钟表,随后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认识到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形状差异,在日后看图或实际运用时就能清楚认识到钟表所示时间,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
(二)在课堂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将教材知识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具体物品,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中开展动手操作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教师授课前可先用创设问题的方式先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之中,随后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探究,随后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将实践内容与课程主题展示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其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组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所在,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从多方面入手灵活开展组织工作,真正发挥动手操作活动的价值,提高授课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艳.让动手操作更有效: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长三角(教育),2012(9):29-30.?
[2]祝秀琴.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学周刊,2017(6):115-116.?
论文作者:周理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操作论文; 角形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论文;